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威+谢中燕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课堂中具有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为学本课堂的目标之一。如何践行“学本课堂”让学习发生?理念的改变带来学习方式的改变,从“教”到“学”,“学本课堂”更加重视学生的“学”,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情感。本文以《字母表示数》一课为例,依次从理念、教材、学生三个维度递进式地进行探究。
源起:学本理念的借鉴与断想
课改十余年,教学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先学后教”成为较为流行的方式之一。“先学后教”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点。
结合“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笔者对《字母表示数》一课进行了三段式的设计:自学、导学、测评。学生根据“自学单”先自学,课堂上再次对照“自学单”看书进行二次整理,接着小组交流讨论难点。课堂上学生就“a可能是200吗”展开讨论。总之,教学模式层次清晰,课堂上学生说的时间较多,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学习的效果如何?笔者进行了前后测对比分析:前后测数据变化不大,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小学学生自学能力还没完全形成,学生能画出句子,但是不能清楚分辨哪些内容是重要的,更不能完全自主提炼出本课核心。在自学阶段,只是将书本的内容看了一遍;在导学阶段,只是对自学单上的问题进行了浅显的讨论,对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和優越性的感悟和体验不够。
“学本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把大量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完全自学,这样的改变仅仅只是停留在对理念的追求上,而忽略了对教材的深度分析与理解。
追溯:教材本质的分析与提炼
《字母表示数》一课有两个关键的概念——字母和数。数是数学的核心,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概括。用字母表示数,则是对数进行了再一次的概括,它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笔者对本课进行了以下两个角度的教材分析:
新旧版本对比 原教材安排了4个例题,从符号和字母表示特定的数,表示运算定律、公式,再到字母和字母式表示不确定的数,一步步牵引。新教材则是直接用字母和字母式来表示数,新教材的跨度更大,起点更高。
多版本教材对比 北师大版、浙教版、人教版的教材中都有字母和数的对比,在对比中体验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都是让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感悟怎样用字母表示数;都是在体验感悟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怎样的数。于是,笔者提炼了本课的3个核心问题: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怎样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怎样的数?并有了第二次尝试:将素材改成公交车的人数。引入时,先出示红色公交车a人,提问可能是几人。学生猜测各种可能。这时,老师顺势提问“a可能是1000吗”,引发学生思考;并追问“字母a和数字表示人数有什么不同”。讨论中,学生明确了a可以表示很多数,但数字只能表示一种情况。继续出示蓝色公交车车,给出数量关系:蓝色公交车比红色公交车多5人,用a+5表示。这样的设计,知识层次非常清晰,借助核心问题的讨论展开本课,突破重难点。统计结果显示:正确率较前测有明显提升,但提升的幅度并不理想。原因有二:一次比较中,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体验不够,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体验不突出;两回辨析中,字母式表示一种关系的感受不深刻,学生能够说出字母式表示一种关系,但很多学生还是不理解的。
关注了“学为主”的理念,理解了教材的本质,知道了学生要学什么,还是不够的。“学本课堂”的真正实现还需要落归学生,思考学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怎么去”。
落归:真实学情的整合与实践。
课前学情分析显示:学生能想到与数学无关的事物,也能想到方程、未知数等与数学相关的内容。说明部分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先于教材认识了字母与数的一些联系。题目一分析:从3个班级的调查来看,学生能够理解“a+3”的含义,因此正确率较高。而2a大部分学生把a当做个位上的数,因此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对2a的含义是不理解的。题目二、题目三分析:这两题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数,学生能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但大部分学生只能写出用某一个具体的数字来表示,只有以上少部分学生能用字母来表示,说明根据数量关系写出代数式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基于教材的深入分析和学生的全面了解,并结合学为主的理念,目标的制定要关注4个关键词:体验、感悟、表达、感受。将本课分为以下的5层:“激发联想,直接揭示字母与数学的联系”“对比探究,逐步感悟字母代数的特点”“丰富情境,深入把握字母代数的核心”“分层练习,有序应用字母代数的方法”“联系实际,直观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次尝试是否真的实现“学本课堂”了呢?通过统计,学生的正确率随着课堂的调整一次次在提升,“学本课堂”在调整中逐渐生成。
回顾:学本教育的跨越与升华
理念更新是一切改变的前提。“学本课堂”的实践首先需要理念的改变,课堂不再是老师为主的课堂,而是一切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目标的课堂。理念先行是一种突破,教材为重是一种坚持,学本课堂的实现要将这两项真正落归在学生身上,关注学情,才能让课堂真实有效。但是关注学情,不仅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方法、情感,还有学生之间的差异、学习效果的不同等各个方面。在其他不同类型的数学课上,该如何践行“学本课堂”,学生的关注点又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且思且行。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滨海学校;温州市中通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