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越,耿延敏,朱亚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演变及启示
刘 越1,耿延敏1,朱亚成2
1.中北大学,山西太原,030000;2.首都体育学院,北京,100191。
研究目的: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演变与发展,通过对比中国、美国和日本最新《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找到膳食指南和营养健身的精髓,并为营养知识的宣传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帮助。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推荐条目和食物推荐量方面发生一些改变,美国第八版《膳食指南2015-2020》侧重于提示公众哪类食物不利于健康,并且着力提倡公众进行力量练习,而日本食物陀螺在饮水方面的建议与中国存在差异,并且陀螺与运动的联系更具直观化。结论:每日食物种类要多样、原态食物为最佳、少油少盐多喝水、细嚼慢咽不吃撑、饮食习惯我最佳、多动少坐消耗卡、肌肉发挥作用大,另外还需要重视有氧运动与肌肉力量练习的结合,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身体会带来更多的益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演变;启示
国家卫计委首度推出“5125”健康生活理念,并颁布《20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纲要提出在体育教师培训内容中增加健康教育,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由此看出国家十分重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饮食文化宣传,表现出健身和合理饮食的重要性。社会上的一部分群体更积极和充分的响应国家的号召,如健身俱乐部通过陪伴式和指导式教学调动会员的运动积极性,并引导学员进行合理的饮食,起到了高效率的健身效果,还有较为流行的互联网减脂瘦身营,他是通过线上饮食指导和监督,促进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形成,二者都充分体现了膳食营养的重要性,因此通过研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对比国内外《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为营养知识的宣传提供进一步的建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日本食物陀螺、美国第八版《膳食指南2015-2020》。
2.1 文献资料法
登录中国营养网站和查阅书籍了解中国、美国和日本发布的《居民膳食指南》,对比膳食指南内容的共性和差异性,另外登录中国知网,下载关于膳食指南的文章,了解膳食营养方面的情况,进而确定研究方向,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 数理统计法
下载1997年、2007年、2016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后,使用word和excel表格对各类食物的推荐量进行统计,然后进一步对比和分析推荐食物量的差异和变化。
2.3 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比1989年、1997年、2007年和2016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找到中国历年来食物推荐量的变化,发现各类食物的重要性,同时借鉴美国和日本的《居民膳食指南》,找出共同点与不同点,为中国进行营养宣传教育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建议。
3.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比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分别经历了1989年发布的《我国的膳食指南》、1997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2016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4个版本,每次膳食指南的发布都是根据体力活动情况、脂肪摄入情况和其他营养素摄入情况进行修改的,目的在于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保护健康。
3.1.1 膳食指南结构对比 1989年的《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包括一部分,即8条推荐条目;与1989年相比,1997年发布的指南在推荐条目即一般人群膳食指南(通用于健康成人和2岁以上儿童)的基础上,增加了《特定人群膳食指南》作为其补充,同时制定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宝塔内容包括各类食物图标、名称和合理的摄入量,说明希望通过简单形象的宝塔直观地告诉居民每日应吃的食物种类和数量;2007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包括10条推荐条目(适合于6岁以上的正常人群)、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宝塔内容除了分类食物图标、名称和合理的摄入量外,又增加了饮水、运动的人的图标和“身体活动6 000步”的文字解释,说明开始注重身体活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发布的指南与2007年相比,唯一不同的是将“身体活动6 000步”改为“每天活动6 000步”,提升到每天活动重要性的提醒。
表1 膳食指南结构
3.1.2 膳食指南推荐条目发展 1989年《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条目包括:食物要多样、饥饱要适当、油脂要适量、粗细要搭配、食盐要限量、甜食要少吃、饮酒要节制、三餐要合理。
1997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1989年相比,由“食物要多样”改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提醒公众谷类食物是更有益于健康的,并且要增加谷类食物在饮食中的比重;到1997年吃饱饭已经不是公众的问题了,因此删去了“饥饱要适当”的要求;由要求油脂适量、食盐限量到清晰的提示吃清淡少盐的食物;删减了“粗细搭配、三餐合理、甜食少吃”的要求;增加了蔬菜、水果、鱼、禽、奶和蛋类的要求,提出干净的饮食,并且强调体力活动与膳食的相互制衡作用。
2007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1997年相比,1997年删减的“粗细搭配”要求在2007年又被提出,即“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提醒公众粗粮与细粮的搭配饮食为最佳;由常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改为每天吃,体现了奶类和大豆在每日饮食中的重要性,即每天必须吃;鱼、禽、蛋、瘦肉的要求由1997年提倡的经常吃,改为常吃适量的,说明公众需要控制肉类的饮食;删减了少吃肥肉和荤油的要求,因为在瘦肉和清淡的饮食中已提到,不再重复提出;由“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改为要求“食不过量、天天运动”,并不是大食量与大运动量保持平衡就好,而是要求食量8分饱,坚持每天运动,吃得少不代表不用运动;还有1997年删减的“三餐要合理”的要求在2007年又被提出,说明早中晚餐的营养和量的分配重要性;由于零食中的营养成分很少,而有些人把零食当饭吃,在一天的饮食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增加了“零食要适当”的要求;另外还增加了对饮水的要求,足量饮水,而且不能过分依赖饮料,开始意识到提醒公众水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的必要性。
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2007年相比,由建议每天吃奶类和大豆改为多吃奶类和大豆,说明仍需加大对奶类和大豆的饮食;由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改为适量吃,说明不再建议多次吃,而是控制以上几类食物的量;饮食与运动的建议上,又回归了1997年提倡的平衡理念;增加了杜绝浪费、兴新时尚的要求,体现了需要改变新时代铺张浪费的习惯;删减了对豆制品、薯类、粗细搭配、三餐分配、零食和饮水的要求。从整体来看推荐条目趋向简单化,即用四字概括每条内容,主要从食物分配、食用量、运动进行提示,用多吃、适量、少吃、杜绝关键词直观的进行建议。
表2 膳食指南推荐条目对比
3.1.3 膳食宝塔各类食物推荐量发展 1989年发布的《我国居民膳食指南》还未使用膳食宝塔,所以比较1997年、2007年和2016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从1997年到2007年再到2016年,三次膳食指南食物推荐量存在变化。
表3 1997、2007、2016年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类、畜肉类、蛋类推荐量
从图1对比1997年、2007年、2016年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类、畜肉类、蛋类推荐量发现,谷薯类从2007年减少后就没有再改变,提倡推荐量为250-400g;蔬菜类的最低量一直在降低,说明居民的蔬菜量饮食基本符合,可稍微降低标准;而水果类的最大量一直在升高,与1997年相比增加了约2倍,凸显出水果的重要性;对比三个版本的畜肉类推荐量趋势,最低推荐量是降低的,说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需要适当的减少肉类的饮食;而蛋类的最低推荐量是升高的,体现出蛋白质对健康人体的重要性。另外从图2也可以看出,谷薯类、蔬菜水果类、奶及奶制品在所有饮食中的较大比例,重要性可想而知。
图1 1997、2007、2016年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类、畜肉类、蛋类推荐量对比
图2 20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各类食物推荐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表4 1997、2007、2016年大豆及坚果类、鱼虾水产品、油的推荐量对比
1997年《我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大豆及坚果类、鱼虾水产品、油这三类食物的推荐量是固定值,不是界限值,科学性较低,所以之后的两个版本均使用的界限值。从表4和图3可以看出,大豆及坚果类的推荐量是减少的,提示居民油脂含量较大的食物应该少吃;鱼虾水产品的推荐量2016年与2007年相比显著性的减少,而与1997年的推荐量基本相平,说明现在的生活水平已不需要提高鱼虾水产品的推荐量,过多的饮食并不适宜;油的推荐量1997年为25g,到了2007年和2016年修改为25-30g,体现出每日食用油需要控制上限。
图3 2007年、2016年大豆及坚果类、水产品、油推荐量对比
表5 1997、2007、2016年奶及奶制品、盐、油的推荐量对比
奶及奶制品的推荐量一直是固定值,由1997年的100g增加到300g,之后就未改变过;从表5中对盐的要求的改变可以看出饮食越少的盐越好,没有下限;对水的要求的改变体现出饮水对人体的极大重要性,并且需要更多的饮水。
3.2 中国2016年《居民膳食指南》与美国第八版《居民膳食指南2015-2020》对比与分析
为了促使健康饮食帮助人们预防文明病,即癌症、糖尿病、心脏病和肥胖,美国出台了第八版《膳食指南2015-2020》,从5个方面对膳食指南进行了概述,“遵循健康的饮食方式,食物的种类、营养密度和数量,从添加糖和饱和脂肪酸限制卡路里、减少钠的摄入,选择健康的食物和饮料,所有人需支持和遵循健康的饮食形式”这5个方面;并从健康的饮食模式和身体活动两个方面做出关键推荐要求,其内容为:摄入的食物和饮料应该在适宜的卡路里范围内,成年人需要至少2h或1.5h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1周至少两天进行肌肉练习,6-17岁青少年需要至少每天1h的身体活动[1]。
美国的膳食指南更多的从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方面提出建议,从影响健康的因素做出要求,尤其与我国相比对运动的建议更具体,从运动的次数、时间和内容做出了要求,指南更具整体性和全面性,而不是单纯的各类食物推荐量建议,但是如果公众对饮食建议的理解不到位,可能指南的可行性较差、公众的执行力较低。
也有研究将美国新版《膳食指南》的内容概括为6个方面:(1)摄入各种蔬菜,包括深绿色、红色、橙色蔬菜,豆类,根茎类蔬菜及其他种类蔬菜;(2)摄入水果尤其是整个水果;(3)摄入谷物,其中至少一半是粗粮;(4)摄入无脂或低脂制品,包括牛奶、酸奶等;(5)摄入各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海鲜、瘦肉、家禽肉、蛋类、豆类、坚果种子和豆制品等;(6)摄入食用油,包括玉米油、橄榄油、大豆油等[2],体现出美国更突出脂肪、卡路里的限制,提出饮食富含蛋白质类的食物,其次为豆类、蛋类、肉类的饮食。
3.3 中国2016年《居民膳食指南》与日本《居民膳食指南》对比与分析
2005年日本食物陀螺是日本健康、劳力、福利部和林业、农业、渔业部根据日本的膳食指南联合完善的,食物指南包括5个种类的盘子:谷物盘子(米饭、面包、面条),蔬菜盘子(蔬菜、蘑菇、土豆、海藻),鱼和肉盘子(鱼、肉、鸡蛋、大豆),牛奶(牛奶、奶制品),水果(水果、100%的果汁),并推荐每天从零食和酒里摄取的能量少于200kcal[3],指南帮助公众选择每天应该吃的食物种类和数量。
与2016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相比,日本食物陀螺从上到下的食物分配是谷类、蔬菜、鱼肉、奶和水果,与中国的顺序相反,但是都将主食类分配到占据图形比例最大的地方,与该类食物的较大推荐量相吻合;另外两国膳食指南存在一处差异,日本将蔬菜与水果的要求分开,蔬菜的推荐量约为水果的2.5-3倍,而中国蔬菜的推荐量约为水果的1.5倍,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并将茶作为每日饮水的一部分;日本食物陀螺还有一个特征是以陀螺顶为地面,人在地面上围绕水杯做运动,突出了运动与补水的关系。虽然日本食物陀螺形式上比中国更一体化、直观化,但是内容不如中国推荐种类全面,并且缺少对油的要求。
最近有一种前瞻性研究的文章,研究了饮食的质量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依据日本的食品指南陀螺提供的具体证据以支持日本食物膳食指南对健康的益处。日本的食品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巨大兴趣,因为日本较低的冠心病比例和较长的预期寿命。日本人的预期寿命在最近的几十年逐渐增加,并且在世界上是寿命最长的,尤其2012年日本女性拥有最长的预期寿命87岁[4]。Kurotani调查了遵守日本食物指南陀螺和总死亡率、病因特异性死亡率之间的联系,受试者包括36 624个男性、42 970个女性,年龄45-75岁,他们没有癌症、中风、缺血性心脏病和慢性肝病的病史,从调查结果中观察到蔬菜水果的高摄入和鱼肉的足够摄入的膳食模式有助于心脑血管尤其是脑血管病因死亡风险的显著降低。另外日本人喜欢鱼肉的程度比牛肉、猪肉要多[5],不像西方人对白肉和红肉有更平衡的营养摄入,所以不同的体质水平源于不同的营养习惯。
4.1 掌握运动与饮食的动态平衡
同化优势原则中指的是摄入大于消耗,相反当消耗大于摄入即为异化,动态平衡的原则指的是摄入与消耗等同。我们提倡的运动与饮食的关系亦是如此,饮食的摄入与运动的消耗达到平衡时,体脂量不变,运动消耗的能量大于摄取的能量体脂量就会下降,所以管住嘴的同时需要迈开腿,而管住嘴不等于闭住嘴,迈开腿不等于张大嘴,好多人“存在一次性运动”,而不是持久性多次运动,也就无法达到能量消耗与运动动态的平衡。因此,膳食指南中一直强调每天活动的重要性,兼以合理的饮食。
4.2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生活中的习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首先静坐少动的现象是最为普遍的,上班族、学生党在巨大的工作和学习压力下,长时间做文件、学习,自然人的活动量就小,再加上没有一个热爱的运动项目在闲暇之余放松身心,结果就是脂肪不断的堆积,体质不断的下降,所以需要我们每隔1h的静坐后就要站立活动活动,做一些办公室的简单徒手操、下课10min的放松操等,改变静坐少动的习惯;另外吃零食、夜宵和饭后躺下即睡的习惯也是不提倡的,零食的营养非常低,尤其是小孩不要养成吃零食的习惯,而应该多吃粗粮、水果等原汁原味的食物,经常吃夜宵对肠胃不好,而且容易发胖,当夜间人体各器官休息的时候,你的肠胃还在消化食物,违反了日落而息的规律,所以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当今时代饥饱已不是问题,反而是公众的营养选择盲证,吃什么营养、怎么吃营养、吃多少营养成为饮食的关键点,随之推出的膳食指南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可以发现俱乐部和部分减脂营已经掌握了膳食指南中的规律,使消费者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同时大量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群体并不了解膳食指南和营养健康知识,不了解不健康饮食习惯的危害,其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因此,通过对膳食宝塔食物推荐量、膳食指南推荐食物种类、运动建议和对比中国、美国、日本的国家膳食指南得出结论:每日食物种类要多样、原态食物为最佳、少油少盐多喝水、细嚼慢咽不吃撑、饮食习惯我最佳、多动少坐消耗卡、肌肉发挥作用大,另外还需要重视有氧运动与肌肉力量练习的结合,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身体会带来更多的益处。
6.1 扩大学校对学生饮食的正面影响
学校对学生定期的进行营养知识的宣传,设置健康必修课程,从基本的营养知识开始宣传,反复宣传使得学生形成牢固的饮食知识体系,能够自我设置三餐,科学选择食物,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身体健康;另外食堂是学生80%的饮食场所,被动的选择多油多盐的食物,潜移默化的让学生的口味变重,无法适应少盐清淡的饮食,所以食堂饮食设置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规划纲要里提出的健康食堂建设将会是十分行之有效的。
6.2 发挥体育健康课的作用
当体育课已经不再被数理化占据时,学生的运动兴趣如何激发,先是培养学生的运动锻炼习惯,逐渐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在此过程中认知是否认可,形成价值判断,上升为情感,再形成意识,转化到行为上,所以体育课的目标,不能将重点放在体测成绩上,而是运动兴趣的激发、运动意识的维持、运动习惯的养成,促使学生发挥自我控制作用,这样的效果会更具长远性。
体育健康课顾名思义健康教育也是体育健康课的一部分,而近些年来体育课忽略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健康教育的内容也需要更新,通过营养健康知识的普及,促使公众不断的追求健康,热爱膳食营养,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6.3 完善社会公共建设
当前毕业大学生的工作竞争很大,存在一个现象是由于专业的不断细化,与之对口专业的工作机会较少,结果就是工作性质与所学专业无关,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就是其体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的建议,因此,可以从当今知识丰富的大学生入手,为对口专业的学生提供社会指导员工作,一方面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是更好的为公众进行健身和健康指导,填补职业空缺。
[1]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2015.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2015-2020, 8thEdition. Available from http://health.gov/ dietaryguidelines/2015/guidelines Accessed on June 20, 2016.
[2] 肖 兰. 学学美国新版《膳食指南》[N]. 生活与健康,2016,7,59~60.
[3] Oba,S.,Nagata,C.,Nakamura,K.,et al. Diet based on the Japanese Food Guide Spinning Top ang subsequent mortality among men and women in a general Japanese. http://dx.doi.org/10.1016/j.jada.2009. 06.367.
[4] Kurotain,K.,Akter,S.,Kashino,I.,et al. Quality of diet and mortality among Japanese men and women:Japan Public Health Center based prospective study[J]. BMJ, 352: i1209.
[5] Sovichea LAY, Wang shanshan. Dietary Guidelines for Chinese Residents (2016): comments and comparisons[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 2016, 17(9): 649~656.
Chinese
LIU Yue1, GENG Yanmin1, ZHU Yacheng2
1.North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00, China;2.Capital Institute of P.E., Beijing, 100191, China.
Research objectives: know
China;
1007―6891(2017)04―0021―05
10.13932/j.cnki.sctykx.2017.04.05
G80-05
A
2016-12-16
2016-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