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
摘 要:由于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化社会,所以这就必然会引起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重组与再造。我们必须通过信息技术的导入来构建教育的新生态,从而再造我们的教育与社會形态的新平衡。这不论是从学生的培养、教师的培养、教学的模式、学习的模式、考试的评价还是考试的方式等方面来说都面临着巨大的任务和挑战。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 教育生态 新教育观
“互联网+”最初是一种信息技术手段,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与各行各业的结合绝对不是简单的机械组合,而是对各行各业的重组与再造,所以有关专家一直呼吁:“”互联网+”不仅仅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在“互联网+”的时代,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1] 在“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我们教师应该重新审视当今的教育生态系统,树立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教育观。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互联网最早被人们当作是一种技术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简单的理解为PPT的运用。从实践层面上看,随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不断融合,例如:支付宝、微信、淘宝、京东、滴滴出行和摩拜单车等的出现,人们发现它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互联网+”不仅仅是简单的加法运算,而是与各行各业的深入融合甚至是对一些传统行业颠覆性的改造和重组。从理论层面上看,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意味着“互联网+”开始被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总而言之,“互联网+”的发展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已经成为一种政策制度甚至是一种理念。
教育实践就像“一列‘自带轨道的火车,不断地按照自己的方向而非编制好的列车运行图驶向下一个站点”。[2]“互联网+教育”给传统的教学实践带来了变革,从而引起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新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孕育而生,例如:慕课、微课、移动手机、Ipad课堂和直播等丰富多样的学习形式不断涌现。
“互联网+教育”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等特征,它并且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学生在这样的理念下学习更具有主动性,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更具有多样性。互联网和传统教学的线上和线下配合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节约了教学时间。
尤其是慕课和直播,慕课汇聚了国内外的优质教学资源,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世界名校的课程来进行学习和探究,学生可以跨越时空和地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相关课程。直播教学是“互联网+教育”的再次创新,教师和学生利用可移动的手机、Ipad或电脑与教师进行及时地面对面地互动和交流,教师通过视频的方式讲解知识、学生通过字幕的形式提出问题和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传统的学校学习与在线学习相比,“直播+教育”的学习形式更具开放性、灵活性、选择性和交互性,其突破了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实现了在线教学的即时互动,降低了学习交流的成本,能有效实现网络时代学习中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相互融合。[3]
二、“互联网+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与启迪
信息社会需要培养的人才不仅仅需要有基础知识,而且更需要有核心的价值观。21世纪要求能力先于知识,这就是现在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学生不仅仅需要生存的能力,更需要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以及核心素养中所提及的信息素养。目前所有的教育支撑体系是不能支撑起这样的人才培养要求,现在的教育支撑体系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考试为中心,这种工业时代的教育生态是无法支撑起当今的人才培养要求。那么就必须对其进行改造重组,建立起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过程评价为中心的新的教育支撑体系。
我们面临着这样一个改变,这个改变的本质就是重组与再造,所以信息化的本质和关键在于化,而化的本质就是改变教育的结构,这也是信息化的目的。化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这只是浅层次和片面的理解,它的核心是重组与再造,包括组织的重组、流程的再造、文化的再造,实际核心是利益的再造。从一个社会过渡到另一个社会,从一个教育形态过渡到另一个教育形态的时候,那么自然就会有利益的冲突,而利益的改造需要很长的过程。那么这个改变的过程有两个阶段,一个是量化的阶段,一个是质变的阶段。量化的阶段可能是简单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工业社会的传统教育体系进行相互配合叠加,这是站在应用次数和范围的角度去理解这个问题。第二阶段才是化,真正的信息化是质的改变,是化学变化的过程。第二个阶段能促进整个教育形态、教育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变化,这些才是关键。当然,教育信息化正在改变着教育生态的方方面面,但是它更有不变,所以应当把握好变与不变。教育信息化可以改变考试的方式、学习的模式和考试的评价方式等,但是不变的是教育的本质没变,依然是立德树人。教育的功能不变,依然是教书育人。教师不变,但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在新的教育生态系统中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弱化了。
三、“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教育生态的变革
教育生态是由很多元素构成的,而这些元素组成了一个系统。目前的任务是对这个系统进行改变,仅仅改变一个元素是行不通的,必须要进行系统的转化和系统的变革。这就包括我们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和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教师能力、教学管理等。这里主要了解以下几个维度的变革:
1.教学环境的重构,
互联网在原来物理空间的基础上给人类再造了一个新的空间,即虚拟空间。也就是在学习空间和教学空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空间,从而构成了由三个空间组成的新的教学环境。构造的新空间使得在工业社会无法解决的一些教育问题,如:教育的均衡问题、教育的创新问题、教育的质量问题和终身教育问题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为这些问题提供了可以解决的方法。例如:通过慕课、微课、网络课程和直播等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endprint
工业社会教育的规模化和个性化始终是一个矛盾。但是,由于这两个空间的存在: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使我们实现了规模化中的个性化教育。所以,以后面临着三维空间的新教学环境,包括:物理空间、资源空间和社交空间,其中资源空间和社交空间被认为是虚拟空间。除了这些空间以外更重要的是数据,因为教育需要启迪每一个孩子的智慧,所以我们就需要实现规模化中的个性化。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感知每一个孩子的状态和行为,这就需要建立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联系。新的教学活动场景要建立互联网来收集数据:在资源空间中通过在教学过程不同阶段的各种评价来收集数据;在社交空间中通过分析同学的喜好和兴趣来收集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才能感知每位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好的进行因材施教、才能实现规模化中的个性化,这就是教育大数据。从而实现了每位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空间,每位教师有自己的教学空间,这是“互联网+教育”理念下对传统教育进行的改造,最终目标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
2.教学资源的重构
资源是教育的核心,所以传统资源和新型互联网资源的结合就形成了新的教学资源形态,比如说:“慕课、微课、网络课程、直播和电子书等。”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实施教学资源的网上共享计划,有些中小学和大学已经把核心课程放在网上进行了资源共享,并且有的课堂已经运用了线上线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但是这种教学资源的重构需要一定政策和机制的保障,例如人们经常提到的慕课就是依靠机制联系起来的一种教学资源共享模式,它需要政府的投入,还需要有学校、有企业、有投资商和基金来构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如果有政策和机制作为保障,那么教学资源的重构会更好的持续下去。
3.教与学的重构
教学环境的改变必然会导致教与学的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变也必然会引起教学方法的改变。所以这个时候更有利于在信息环境下来积极看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如:研讨式教学、在线学习、离线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等,这样就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这些所有的形式就是要构建从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学习形态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形态,这是最终的目的,所以要在线上和线下相互配合的学习方法的平台下来支持合作的学习、个性化的学习、智能化的管理以及过程的评价。还有一种学习方式就是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流程再造以及混合式学习,如:翻转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
4.教学评价的重构和教师角色的转化
在新的智能教育环境下,改变了以结果评价为唯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模式,逐渐地使得过程评价成为可能。在“互联网+教育”理念下,人们可以开展依靠大数据对线上课程进行过程评价。从数据上来看,我们可以通过技术观察到每一个堂课和每一个课程学生的学习表现,所有的这些都为过程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从教师的长期专业发展角度看,每一位教师的能力是需要提高的,而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惯性,他们适应了工业化社会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现在突然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那么教师就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适应这个角色的转换。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重要的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导学者和课程的开发者,教师本身也是研究者和创新者。对于教师来说,最大的科研就是教学和教育。
5.教育管理的重構
好学校仅仅只有教和学是不够的,还要有一流的管理作为保障体系。所以当今的教育管理面对的问题是怎样构造信息化时代所需要的教育,这就是我们智力体系和智力能力的现代化。传统工业体系下的管理是以层级化、垂直的方式呈现的,但是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你就会发现现在每天遇到的问题已经不是以垂直的方式呈现的而更多的是以横向的方式呈现的,而且都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方式出现。那么构造新的教育管理体系迫在眉捷,而这样的教育管理体系的特点是:以服务为导向的管理体系;教育管理要直接面对学生和教师;以服务为流程进行再造,让数据去说话和服务。
未来的教育就是空间深度融合的教育,就是构建在互联网上的新教育。通过“互联网+教育”可以解决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全纳教育、公平教育、高质量教育和终身教育等问题,实现人的全面的、个性的和自由的发展,这是教育的目的。所以通过信息化来再造新生态,我们就是要构建更加开放的教育、更加以人为本的教育、更加均衡的教育,只有信息技术可以撑起这片蓝天。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它的目的就是要构建他律的教、个性化的学、智能化的服务、精细化的管和量化的教育科研,从而来构建新的教育生态。
参考文献
[1]豆俊杰,王强.“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N].中国教育报,2015-5-4.
[2]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1).
[3]王竹立.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从连通到创新[J].远程教育杂志,2011(5):34-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