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加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分类研究

2017-08-28 14:33张代琪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类目技艺文化遗产

张代琪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饮食加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分类研究

张代琪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基于档案分类体系的价值,提出形成饮食加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分类体系是开展饮食加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通过对饮食加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用户、饮食加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存情况以及分类原则等的分析,形成完整的档案分类体系。

饮食加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分类;档案用户;分类原则

饮食加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非遗”)从“饮食”的角度承载着基本文化基因、社会意识与民俗民风,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国家和谐社会的建设、个人与族群的身份认同弥足珍贵。开展饮食加工技艺类非遗档案分类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一个体系把原本散落在各地的相关信息收集后依照此体系进行整合,最终实现利用共享。开展具体类别非遗档案分类研究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遗法》等法律法规的认可。但在实践中缺乏充分的理论支撑,并没有针对饮食加工技艺类非遗的分类展开具体研究的前例,在现实对饮食加工技艺类非遗展开保护的工作过程中也没有专业的、可供参考的分类方案。

1 普查是饮食加工技艺类非遗建立分类体系的基础

1.1 普查现存档案情况

普查是全面获取调查对象详细信息的重要手段,工作者事先对所研究对象进行文献研究,了解前人研究成果。开展田野调查秉承客观的态度,提高所记录档案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畅通档案信息来源路径,与饮食加工技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地方饮食协会、档案馆、群众艺术馆、地方志办公室等提前进行沟通,了解所保存的资料、现传承的特点等信息。

1.2 普查饮食技艺类非遗档案信息用户组成

饮食加工技艺类非遗档案信息用户目前主要集中于研究用户类型,浏览型用户本应是人数最多的一类群体,但是由于现有相关档案信息组织活动开展不完善、成果类型不丰富,导致这部分人数极少。

社会上的各个群体均有可能成为浏览型用户,他们的利用特点是在利用过程中要求成果的形式有声有色,易于理解。研究型用户类型有大致可以分为社会学、经济学、档案学等从相关学科角度开展研究的研究人员、饮食行业管理人员、非遗保护人员、相关饮食加工技艺从事人员。

以上这些人群中以从相关学科角度开展研究的研究人员为主,他们具有高学历、丰富的信息检索能力和使用经验,对档案信息组织成果的质量、多样性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若想在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组织对饮食加工技艺类非遗保护过程中有效解决其面临“失存、失传、失众、失真、失信”的问题,就要增加档案信息组织成果对于浏览型用户的吸引力,使组织成果有声有色,便于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与利用,借此来夯实群众基础。

2 饮食加工技艺类非遗档案类目信息分类划分原则与成果

饮食加工技艺类非遗档案分类体系的构建在实践中可以帮助并指导饮食加工技艺类非遗的保护,促进建档等后续工作的科学性,从而使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因此在构建的过程中要确保饮食加工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传承性、活态性等属性特点。

2.1 二、三级类目信息分类标准

饮食加工技艺类非遗档案作为其加工活动的原始记录,在进行档案分类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传统加工技艺的本真性。饮食加工技艺类非遗的发展首要是为了满足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物质需求,维护其实用性为进行分类活动的基础原则。在二级类目划分的过程中以加工技艺类别为分类依据的分类方法维护了传统技艺各项功能的完整性。在三级类目划分的过程中运用主题分类的方法对档案进行揭示、区分与组织。在建立类目体系的过程中遵循知识原则与逻辑原则,形成饮食加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等级列举式分类方案。形成的饮食加工技艺类非遗档案分类的二级和三级类目(每一个二级分类类目后的三级分类类目均相同,由于篇幅有限仅以烤制技术为例。)尽可能的具有概括性和包容性,能够容纳各个历史时期、各项社会活动所形成的各类档案,力求保持基本类目的稳定性,又给今后的档案种类的增多和内容的变化留有余地。若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对分类法进行补充或扩充,多采用扩充类目的方法。

2.2 四级类目信息分类标准

饮食技艺类非遗最大的特点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有具体的生产内容,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符合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由此在分类过程中应注意对满足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等方面的记录,分类过程中应遵循生产性保护原则;从表现形式上说,饮食加工技艺类非遗的“非物质”性表现为在成品形成之前,它通常只是作为一种存在于传承者的头脑中的技艺,并且这种技艺多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在分类中要将以“传承人为中心”的思想融入进去;分类体系结构与内容两个方面要遵循系统性原则,为了保证形成的分类体系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要从饮食加工技艺类非遗的全局出发,增强类目体系的包容性;为今后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创造条件。从便于管理与利用的角度出发,档案分类层次和类目设计应比较灵活,充分尊重保护对象的特点,将适用性分类原则蕴藏其中。促进在代表性传承人作为传承主体的基础上,实现政府、文化机构、专家学者、公众四者的共同参与为辅的氛围的形成,在确保文化遗产相关记忆安全前提下,科学而有效地利用好这些珍贵档案并使之为当代的宣传做出贡献。

3 将信息技术融入饮食加工技艺类非遗分类方案

将信息技术融入饮食加工技艺类非遗分类方案,快速适应以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新一代互联网模式的Web2.0时代,促进Web2.0时代档案用户对非遗的数据信息内容进行传播、交流与共享,爆发式地催生网络的参与性,促进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为即将到来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聚合服务为价值观的Web3.0时代夯实资源基础。

TS93

A

1672-5832(2017)08-0156-01

猜你喜欢
类目技艺文化遗产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Tough Nut to Crack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中图法》(5版)“K历史、地理”大类的修订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