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庆兰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其基本原理是建立在生物学概念基础上,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围绕重要概念展开。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欢迎。微课对初中生物概念教学需要非常合拍,对微课在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希望为教师利用微课进行概念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核心概念;教学
信息技术改变教育,让教育从规模化走向個性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推进着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教育领域中大家关注的热点。随着互联网发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应运而生。微课作为其中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进入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一、微课概述
“微课”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设计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将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热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并进行互联网传播。微课可以用短(时间短)、小(资源容量小)、精(教学内容、设计、活动精彩)、焊(应用广)来概括。微课资源一般由“4+1”构成,“1”是核心资源:一段教学视频,“4”是提供与这段教学视频相配套的4各辅助资源,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反思”“微习题”。
在日常教学中,按常用的教学方法来分类,我们可以将微课分为讲授、讨论、实验、表演、自主学习、启发、练习、演示、合作学习、探究十类。根据教学内容不同,教师可针对性选择不同类型的微课。
二、初中生物核心概念
要学好一门课程,一定要掌握这门学科的核心概念。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其基本原理是建立在生物学概念基础上。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处于学科中心位置。概念学习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掌握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一种途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初中生物的
50个重要(核心)概念,它是学科在初中阶段的核心知识,涵盖了科学探究、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技术与健康地生活等十个主题,由浅入深给学生灌输初中生物学科思想。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围绕重要概念展开,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内容,以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
三、微课在核心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传统教学中,通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利用微课,打破传统,能转换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到课堂主人的角色,将教学重点放到学生身上。微课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概念教学非常有帮助。
1.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下,初中生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学习生物课程。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他们接受生物教材中抽象的核心概念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教育不发达学校是无法提供生物科学实验和大规模学生观察事物的条件,造成学生学习新知识是没有兴趣的。但是通过微课来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新的学习方法,而且微课带来的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这一核心概念,包含了光合作用条件、原料、产物,学生死记硬背达不到理解这一概念的本质。对于这一概念,我们可以采用实验类微课,我们可以利用微课录制好《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实验,在学生看视频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将盆栽植物放置黑暗处一夜?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遮盖起来?为什么要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边看视频边讨论,让学生在实验情境中,更有兴趣和针对性。学生在观看完微课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微课中的实验,学习设计“光合作用需要水”和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这两个实验。学生通过微课提供的情境,综合实验结论,就能得出光合作用条件:需要光能,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氧气,理解了植物光合作用的本质。
2.利用微课明确核心概念内涵与外延
核心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例如“基因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外延是指内涵所适用的范围和条件,例如“生态系统就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属性的所有对象”,这一核心概念就说明了生态系统的概念范围。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建立起核心概念的体系。例如:“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这句话是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也就是本质属性。它的适用范围就是动物、植物、细菌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有一个特例就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教师可以设计启发类微课,给学生展示各种生物,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展示显微镜下不同生物构成,总结归纳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在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后,可以设计讨论类微课,提供病毒的结构,学生讨论,对比病毒与动植物细胞组成的不同,明确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设计思考: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怎么生存?通过不同类型微课,学生就能形象、生动地理解枯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利用微课构建模型
在核心概念教学过程中,对于难以理解的核心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引导学生构建模型,快捷高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而且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于生态系统稳定性这一概念的理解,教师可利用探究类微课向学生展示生态系统遭人为干预导致生态失衡的特例,展示这一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来探究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如何相互影响的动态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可以建立生态系统各个成分变化的数学模型,建立好模型后,还可以进行各组成成分数量变化趋势预测。概念模型是用符号、图示、文字等组成的流程图或线形图形式对概念进行描述、阐明、总结。应用概念模型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形成、理解概念,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学实际问题。归纳概念模型过程比较枯燥,需要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强。例如:光合作用。上课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讲授类微课阶段先展示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再认识到净化空气需要光
照,再展示实验类微课《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微课分阶段展示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概念模型。
4.利用微课进行探究
探究教学指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学习,以期达到课标中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这种教学方式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微课以探究形式进行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将枯燥概念以实验探究形式让学生获知。例如: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它们位于细胞的染色体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获知概念?探究类微课解决这个问题。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DNA是主要遗传物
质,那基因和DNA是什么关系?学生提出问题:一个基因就是一个DNA分子?微课提供资料,一个生物体内全部基因碱基对数和全部DNA分子碱基对数,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一个生物体内全部
基因碱基对数小于全部DNA分子碱基对数,得出结论:基因只是DNA分子的一个片段,不是全部。学生继续提出问题:那这个片段有什么不一样呢?微课提供实验,将海蜇的绿色荧光基因转入老鼠的体内,老鼠体内出现了以前没有的荧光。为什么?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基因有遗传信息,它是可以独立的DNA片段,可以切除,可以拼接到其他生物的DNA上去。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学生就能很好地获知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这一概念。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利用微课作为日常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值得推广和研究。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下,微课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我们在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中,要将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出微课作用,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方其桂.微课制作实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2-3.
[2]王玉梅.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2015(4):65.
[3]唐薇.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7(1):57.
[4]朱晓燕.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应用数学建模思想:以“生态系统稳定性”为例[J].生物学教学,2016,41(8):32-33.
[5]王星.概念模型在初中生物學重要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2016,51(5):31-33.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