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舒
我是一个英语老师,在从业过程中深深认识到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像培根说的那样,做“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多方面培育学生。我喜爱音乐,就以曲目比兴,说说我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认识、行为和艺术。
关爱的小夜曲——关心、爱护、帮助学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果彼此相处的方式是激烈的对抗,问题永远无法得到解决。如果教师只是盯着学生的问题看,学生只是盯着教师的表情看,势必造成教师疲于纠结学生的错误,少了耐心,多了唠叨和训斥;而学生累积不满,开始用各种出格的行为反抗教师,矛盾渐深。
关心和爱心是教师应掌握的首要情感激励因素。教师的关爱之光可以融化每一位学生心中的坚冰。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柔的问候,一个微笑,带给学生的都是小夜曲般的温婉、舒畅。当学生有错误时积极劝导,帮他们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在学生身处逆境时积极引导,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爱学生越深,学生也就敬老师越深。老师对好学生和后进学生都要有良好的态度,不能对后进生总是看不顺眼,要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和信赖。
第一个要拿来举例的是我的学生骞。我第一次上他们班的课,就见他就趴在桌子上不听讲。当我想着是不是应该批评他,还是犹豫了,走到他面前,温和地问:“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他表情痛苦地对我说:“老师,我肚子好痛。”我急切地:“要不要马上给你家长打电话,让他们尽快来学校接你去医院看看?”他的表情瞬间发生变化,先是震惊,然后就蔫了,因为我说让他家长来接他,他根本没想到。他紧接着对我说:“老师,我好像好多了,不用我家长来接,我还是要继续上课。”我和蔼地对他说:“不用担心耽误上课,下次我会给你补上的,看病要紧。”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意外和无可奈何。
不久之后,骞又因为没完成作业被我留下来了。我让他把作业补完,他说他不会做。这一次,他又没有想到,我并没有对他发火,我告诉他:“没关系,不会做还有我呢,我会教你的。”到了傍晚,我给他家长打电话说了情况,同时去校门口给他买了一份饭。吃饭时,我们的交流开始了,我们不仅聊学习,还谈到了他的家庭、他的爱好。那天,他的每句话都显得很真诚。语言的传递带来了心灵的碰撞,这次之后,不管遇到什么事,他都会及时跟我说。我已经走进了他的心里。
激昂的协奏曲——加强沟通,激励学生
学生求学,求的不只是课本;教师传授,授的不光是大纲。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求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职责所在;但是,他们在生活中遇到逆境和麻烦,我们就可以闻而不理吗?
看看每年、每月乃至每天的新闻,多少孩子因为苦恼无处倾诉而上演一幕幕的悲剧。学生的苦恼无处诉说,帮助他们、开导他们是我们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刚接手第一届学生时,心情十分压抑,因为班上有调皮捣蛋的“四大天王”。迟到,旷课,仪容仪表不合格,上课睡觉等等,凡是能想到的违纪行为他们都有犯,每天对于他们的投诉数不胜数,让我疲于应对;而且,先入为主的观念让我对他们怎么看都不顺眼,总觉得他们处处与我作对,似乎成了我管理班级的最大敌人。
但是校运会让我对他们“另眼相看”,他们在体育场上相互扶持,相互鼓励,积极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场面让我非常感动。我知道,该奏响协奏曲了。
一次放学后,我把他们都留下,进行了一次别样的沟通。我对他们说:“你们在校运会上的表现和最近成绩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我认为你们都是可造之才。我希望成为你们的良师益友,如果在学习上或者生活上遇到问题,都可以来找我,我是你们永远的坚强后盾。”经过这次谈话,我明显感觉到他们在进步,特别是在行为举止方面。在班级管理中,我着重表扬他们的进步,一是让他们对我的管理有认同感;二是树立典型,让其他同学看到他们的进步。现在他们已经成为我管理班级的左膀右臂了。
徜徉的圆舞曲——把书教好,使学生对育人者感兴趣
教师要把书教好,使学生喜欢你教的课,进而喜欢你这个人,才可以做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徐特立说过,“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教知识),一种是人师(教行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首先要做到“经人合一”,除要有精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还要有处处为人师表的言行举止。创新教学方式是手段,提升教学质量是关键,一成不变的八股式教学方法枯燥乏味,音乐的旋律也要丰富多彩才悦耳。如今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如果课堂课外反差很大,让学生出现心理落差,很容易产生抗拒心理。我们可以大方施展“拿来主义”,将课外的丰富多彩引入课堂,让教学的“华尔兹”在讲台上萦绕,使课堂不再枯燥。
语言的学习是乏味的,如何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呢?我发现,通过了解学生之间的流行性事物,与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在课堂上会获得不同凡响的效果。我让学生自己下载英语魔方秀等软件,通过“趣配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和词汇量。然后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分享到班级微信群里,与大家一起分享。我几乎每天都会对学生的配音进行点评表扬。如此一来,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学习口语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蕊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女孩,在我开始给同学们普及“趣配音”之后,她也坚持每天把她的配音发给我。每次听完我都会给她点评指正并加以鼓励肯定。一段时间过来,蕊不仅配音配得越来越好,还参加了学校的口语演讲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之后又参与了我校对新西兰、德国访问团学生代表的接待工作,她的热情礼貌和流利的口语得到了留学生的认可。班上同学更加羡慕她了,小姑娘学习英语的热情更强了,也带动了班上的很多同学。
共振的交响曲——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教师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家校应该开展积极合作,消除分歧,而不该是彼此陌生,甚至不信任。“家校分离”的学校是“视孩子为学生”,而“家校合作”的学校是“視学生为孩子”。
解决学生的问题,应该先从家庭入手。智慧的老师要学会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用敏锐的洞察力挖掘到问题的根源,让来自家庭的爱和孩子的心灵产生共鸣,学生的思想以及情绪就会得到释放,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静是我们班的班长,成绩一直很优秀。在老师眼里,她是一个学习认真,遵守纪律,性格乖巧的女孩,更是老师的好帮手。可是到了初二,上课时思想常开小差,成绩一落千丈,那文静的外表下,仿佛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我找静谈话,她迷惘地对我说:“老师,我不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在我小学的时候,努力学习是为了获得父母的认可和赞美。但是现在他们好像突然对我漠不关心了。无论我成绩好坏,都不再有他们的夸奖或责备。我是不是个多余的人啊?”
于是我和静的家长沟通了解。原来,静的父母近期对女儿的“放任”是不想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希望她能自由成长。我对他们说:“我能理解你们的想法,但是不给孩子压力,并不等于对孩子不闻不问。适当的管教更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你们的关注和呵护。”于是他们决定利用周末的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静的心结解开了,笑容又回到了她的脸上,她依然是令我引以为傲的班长。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红谷滩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