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义华
摘 要:中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目的性很强,而且还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成型时期。学生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对学生实施科学有效的德育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教育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情感;说理教育;德育管理
成长中的中学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心理压力,他们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学习生活中,总会遇到种种困难与挫折,难免会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中遇到诱惑,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学会求知已远远超越了从学校教科书和教师课堂讲解中汲取人类积累的知识,而包括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了解各种社会关系、学习民族的文化观念及学会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即知道真正的“如何做人”的道理。
一、以理驭行动
让学生明白一定的道理,我们绝不能以一种简单的泛泛的说教方式进行。“你这个道理想明白了吗?”“你怎么还想不明白
啊”……这样,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相反,会让学生感到你的“理”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转变他们的态度,用道理去说服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根本上帮他们改掉某些缺点,让他们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我想,这比任何方法都有效得多。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非常讨厌上数学课,但其他的课程都非常优秀。我因此很伤脑筋,一个下午,我留下了他,没想到他的回答令我吃惊,“我讨厌数学老师,他只知道骂我们笨……”那一次谈话令我感触很深,一个老师简单的教学方式,竟会让学生产生这么大的逆反心理。对此,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我经常找他谈心,让他明白老师的做法从本质上也是为了他好,只是方法有点不合适。摆正了心态,过了一段时间他的数学成绩终于上来了。由此可见,“晓之以理”的教育可以将学生从“自暴自弃”的边缘
拉回。
我曾经遇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女教师向我反映我班一个男生上她的课时与她作对。后来我找这位学生了解情况,才知道这位教师在一次课堂上误批评了他,说他是看了别人的答案才答出来的。他觉得老师没听他解释,让他受了委屈,让他丢了脸,所以他决定上课的时候以沉默反抗。后来,经过与他耐心的谈话,他终于答应我以后上课不再这样了。学生偶尔做错一件事,我们不应该揪住不放,让他的那些缺点被人们愈描愈黑。
二、以情撼心灵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发育日益成熟,他们的情感也随个体的发展而逐渐分化,比较容易动感情,而且情感比较强烈,并常常带有两极性,有时会为了一点小事显得很激动,有时又会转向反面,变得泄气、绝望。作为一名班主任,能否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抓住这一点,将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健康地发展,情感能否得到合理的释放。
如何让学生真正地从心理上与班主任建立起心灵的桥梁,彼此之间没有芥蒂,没有隔阂?我想,只有我们真心付出,拿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真正能分享到你的快乐、忧伤,学生才能从心里真正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是真实的,就会真正地感受到爱的
温暖。
班上有这么一名男生,刚上初中时,隔三岔五就旷课,出去与外面的“小混混”在一起玩,找他谈话,总是以一种不屑一顾的神情回答我“哦”“行”“我知道”等等,可之后,依然没有改变,针对此,我对他说,“周六对他进行家访,让他在家等我”,结果,周五下了一夜的大雪,周六雪还在继续下,当我满身是雪地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说了一句话,“老师,我服了,我向你保证,以后再也不出去混了”。听了这句话,我很欣慰,两个多小时的冒雪推车行走,果然没有白费,事后,他告诉我,那天,他根本就没有想到我能在那种天气里,步行两个多小时去家访。如果那天我不去,那以后他就再也不会相信我的话了。
一个很小的举动,一个不失信于学生的举动,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时至今日,他真的再也没有出去混了,学生的改变,也许就在一瞬间。当了这么多年的班主任,我发现师生之间不再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只有让学生真正地觉得你说的每一句话都不是空话,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官”话,让彼此的心灵相通,那么,他們才能真正地信服、真正地接受你、真正地转变自己。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始终相信,没有缺点的学生不存在,没有优点的学生也不存在。观察事物,不能偏执某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也要客观地看待他人。要知道,只有一种颜色的光是不可能成就斑斓世界的。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贺评.学会做人[M].北京出版社,1999.
[3]孙云晓,郑新蓉.21世纪教师与父母必读[M].北京出版社,1999.
[4]江海燕.中小学心理问题个别辅导[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5]吴植钿.青少年思想教育[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