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体质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讨

2017-08-25 11:19林丽莉黄少妮李良龙陈少珊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医证型中医体质

林丽莉++黄少妮++李良龙++陈少珊

摘要:目的探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3例IBS-C患者和100例正常人群进行体质调查,比较9种体质在2组受试者中的分布;并对观察组的体质和中医证型分布进行调查。结果2组间不同体质的分布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同体质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郁质、气虚质是IBS-C患者的常见体质;肝郁气滞证以气郁质、湿热质为主,肠道燥热证以气虚质、阴虚质为主,IBS-C患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是相关联的。

关键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中医证型;中医体质

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8-0052-0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指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IBS在临床十分常见,根据症状可分为四型:便秘型(IBS-C)、腹泻型、腹泻便秘交替型和未定性。本研究对IBS-C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学分析,探讨疾病、证候与体质之间的关系,为IBS-C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

1临床资料

[KG(0.15mm]11一般资料均来自潮州市中心医院门诊、住院及体检中心于2013年1月—2015年3月患者。观察组103例,其中男49例,女54例;平均年龄(4041±920)岁。对照组100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47例,女53例;平均年龄(3820±1183)岁,2组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KG)]

12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病”中对IBS-C的诊断标准[1]: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并在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d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症状,伴有下列中的2项或2项以上:①排便后症状改善。② 伴随排便频率的改变。③伴随粪便性状的改变。并且符合便秘型的分型标准: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或干球粪,且松散(糊状)粪或水样便排便比例少于25%的排便。

122体质判定标准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2],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亚量。制定《中医体质体质调查问卷》。

123中医症候诊断标准参照《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3],将IBS-C证型分为肝郁气滞、肠道燥热2型。

124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③排除肿瘤、肠道炎症或其他器质性疾病而接受内镜和(或)放射学检查,具体要求为出现IBS-C症状后、于入选前1年内行结肠镜和(或)结肠气钡对比灌肠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且检查后无体重量下降、贫血、便血表现;④ 患者知情同意。

125排除标准临床检查有严重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内科疾病。

13采取现场问卷形式由经过培训合格的医生指导问卷填写,转化分最大值法确定体质类型。由两名主治医师负责根据患者的证候、舌苔及脉象,得出患者的证候特点。

14统计学方法将病例资料统一录入数据库,用SPSS110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中医体质分布比较见表1。

如表1所示,2组间不同体质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以平和质(34%)为主,其次是阳虚质(12%);观察组以气郁质(2816%)为主,其次是气虚质(1942%)。见表1。

22IBS-C患者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分布见表2。

如表2所示,IBS-C患者中医体质与同期中医证候分布[FL)][HJ2.3mm][SD1,1][FQ(21*2。175mm,X,DY-W][SQ+1mm][CD=175mm]进行比较,不同体质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证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分布依次是气郁质(3651%)、湿热质(1905%)。肠道燥热证的主要体质类型分布依次是气虚质(30%)、阴虚质(25%)。

3讨论

人的体质是千差万别的,主要决定于父母禀赋的先天及滋养我们的后天条件等。体质的差异性影响了疾病的易感性及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倾向性[4]。与对照组比较中发现:观察组IBS-C患者体质主要是气郁质、气虚质,提示这两种体质的人是更容易罹患IBS-C,应根据IBS-C患者体质有所偏颇,重视平时的调养以纠其偏性,以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体质是人体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证候则是疾病变化发展的某个阶段。体质是证候属性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影响证候的性质、类型、从化以及转归[5]。《灵枢·刺节真邪》:“阳盛则为热,阴盛则为寒。”章虚谷:“病之阴阳,因人而变”。上述观点都说明了体质可以决定对某种致病因素或病邪的易感性和从化,进而决定疾病的辨证论治。本研究结果发现:IBS-C患者以肝郁气滞证以气郁质为主,其次是湿热质;肠道燥热证主要的体质为气虚质,其次为阴虚质;结果提示气郁质及湿热质容易向肝郁气滞证型转化,气虚质及阴虚质更易转化为肠道燥热证,IBS-C患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是相关联的。

综上所述,气郁质、气虚质是IBS-C患者常见体质;肝郁气滞证以气郁质、湿热质为主,肠道燥热以气虚质、阴虚质为主,IBS-C患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是相关联的。所以我们在临床中,采用调理体质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方法,对IBS-C患者偏颇体质的调整、辨证论治,更好的做到治病求本,提高临床疗效,减少IBS-C的发病。

参考文献:

[1]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J].胃肠病学,2006,11(12):761-765

[2]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質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4

[3]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62-1063

[4]王琦论中医体质研究的3个关键问题(上)[J].中医杂志,2006,47(4):250-252

[5]李英帅体质与证候关系解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3(3):158-159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医证型中医体质
基于扶阳思想对胃脘痛中医各证型分布的探讨
应用聚类分析法对小儿脱被征的中医证型研究
中医证型辨证治疗帕金森的临床分析
淮安市中职女生原发性痛经的中医体质研究
膝骨关节炎局部辨证体系的初步研究
中老年癌症易感人群的中医体质研究*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经HAART治疗HIV/AIDS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初步探析
中医体质对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