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萍
·社会因素与健康·
西部某市城乡高血压病人服用阿司匹林现状及干预措施分析
应萍
目的 探讨西部某市城乡高血压病人服用阿司匹林药物的现况及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西部某市850例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阿司匹林的服药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50例调查者中,适合服用阿司匹林的593例,其中能规范服用阿司匹林的有357例(60.20%),不规范的34例(5.73%),未服用的202例(34.06%)。男女人群、中青年和老年人群中规律服药、不规律服药以及未服药的病人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级预防病人规律服药的情况明显好于一级预防病人(P<0.05)。规律服药组患者用药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该组患者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烦躁各方面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不规律服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在西部某市城乡高血压病人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存在错误服药和不服药的情况,医师应加强对高血压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应进一步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
西部; 高血压; 阿司匹林;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相关部门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国内高血压患病人数约高达2亿,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负担,并导致医疗和社会资源的严重消耗。研究已证实,高血压是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防治高血压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1]。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常用作高血压一级与二级的预防药物,能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小剂量的阿司匹林长期服用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其中防治效果最为确切的就是缺血性血栓[2]。和其他降压药物相比,阿司匹林具有效果显著、费用低廉的优点[3]。因此,对高血压病人特别是对适合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进行有效的用药管理,对于加强阿司匹林的抗血栓干预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对西部某市城乡的高血压病人进行调查,收集了850例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服用阿司匹林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阿司匹林使用的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进一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西部某市城乡高血压病人8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人群430例和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人群420例。一级预防人群中,男性患者256例,女性患者174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2.73±8.66岁;二级预防人群中,男性患者250例,女性患者170例,年龄44~81岁,平均年龄63.16±7.99岁。两类人群的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
心脑血管病一级预防人群是指还没有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血压病人,如果病人血压控制较为稳定,血压<150/90 mmHg,建议使用小剂量(75~100 mg/d)的阿司匹林进行抗栓干预。如果病人年龄在30岁以下或80岁以上,则要先对病情风险进行评估,符合以下条件者可服用阿司匹林:①高血压合并靶器官的损害,靶器官损害主要为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斑块、血肌酐轻度升高或微量白蛋白尿、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12 m/s等,或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②10年心血管病发生危险>10%的高危病人,高危病人指高血压同时具有吸烟、50岁及以上男性或绝经后女性、糖耐量受损或异常空腹血糖、异常血脂、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2种以上的危险因素者;③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
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人群是指病人血压控制较为稳定,血压<150/90 mmHg,同时伴有稳定型冠心病,或以往有心肌梗死,或缺血性脑卒中或者既往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和周围动脉硬化等[4],建议阿司匹林服用剂量为100 mg/d,如果病人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则可考虑服用氯吡格雷,剂量为75 mg/d。
1.2 调查方法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心脑血管病一级预防人群临床症状;②符合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人群临床症状;③无严重精神异常、语言交流困难者;④自愿接受调查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对阿司匹林或其他药品过敏者;②有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药品致哮喘的发病史;③具有出血倾向,各器官严重功能障碍,鼻息肉综合征;④急、慢性胃肠道溃疡或出血;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严重缺乏者;⑥围手术期的病人。
1.2.3 调查方法 调查的高血压病人为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在门诊就诊、体检以及下村巡诊时,由经过严格培训的医师即时对患者进行血压测量,判断是否符合病例纳入标准。依据调查研究项目制作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近1年内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及服用剂量、服用时间和方法、未服用的原因等。本组研究根据国内外相关指南推荐的75~150 mg/d阿司匹林作为正确的使用剂量,对850例有效的病人资料进行分组,分为规律服药组、不规律服药组和未服药组。规律服药组的病人每天服药75~150 mg;不规律服药组的病人服药不能坚持,间断服药,或者服药一段时间后停止服药;未服药组病人是指从未服用过药物。本研究挑选的访查医师均是经过严格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可进行高血压病人的访查工作。所调查的表格由专人负责汇总和审查,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1.3 疗效评定标准
①比较规律用药与不规律用药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情况;②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根据WHO生存质量评分简表[5]进行评定,从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焦虑和烦躁4个方面进行评估,4方面评分之和为总得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高血压病人基本情况
2.1.1 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的服用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50份,有效回收850份,有效回收率100%。850例调查者中,适合阿司匹林服用的病人共593例(69.76%),其中能规范服用阿司匹林的高血压病人有357例(60.20%),不规范服用阿司匹林的高血压病人34例(5.73%),未用阿司匹林的高血压病人202例(34.06%)。3组患者中男女比例、<60岁和≥60岁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及年龄组的西部某市城乡高血压病人服用阿司匹林的差异比较 n(%)
2.1.2 一级与二级预防人群一般资料 一级预防人群男性256例,女性224例,年龄62.73±8.66岁,血压<150/90 mmHg,阿司匹林使用量75~100 mg/d,与二级预防人群的性别、年龄、血压值及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一级和二级预防人群一般资料
2.2 高血压一级与二级预防人群服用阿司匹林的差异比较
结果显示,适合服用阿司匹林的593例病人中,二级预防人群中规律服药的病人比例显著高于一级预防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级预防人群与一级预防人群不规律服药、未服药的病人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西部某市城乡高血压病人服用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人群间的比较 n(%)
2.3 高血压病人用药后结局情况
2.3.1 血压改善情况的比较 规律服药组患者用药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血压改善情况显著优于不规律服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组别例数收缩压治疗前治疗后舒张压治疗前治疗后规律服药组257170.67±16.32115.48±10.31100.84±10.7970.69±10.74不规律服药组34168.68±18.31125.21±10.79100.86±10.7885.38±10.46t值-0.665.140.017.52P值->0.05<0.05>0.05<0.05
2.3.2 生活质量的比较 规律服药组患者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和烦躁各方面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高于不规律服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组别例数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烦躁总评分规律服药组 2573.00±0.763.15±0.753.34±0.672.95±0.583.06±0.67不规律服药组342.07±0.671.98±0.542.21±0.582.03±0.492.01±0.34t值- 6.798.799.388.8410.31P值- <0.05<0.05<0.05<0.05<0.05
3.1 西部某市城乡高血压一级与二级预防人群服用阿司匹林后依从情况
本研究发现,适合阿司匹林服用病人593例中,能规范服用阿司匹林的高血压病人有357例(60.20%),不规范服用阿司匹林的高血压病人34例(5.73%),未服用阿司匹林的高血压病人202例(34.06%)。黄远泉等[6]对深圳市1 325例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阿司匹林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仅23.55%的高血压患者规律服用阿司匹林,39.70%的患者从未服用过阿司匹林。张莉等[7]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在二级预防中,规律服药的比例仅为28.33%,不规律服药和终止用药者占48.21%,用药的依从性较差。本研究发现,西部某市适宜服用阿司匹林的高血压病人中,规范服用阿司匹林的比例在男女不同性组别以及不同年龄组之间并无明显的差异性,但在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不同分组间的差异性较明显。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并伴有心脑血管疾病需施行二级预防的病人服用阿司匹林的遵从性更好,能规律用药的人数较多,可能是由于这些病人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自身经历过疾病的痛苦,能感受到疾病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负担,因此更能积极地应对抗血栓的治疗,对心脑血管病的预防措施也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更容易接受。
3.2 西部某市城乡高血压病人服药后结局情况
研究发现,50%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病人能规律服用阿司匹林,但仍有近一半病人不能规律服用或停止服药,而规律服药组患者用药治疗前后血压改善情况显著优于不规律服药组。相关研究表明,阿司匹林一种是有力的抗氧化物,可减少氧化物的生成,并减少NO释放,阻止血管紧张素II发挥血管收缩作用,进而起到降血压的作用[8]。另外,阿司匹林还有抑制血小板生成、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等作用,起到抗血栓的作用。因此,需要发现并特别关注那些在门诊取药时阿司匹林使用不当的病人。此外,对出院后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可及时准确了解患者血压变化、病情和心理状态等情况,并对患者出现的问题可及时指导,排除危险状况。
本研究还显示,规律服药组患者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和烦躁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生命质量明显高于不规律服药组。高血压属于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并且迁延不愈,人们对高血压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导致高血压的恶化,进而产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规律用药有助于患者控制良好的血压指标,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促进患者恢复身心健康。根据患者不同情况指导患者正确规律性用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悉心关怀,患者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明显减少,可有效避免因药量过度而导致的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还可避免患者自行减少药量而造成的高血压迁延不愈。
3.3 西部某市城乡高血压病人阿司匹林服用依从性相关因素及其干预措施分析
西部该市位置较为偏远,经济不如其他地区发达,分析该地区高血压病人阿司匹林不服用或不规律服用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从医生角度来看:①基层医院的医师学历层次不等,知识掌握不牢固,对阿司匹林的使用情况认识不够深入[9];②医师担心病人出现不良反应,害怕担当责任,不主动推荐病人服用阿司匹林药物;③到门诊就诊的多为取药病人,病历上记载已服用阿司匹林,就不再详细询问,病人有可能出现自行减量或加量的情况[10]。从病人角度分析:①部分病人担心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不良反应,因此自行减量或不连续服用,甚至放弃治疗;②病人之间传递了错误的服药信息,影响了阿司匹林的服用效果;③病人服用阿司匹林的剂量和种类各不相同,非常容易混淆,而一些药物说明书上对阿司匹林的服用说明不明确,给病人提供了错误的服用信息[11];④一些病人既往的疾病史提示慎用阿司匹林,病人害怕服用阿司匹林又会引起之前的疾病,因此不告知医师;⑤有些病人尽管按照规定能够规律服用阿司匹林,但服药后出现过不良反应,因此害怕再次服用又会出现不良反应而拒绝服用[12]。为了提高高血压病人阿司匹林的规律服用率,改善病人的预后效果,建议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对病人的具体服药情况要详细询问,如不能确定治疗方案,要及时转到上级医院治疗。积极实施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加大健康教育选择,提高病人的认识水平,增强遵医意识和治疗依从性[13]。
[1] 朱鼎良.建设基于网络化的社区高血压信息管理系统[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5(4):241-243.
[2] Mosca L,Benjamin EJ,Berra K,et al.Effectiveness-based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women-2011 update:a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1,57(12):1243-1262.
[3] 杨正义,万丽红,简丽霞.高血压病人预防脑卒中阿司匹林服药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7):867-870.
[4] 李芳,王峥,成静,等.老年病人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和有效性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38-40.
[5] Hohmann C,Neumann-Haefelin TM,Klotz JM,et al.Adherence to hospital discharge med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a prospective,interventional 2-phase study[J].Stroke,2013,44(2):522-524.
[6] 黄远泉,李先荣,龚满英.阿司匹林在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4):492-493.
[7] 张莉,于英英.阿司匹林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调查[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4):315.
[8] 李晓红,古勋清,王玲玲.中低危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抵抗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401-406.
[9] 路国涛,蓝宇,阴英,等.小剂量阿司匹林所致消化道损伤防治状况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3):226-228.
[10] 杜海燕,林阳.阿司匹林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5,17(4):275-281.
[11] James PA,Oparil S,Carter BL,et al.2014 evidence-based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adults report from the panel members appointed to the Eighth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JNC 8)[J].JAMA,2014,311(5):507-520.
[12] 高艳华,于春玲,孔青,等.抗凝药物结合不同血小板制剂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2):3353-3354.
[13] 应萍.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391-392.
Status and Intervention of the Use of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a Western City
YING Ping.
Hexi Medical College,Zhangye,Gansu,734000,China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Western,urban and rural,status and the intervention.Methods Collecting the clinical data of 8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of a city in the West,according to survey research project building a questionnair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of a city in the west.Results Total 850 cases in the survey,taking aspirin for 593 cases,of which 357 cases standard application of aspirin(60.2%),non-standard in 34 cases(5.73%),unused in 202 cases(34.06%).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ho were taking medicine,irregular taking and not taking medication of men and women,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P>0.05).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the patient's medication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primary prevention(P<0.05).After treatment,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the regular medic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scores of all aspects in daily life,social activities,depression and irritability of regular medic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the irregular medication group,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total score of quality of life of regular medication group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irregular group,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s Aspirin has not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of a city in the west.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patients take the medication incorrect or not take the drugs,and physicians should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improve patient compliance,so a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control rate of hypertension.
West; Hypertension; Aspirin; Primary prevention; Secondary prevention
甘肃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1130B-01)
河西学院医学院,甘肃张掖,734000
R544.1
A
10.3969/j.issn.1673-5625.2017.02.013
2016-05-10)(本文编辑 熊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