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动理念的《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微教育实验

2017-08-28 04:57杨思敬
教师·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数学课堂

杨思敬

摘 要:课堂上的“活动”包括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自主探索、生生之间的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体现了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性。文章通过微教育实验,发现设计精良的数学课堂活动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从而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数学课堂;微教育实验

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数学学习有这样的理念:“数学学习是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

而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富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活动背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考、积极探索、主动创造,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它既能直观地启迪学生的抽象思维,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通过具体课例,充分挖掘其中能体现数学新课程理念实施的“闪光点”,谈谈基于活动理念的数学教学。

一、微教育实验方式探析

老师制作好课件,将课本中的一些图复印剪好,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内容。

(1)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但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了解整个立体图形展开的形状,如人们互相送礼物时,包装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品,需要根据其平面展开图来裁剪纸张。我们下面要讨论的是一些简单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

(2)用多媒体展示:准备12个一样大的等边三角形,用透明胶粘贴成下面的图1、图2、图3三种形状。

(3)先让学生想象哪一个可以折叠成多面体,然后把复印的纸片发给学生折一折,动手做一做,看是否与想象的一样。

小结:图2不能折叠成三棱锥。

(4)用计算机把折叠的过程再次演示给学生看,根据刚才的动手实践在头脑中构造想象过程。

初步认识到图1和图3都是三棱锥的表面展开图。

(经过第一次尝试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激发起来。)

(5)用多媒体把折叠过程演示一遍,让学生对比自己的折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6)提出新问题: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不一样的。想想看,下面的图形都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吗(如图4~图9所示)?

让学生先想象,进一步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然后再折纸验证。当折叠图8时,学生发自内心地说:“怎么不行?”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充分地展现出来,课堂的气氛达到热烈的程度。

二、微教育实验后反思

(1)活动驱动,切入课题。上课时运用电脑动画来展现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以及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叠图纸,这种多形式的直观教学手段,特别是活动的直观教学手段,不但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而且促使学生的注意更为稳定和集中,思维更为积极和敏锐,记忆的保持更为丰富和活跃,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这也是认知规律在教学中的運用。

(2)情景教学不仅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而且符合科学的发展规律。微教育实验方式开头生动、形象,同时富有启发性,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故这样的开场有利于发挥无意注意的积极作用,为教学活动服务。情景教学不但再现了数学的起源,而且使学生们了解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增加了数学的应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动手操作,激发兴趣。微教育实验方式的引入新颖别致,课堂上也充分利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折叠图纸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展示过程的积极参与,以及节省课堂探索的时间等方面效果明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活动过程意义得到升华。

总而言之,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师主导下展开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具体教学活动步骤的安排,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教学艺术程度。“数学是一个过程”,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我会理解。”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数学课堂学习过程的实质──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在数学课上“活动”起来。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浪网中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数学课堂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