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大型互联网企业不断通过并购的方法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其中包括百度、阿里巴巴以及腾讯等著名企业。随后我国有关并购相关规定的出台,又迎来了一轮并购热潮。作为企业增强实力,开拓市场,优化自身资金结构及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主要方式,并购在国外资本市场上比较常见,且国外企业拥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在企业并购方面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与归纳,整理总结了企业并购后财务绩效评价的方法及指标,为后续进一步的研究做好准备工作。
关键词:并购;财务绩效;文献综述
一、绪论
财务整合是并购整合的重要环节。并购后企业及时的进行财务绩效整合,能有效帮助并购双方实现财务战略与管理制度上的统一,且能在企业的产业状况、资本结构以及财务关系等方面起到调节作用,从而完善企业整体的运作程序,提高运作效率,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企业并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应该同步进行,若要推动企业并购实践活动顺利展开,有必要从理论方面入手,为我国更多企业扩展自身经营规模、优化自身资本结构提供理论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企业并购的动因研究
国外学者为进行更深入准确的研究,以本国市场的发展情况为背景,将研究样本按规模、并购发生的时间段与研究视角进行划分,再进行科学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以管理者的视角,企业并购行为的发生可以由代理理论与管理者过度自信假说来解释。Jensen(1993)認为,当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属于同一主体时,就产生了委托人与代理人与代理问题,企业管理者为追求事业的扩大而大量并购。企业管理者过度关注企业未来可能实现的价值而不考虑并购事件所存在的风险即Roll(1986)提出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假说。
站在市场的角度,学者们认为市场流动性理论与价值低估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企业为什么需要进行并购活动。交易成本理论,股票价格也会对并购活动产生影响。Alexandridis等(2012)研究了2003年-2007年间所发生的并购活动的特点,发现市场流动性的高低是推动企业间并购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
(2)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
从企业的绩效来看,有的企业在并购后,实现了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有的则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
Lance.A Nail(1988)等人对关于并购的行业进行相关性检验,发现横向并购代表着行业相关性高的企业进行并购比混合并购即行业相关性低的企业进行并购更容易产生并购的协同效应。行业相关性较高的并购中,双方利益都有较大的提升,而行业相关性较低的混合并购给双方带来利益甚微,甚至可能会让各自的利益遭到损失。
Dickerson(1997)通过分析1948年-1977年的英国3000家并购企业的相关数据,发现若以资产回报率衡量企业的并购绩效,则并购活动对公司绩效带来了负向的影响。
2.国内研究现状
(1)企业的并购动因研究
张洽和李纯青(2015)以经济学中的数量分析法为基础对企业并购的动因进行探索,发现企业管理者的权力寻租以获得更高薪酬利益是并购行为的主要动因。
王祎祯(2013)分析了优酷并购土豆网的案例中企业并购的动因,总结出网络视频行业中企业并购事件发生的动因是不断涌现的竞争对手。企业希望实现规模经济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于是选择了并购的方式。
冯根福和吴林江(2001)认为,当企业的股权集中度过高时,并购活动发生的真正原因可能是为了投机,或是受到了大股东政府的干预。葛结根(2015)以财务指标分析法研究2006年-2011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并购事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有偿并购后企业的绩效明显优于政府干预情况下的并购绩效。
(2)企业的并购绩效研究
宋秀珍、谭中明(2008)采用EVA指标法评价并购绩效,发现对于有的并购活动而言,并购非但没让企业的价值得到提升,反而在损害企业的现有价值。赵小伟(2010)选用了2002年和2003年发生外资并购的8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EVA分析了并购发生前一年和后两年的财务资料做出实证分析得出,接近70%的企业在并购发生的当年绩效大幅提升,但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绩效提升并不理想。瞿绍发、王伟健(2003)通过研究分析财务指标法和EVA评价法的区别发现,相较于财务指标中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EVA值的评价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变动的解释更准确。
三、文献评述
总结以上对于国内外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在并购能否帮助企业获利的问题上,国内外学者的意见基本达成一致,即并购可以提高目标公司的绩效,帮助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并实现获利,但对实施并购的企业来说,这一结论则不一定能成立。尽管国内外学者在企业并购的问题上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实施并购的企业能否取得财务绩效上的提升,学者们利用EVA研究的方法得到的结论观点各有不同。不可否认在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方面,国内外研究均有不足之处,但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对本文有一定借鉴作用,给予本文方向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Jensen M.C. The modern industrial revolution, exit, and the failure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J].Journal of Finance,1993,(48): 831-880.
[2]Roll Richard. The hubris hypothesis of corporate takeover [J]. Journal of Business, 1986, 59 (2):197 -216.
[3]Alexandridis G, Mavrovitis C.F., Travlos N.G., How Have M&As Changed? Evidence From the Sixth Merger Wave[J].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 2012, 18(8):663-688
[4]Lance A.Nail,Angela Morgan,William L.Megginson..The Determinants of Positive Long-Term Performance in Strategic Mergers:Corporate Focus and Cash.University Press.2002
[5]Dickerson, A.P., H.D. Gibson and E. Tsakalotos. The Impact of Acquisitions on Company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a Large Panel of UK Firms [J]. Oxford Economics Paper, No.49,1997:344-361
[6]张洽,李纯青.CEO薪酬、并购动机与权力寻租机理[J].財会月刊.2015.(08):23.
[7]王祎祯.上市公司并购的动因、模式、价值创造--基于优酷土豆合并案的案例研究[D],2013.
[8]冯根福,吴林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 2001,(1):54-61.
[9]葛结根.并购支付方式与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以沪深上市公司为收购目标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5(9):74-81.
[10]宋秀珍,谭中明.基于EVA的并购方并购绩效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 2008,(3):57-59.
[11]赵小伟.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12]赵息,刘佳音.并购支付方式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事件研究法与财务报表分析法的比较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01):51-56.
作者简介:王珍珍(1993.02- ),女,会计学,硕士研究生,西安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