李乃梁+任海兵+段天宏+李玉鹏+李小林
摘要:分析了工业工程专业企业实习的重要性,阐述了认识、生产及毕业实习的具体目的。基于流程管理和整体与细节并重的专业特点,提出了达成企业实习目的的组织模式与保障措施。在生产和毕业实习中采用了以目标课题和企业微课题为导向的实习组织模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工业工程;企业实习;课题;组织模式;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2-0031-02
一、企业实习重要性
企业实习是工程类专业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专业以生产和服务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质量、成本、效率与效益为目标,以规划、设计、评价与创新为手段,是一个面向企业运作过程的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其首要目标。当前,IE专业在校内基于实验的实践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课程实验多是针对某类抽象问题的简单模拟或知识性训练,而企业要复杂得多。所以企业实习对IE专业人才培养作用重大,主要表现为:
1.企业实习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知IE专业的研究对象,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局限,大学生在已有教育经历中,普遍缺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专业认知度不高。尤其IE这个工程与管理相结合的专业,其研究对象涉及生产与服务系统等一切拥有流程特征的组织,具有广泛性和抽象性。因此,IE专业学生在修读初期极易产生研究对象不明、方向不清的困惑。
2.IE专业基于流程管理进行系统改善,要求企业实习整体与细节并重。如全部实习过程只停留于走马灯式的参观,则难以识别流程中的浪费;如仅专注岗位的实操,则难以从全局掌控改善的要点。
3.团队协作与人际沟通能力是IE人员的基本素养,企业实习提供了实训环境。IE专业针对现场的每一项改善,往往涉及多种因素与多个部门,或多或少地依赖于其他部门职员或团队成员的支持,故协作沟通能力与改善项目的顺利开展息息相关。
二、企业实习类型与目的
在IE专业培养方案中,一般按认知过程和教学进程把企业实习分为认识、生产和毕业三种类型。其各自目的不同,主要表现为:
1.认识实习的目的是达成对专业研究对象的“初识”。具体为:让IE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生产或服务系统的构成要素、各要素的作用及其之间的关系,树立流程管理思想;从流程上认知关键环节对系统产出的影响,培育改善意识;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铺垫实景”。
2.生产实习的目的是达成所学专业知识基于企业现场的“巩固与深化”。具体为:通过企业实际运作活动与所学专业知识的对照分析,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企业各环节的运作水平对成本、效率等目标的影响,培养问题识别能力;针对系统关键节点,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出改善方案,培育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为后续专业的系统性学习“设置情境”。
3.毕业实习的目的是达成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现场相结合下的“系统化应用与创新”。具体为:让学生运用专业知识从全局整体角度观察系统的运作,识别并描述关键薄弱环节,经全面、系统地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案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这将有助于提升IE专业学生对改善项目的整体驾驭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企业实习组织模式
为达成不同类型企业实习的目的,需要科学合理的组织模式。
1.认识实习组织模式。认识实习是为了认知研究对象,提升专业学习兴趣,故可采取“整体初识+分部门学习+专业认知提升”相结合的三阶段组织模式。(1)整体初识阶段:通过企业短期培训,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流程。(2)分部门学习阶段:按照产品生产(服务提供)流程,对所涉及的主要职能部门逐一采取先培训后现场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整体流程中每个环节的详情。(3)专业认知提升阶段:校企导师提前协商确定企业若干典型“IE改善案例”,通过集中介绍与互动式研讨,使学生理解IE专业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及价值。
2.生产实习组织模式。生产实习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需要实习进行巩固与深化,故可采取“整体认知+目标课题拟定+小组选题调研+改善提案提交”相结合的四阶段组织模式。具体为:(1)整体认知阶段:内容同认识实习。(2)目标课题拟定阶段:根据企业实际运营情况,考虑学生能力,校企导师共同确定若干目标课题,用于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或小综合训练。(3)小组选题调研阶段:根据目标课题需求对实习队进行分组,然后各小组进行现场调研。(4)改善提案提交阶段:各小组提出初步改善提案,与导师及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反复交流,最后根据反馈进一步完善提案。
3.毕业实习组织模式。毕业实习的目的是专业技能的综合性训练,故可采取“基于企业微课题”的四阶段组织模式。具体为:(1)微课题发布阶段:实习前,校内导师与实习基地进行协商,根据企业运营需求,综合考虑时间、经费及学生能力,确定若干企业微课题,并发布给学生。(2)组队与选题阶段:学生根据课题背景、人数需求、目标信息及个人兴趣进行组队选题;然后课题组成员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借助各类资源,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和进度计划。(3)现场调研阶段:学生进驻企业后,同认识与生产实习第一阶段相似,首先进行企业整体认知,然后根据课题开展现场调研,并定期进行阶段性汇报。(4)课题报告完善与提交阶段:基于调研情况,首先提出初步的课题研究报告,然后与导师及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与完善,最后提交研究报告终稿。
四、企业实习保障措施
实习组织模式的落实需要必要的保障措施。为此,可采取以下做法:
1.以“双赢”理念引导企业需求,拓展实习基地数量。通过精心设计的实习过程及已有实习成果的宣讲,让企业看到合作的助益,消除接收实习生的顾虑。如目标课题及微课题研究成果可有效提升企业的运营绩效;青年学生敢想敢做的热情可激发与带动企业员工的活力;与学校紧密合作有助于向企業导入IE的新理念与新思想。
2.區别实习类型,坚持实习基地建设的甄选工作。不同类型的企业实习需要不同特点的实习基地。认识实习宜选规模中等及以上、管理水平高且IE推行优秀的企业,这有利于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激发后续学习热情。生产实习宜选规模中等及以上、IE意识强且推行较规范的企业,这有利于目标课题的确定。毕业实习宜选规模中等、管理较规范、现场改善意愿强的企业,这有利于确定“微课题”以及达成课题预定的研究目标。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灵活配备指导教师。实习中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实习效果的重要保证。在实习指导教师配置时,要充分利用资源。如采取以老带新方式,这将有助于培养青年教师;使用研究生实习助教方式既可锻炼研究生团队组织能力及实践能力,又可减轻校内指导教师的工作量;企业兼职导师的聘用既能充分发挥其实践能力强、企业业务熟的优势,又能提高实习工作效率。
4.规范实习过程,完善激励机制。针对实习教学,制定实习大纲、实习成绩测评体系以及实习管理与运行监督规定,打消学生“实习即游玩”的念头;设置优秀实习团队、优秀实习生评选,宣讲实习中的课题研究经历对后续就业与择业的助益等,激发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构建导师双选制度、实习教学奖励及附加津贴制度等,充分调动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热情。
IE专业是工程与管理相结合的专业,其实习过程的组织应体现工程性,更为重要的是专业性。该专业的研究对象是系统及其工作流程,既关注整体又强调细节,只有将IE专业的这个特点反映到企业实习活动的组织中,才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不同实习类型应与专业人才培养的阶段需求相匹配,这样才符合专业教育的认知过程。
以上成果在我校IE专业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突出表现为国家、省级专业案例大赛的多次获奖以及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整体提升,但其仍有不足,有待完善,望在此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宏艳.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端口前移[J].教育科学研究,2013,(8).
[2]刘伟民,郑爱云.工业工程专业CDIO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3]时君丽,樊双蛟,金海华,等.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4]张顺堂,张代芹.高等院校加强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