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单一良
让管理回归常识的“较真劲儿”
——解读江西省铅山县人民法院“常规理念管理”的内在奥妙
文/单一良
说起管理,每个人似乎都能成为专家。无论是大学的管理学教授,还是大型公司的知名企业家,无论是政府部门的官员,还是小吃部的老板娘,大家都有一套来自个人经验或理论推导的“管理理念”,并且往往是谁都不服谁。
大学教授的管理理念深奥艰涩,透着逻辑推导和理论分析的味道,往往会唬住涉世不深的年轻学生,许多大师的言论也会被他们奉为圭臬。然而,那些一步一个脚印摸爬滚打起来的企业家,往往认为“象牙塔”里的所谓管理学“圣经”不切实际,远不如他们自身不断碰壁摸索出的“管理经验”实用可靠。
经验论和逻辑学上的管理理念孰强孰弱,自古以来虽有争辩却无定论,如今也是各行其道,各自拥有大量粉丝。一旦出现在管理方面的典型案例,人们也往往急于将其纳入某个理论体系,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以此作为实现管理可复制性的依据。其实,现实生活中的管理似乎并不对此买账,很多严格按照理论模型进行管理的企业同样落得失败的下场,那些自诩“唯我独尊”的个性管理者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也会显得手足无措。
现实往往更为残酷地抽打着那些所谓“管理大师”和“运营哲人”的脸:越深奥的管理理论越难以指导运营实践,相反,那些耳熟能详的管理“常识”却常常是扭转局面的“定海神针”,屡试不爽。实行“常规理念管理”的铅山法院就是让管理回归常识的具体实践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超强手段治理腐败问题,各地政府官员“以钱办事”“以权办事”的现象大大减少,但也滋生出另外一个弊端:“怠政”“懒政”式新腐败。这样的行为并不是从别人口袋中拿钱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而是“堆着笑脸不干事”,通过潜在加大行政成本的途径形成新腐败。它的隐蔽性更强,无法像传统腐败问题那样可以查证清楚,进而给予严惩,让管理者经常感觉无从下手。
如果仔细看看那些不作为官员的行为,实际上很多都违反了国家相关规定,但就因为没有进行认真追究和持续追责而成为“潜规则”:无人投诉即不追究。由此看来,管理并不复杂,有时候就是“较真劲儿”,能够持之以恒坚持常识原则,把基本要求做到极致,就可以实现90%以上的管理目标。
铅山法院的“常规理念管理”看起来并不复杂,也没有高深的管理学理论和数学推导模型,就是把“常规”二字做足而已。我们不妨想想,什么事情是你可以不假思索就去做或不做的?走到悬崖边,你一定会停下脚步,转身绕行;开车遇到紧急情况,你一定会踩刹车;到机场安检口,除非登机时间紧急,你一定会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耐心等待。这些并不是你有意为之,尽管会有各种标识提醒,但多数情况下是你的自觉选择。这种选择就是“常识”,在管理上就是“常规”。
座谈会上,马庆钰(左二)教授向李森高院长了解“常规理念管理”工作有关情况
铅山法院的管理“常规”并不特殊,每一条都可能在其他政府机构的规章制度中找到。“十八项常规工作”“十八项常规管理”“七十六项常规要求”,等等,个个都是常规中的常规,每一条对于法院内部职工都应该是耳熟能详,没有任何新鲜感。而“常规工作”和“常规管理”,是指无需再布置、无需再强调,平时只做检查和验收的惯例性日常工作,“常规要求”则是指院党组对本院全体工作人员贯彻始终的工作要求,全体法院工作人员都应当自觉遵循的思想、作风、行为指引和工作规矩。由此可见,这一切管理都不过是“常识”。
但与其他机构管理不一样的是,铅山法院具备让管理回归常识的“较真劲儿”精神。这种“较真劲儿”的精神首先体现在对“常识”管理的全覆盖上。对于“常规理念管理”,铅山法院用“一张框”进行总体布局,“一张表”进行具体安排,用考核评价进行及时激励,用信息进行及时沟通,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并按照“日周月季年”运行规则,进行细节管理,狠抓工作落实。这与以往制度就是“墙上挂挂”“领导看看”的粗线条不同,铅山法院让这些“常规管理”在体系内成为“常识管理”。为此,他们在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细节管理、绩效管理、及时管理、养成管理等诸多方面极尽其力,通过不断循环往复,呈螺旋式上升趋势,从而实现“将制度的规定转化为工作行动,持续的工作行动再转化为工作理念,工作理念又转化为自觉行动”,真正实现“从外在走向内心、从强制走向自发、从形式走向实用、从随意走向规范、从制度走向执行”的“常识管理”。
同时,对人的管理需要有对应的激励机制。铅山法院在激励机制上也比其他机构更加“较真劲儿”。无论是表扬与批评分层次设定,还是采用正负面清单的细节激励,无论是用传统的敬茶仪式激励先进,还是对疑难复杂、矛盾尖锐的案件实行“招标制”,都要比同样制定所谓人员管理激励机制的其他机构更进一步,操作更加具体化、极致化,而且领导以身作则,严格考核执行,使出“真力气”就一定会产生真效应。如此看来,铅山法院出现“员工休息需强制”“疑难问题抢着办”“额外任务争着干”“年底先进评不出”“党组巡查主动请”等一系列“反常事儿”就不足为奇了。
当大家对可能出现的“懒政”新腐败表示担忧时,铅山法院的让管理回归常识的“较真劲儿”精神却打破了这一难解的魔咒,最终为我们通过常识化管理从而实现“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趟出了一条新路!
(作者系《人民法治》杂志社执行社长、人民法治网总编辑、依法治国地方实践课题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