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转食策略对匙吻鲟苗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2017-08-29 14:35董宏伟邹作宇康志平袁美云刘双凤
饲料博览 2017年7期
关键词:稚鱼鱼苗苗种

董宏伟,邹作宇,康志平,袁美云,刘双凤

(1.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哈尔滨 150070;2.哈尔滨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哈尔滨 150018)

不同转食策略对匙吻鲟苗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董宏伟1,邹作宇1,康志平2,袁美云1,刘双凤1

(1.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哈尔滨 150070;2.哈尔滨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哈尔滨 150018)

为研究不同转食策略对匙吻鲟存活和生长的影响,采用两种转食方式(活饵+配合饲料、直接配合饲料)对同一规格的匙吻鲟稚鱼(平均全长为51.23±1.23mm)进行转口驯化,探寻最佳转食策略。结果表明,试验中期饲料组生长速度和体重均高于活饵+饲料组,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之后生长速度下降,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活饵+饲料组的存活率为90%,而直接投饲饲料组的存活率仅为44%;特定生长率均值分别为7.218和7.530,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研究采用活饵+饲料是适宜匙吻鲟存活和生长的转食方式。

匙吻鲟;转食策略;生长;存活

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n)隶属于鲟形目,匙吻鲟科。主要分布在美国中部和北部的大型河流及相关湖泊、水库中[1-2]。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刺,终生以浮游动物为食。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从美国引进匙吻鲟鱼苗,随后又引进鱼卵,此后我国20多个省市陆续开展了匙吻鲟的繁养及增殖放流等研究,成效显著,成为各地重要的名特优养殖鱼类之一[3-4]。目前困扰匙吻鲟规模化养殖生产的主要问题是大规格苗种培育问题,匙吻鲟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实际生产中很难保证活饵供应及时、适口。因此,进行匙吻鲟的苗种驯化技术研究势在必行。本研究主要是对匙吻鲟苗种的驯化方法进行研究,为今后匙吻鲟产业化开发养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研究方法

1.2.1 试验设计

匙吻鲟仔鱼自开口摄食,采用饱食投喂法投喂轮虫和小型枝角类,并随着体长、体重的增长,随时调整枝角类的规格,以适应摄食生长的需求,直至试验中的转食起始点。

试验选取规格基本一致的匙吻鲟稚鱼,试验前将稚鱼于养殖系统中暂养2 d,去除畸形个体,将稚鱼随机分组,分别饲养于面积2.5 m2、水深0.3 m的圆形玻璃育苗缸内,每缸100尾稚鱼。

试验中转食起始点相同,平均全长为(51.23± 1.23)mm,平均体重为(0.80±0.048)g。采用投喂活饵(枝角类)+配合饲料、配合饲料两种转食投喂方式,并分别设两个平行试验,试验期为6月29日~7月20日,共22 d,具体方法见表1。

1.2.2 养殖条件与投喂管理

匙吻鲟苗种培育驯化方法见表1。

她死得很安详。四年时间足以让她面对现实。并且,某一天,她突然惊喜地发现,她再一次迎来了久违的爱情——从未被设计和植入的爱情——真正的爱情。她爱上秦川,玩偶爱上玩偶,这感觉让她战栗。

试验地点选在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水产分院,水源为经池塘暴气升温的地下水,水量充足,无污染。试验池上部供水,底部中央排水,排水处用40目筛绢遮挡。试验水温16.8~19.5℃,溶解氧>6 mg·L-1,水质指标见表2。试验期间,每次投喂2 h后采用虹吸法吸出剩余的残饵及粪便,每8 h换水1次,每天及时清理死亡的鱼,并做好记录。

1.2.3 试验饵料

试验用饵料包括枝角类和人工配合饲料。枝角类是在室外池塘经生物肥发塘培育而成的,用大型浮游生物网捞出后投喂;饲料为山东升索渔业饲料研究中心生产的微颗粒鲟鱼专用S3号破碎饲料(颗粒大小为480~750 μm),其沉降速度比较缓慢。饲料营养成分见表3。

表1 匙吻鲟苗种培育驯化方法

表2 试验用水水化学指标 mg·L-1

表3 饲料营养成分%

1.2.4 生长指标测定及存活率统计

试验中每7 d取样一次,每次取样在投喂前2 h进行。各平行组随机取样30尾测定全长和体重,试验中每天记录死亡个体数。用游标卡尺测量全长精确至0.01 mm;用天平测量体重,精确至0.1 g。根据测量数据和统计结果,计算特定生长率(SGR)和存活率(SR)。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式中,W0表示初始体重(mg),Wt表示终末体质量(g),M0表示试验开始时仔鱼的存活数(尾),Mt表示试验结束时稚鱼存活数(尾),t表示试验周期(d),N表示稚鱼取材数量(尾)。

1.3 统计分析

试验结果用SPSS20.0软件One Way ANOVA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Duncan's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2 试验结果

2.1 不同转食方式对存活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活饵+饲料组的存活率为90%,而直接投饲饲料组的存活率仅为44%。活饵+饲料组前11 d内没有死亡,试验的第13~15天死亡数相对较多,之后趋于稳定,全部摄食配合饲料;而饲料组匙吻鲟从第5天开始有死亡,死亡高峰为第8~11天,第12天开始剩余试验鱼全部开始摄食饲料。

2.2 不同转食方式对全长、体重的影响

不同转食方式对匙吻鲟生长的影响见表4。

由表4可知,试验第8天,两种转食方式对全长、体重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第15天时两种转食方式对全长和体重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试验第8~15天期间,饲料组匙吻鲟的全长和体重增长比活饵+饲料组要快;但到第22天时两种转食方式差异不显著(P>0.05),且饲料组增长速度减缓。

2.3 不同转食方式对特定生长率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两种转食方式匙吻鲟的SGR均值分别为7.218和7.530,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饲料组的SGR先增大,试验第15天时达到最大,然后又降低;而试验中前期活饵+饲料组匙吻鲟的SGR变化不大,到试验后期,匙吻鲟全部转食配合饲料时,SGR值增大,且大于饲料组值。

表4 不同转食方式对匙吻鲟生长、SGR的影响

3 讨论与分析

匙吻鲟的食性和鳙相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目前,多是在室内培育到一定规格后放入池塘中进行养殖。为了提高养殖成活率,渔民希望放养大规格苗种,但在养殖过程中,浮游动物的量很难满足需求,解决饲料来源,培育驯化苗种是首要问题[6]。

3.1 不同转食方式对匙吻鲟苗种成活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当匙吻鲟的转口规格约为5 cm时,活饵+饲料组的存活率为90%,而直接投饲饲料组的存活率仅为44%,其原因是匙吻鲟鱼苗刚开始摄食饲料,鱼苗不太适应,有的鱼苗吃到嘴里又吐出来,有的鱼苗甚至拒绝摄食饲料,直至死亡。经驯化,剩余鱼苗全部摄食饲料,但由于适应饲料的时间不同,导致摄食饲料后鱼苗规格不整齐。这一结果与王剑锋的研究结果相似。王剑锋采用3种转口方式驯食匙吻鲟苗种,结果表明,在水泥培育池内培育至3.0~4.0 cm后,移入土池继续采用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为饵料培育至平均全长为7.0~8.0 cm时,然后再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转饵驯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培苗方法[7]。由此可见,匙吻鲟的驯化应逐渐减少活饵量,增加配合饲料量,以保证较高的成活率。

3.2 转食方法对匙吻鲟苗种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刚开始时,两种转食方式对全长、体重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而第8~15天,饲料组匙吻鲟的全长和体重增长比活饵+饲料组要快,且差异显著(P<0.05);之后饲料组增长速度减缓。在鱼苗转食阶段采取活饵和配合饲料混合饵料的联合投喂策略能够提高鱼苗的生长和存活,当取消生物饵料完全投喂配合饲料后,鱼苗对饲料能更好地适应。鱼苗能够利用生物饵料自身携带的消化酶作为刺激源刺激鱼苗肠道中的酶原,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提高鱼苗的生长和存活率[8-9]。配合饲料营养全面,能够平衡生物饵料营养不均衡的缺陷,为快速生长和发育的鱼苗提供充足的营养[10-11]。因此,转食配合饲料是匙吻鲟今后规模化养殖的关键。

4 结 论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活饵+配合饲料联合转口方式是匙吻鲟适宜的转食策略。

[1]王学功,陆华洲,王洪举,等.匙吻鲟的引种及选育[J].养殖与饲料,2009(10):10-13.

[2]Scarnecchia D L,Ryckman L F,Lim Y T,et al.Riverine and reservoir influences on year class strength and growth of upper great plains paddlefish[J].Reviews in Fisheries Science,2009,17(2): 241-266.

[3]李志安.安康市学习湖北先进经验开展匙吻鲟养殖成效显著[J].渔业致富指南,2014(23):21-24.

[4]林添福.水库网箱养殖匙吻鲟试验[J].淡水渔业,2003,33(3): 53-54.

[5]刘家寿,胡传林.论鲟鱼在水库渔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水生态学杂志,2000,20(1):1-4.

[6]王德生.匙吻鲟人工驯食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学养鱼, 2008(3):67-68.

[7]王剑锋.三种不同方式培育匙吻鲟苗种的研究[J].渔业研究, 2008(4):20-23.

[8]Cahu C,Infante J Z.Substitution of live food by formulated diets in marine fish larvae[J].Aquaculture,2001,200(1-2):161-180.

[9]Kolkovski S.Digestive enzymes in fish larvae and juveniles-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to formulated diets[J].Aquaculture, 2001,200(1-2):181-201.

[10]赵金柱,艾庆辉,麦康森,等.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对大黄鱼稚鱼生长、存活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J].水产学报,2008,32(1):91-97.

[11]Kanazawa A.Nutrition of marine fish larvae[J].Journal of Applied Aquaculture,2003,13(1-2):103-143.

Effects of Different Feeding Strategies on the Growth and Survival Rate in Larvae and Juvenile of Polyodon Spathuln

DONG Hongwei1,ZOU Zuoyu1,KANG Zhiping2,YUAN Meiyun1,LIU Shuangfeng1

(1.Harb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rbin 150070,China; 2.Harbin Aquatic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Harbin 150018,China)

In order to study the growth and survival rate of the Polyodon spathuln under different feeding strategies,two feeding strategies(live food organism+feed,full feed)were adopted to feed the Polyodon spathuln,which was the same specification(average total length 51.23±1.23mm).The result showed the growth rate of the full fee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ive food organism+feed group in the middle stage of the experiment,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and then the growth rate decreased,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P>0.05).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live food organism+feed group was 90%,while the survival rate of direct feeding group was only 44%;the average SGR was 7.218 and 7.530,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P>0.05).Therefore,live food organism+feed group wasappropriatefeedingstrategyforPolyodon spathuln.

Polyodon spathuln;feeding strategies;growth;survival rate

S962.2;S962.9

:A

:1001-0084(2017)07-0006-03

2017-05-13

哈尔滨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2014RFXYJ085)

董宏伟(1968-),女,安徽安庆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名优鱼类养殖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稚鱼鱼苗苗种
基于广义加性模型的天津近海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研究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云南盘仔稚鱼口吸盘发育*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分布特征
鱼苗养殖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云纹石斑鱼仔稚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
广东沿海驯养条石鲷的全人工繁育及苗种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