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
模仿文风到底是不是抄袭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到底是不是抄袭之作?
这场持续了将近十年的论战至今依旧没有结果
因为贴出法律鉴定书“自证清白”:《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作者唐七又一次被卷进暴风眼。
从2008年连载开始,《三生三世》“抄袭”另一位作者——大风刮过创作的《桃花债》的质疑一直没停。2015年,《三生三世》的小说卖出影视版权后达到高潮。网友指控唐七:靠抄袭走红,以此为荣攻击原作者;不仅没受制裁,还卖出IP,躺着数钱。
《桃花债》
在北京的暂住地,唐七背光坐着,不时发出介于苦笑和嘲讽之间的声音,“我都不认识他们口中的自己”,“到底是反抄袭,还是反我”。回应质疑时,她突然提高声音:“他们说的,我都没做。”
8月9日,唐七在微博公布了证明她没有抄袭的鉴定书,原本,她以为这会是这场风波的结束,怎料,这场风波却又迎来了一个高潮。
2015年,网上出现《三生三世》“抄袭”《桃花债》的对比图,相似细节罗列数十页,还另外列举了48条“撞梗”。
大风有“碧华”,唐七写“夜华”;大风写“诛仙台”,唐七的女主角就从“诛仙台”跳下;大风写萌物“毛团”,唐七写负责卖萌的孩子“团子”;大风的男主自白“本仙君是个大度的仙,是个慈悲的仙”,唐七的女主表示“我是个大度的神仙,自然是个慈悲为怀的神仙”。
这些“证据”转到微博,“唐七抄袭”几次上热搜,成了全民话题。那年,网络作者唐七正人气高涨,继另两部作品被拍成电视剧后,《三生三世》被卖出电视剧、电影版权,由当红明星出演。
“唐七承认过抄袭。”网友从蛛丝马迹中扒出“证据”。最早的证据出现在2008年。那一年,唐七刚入职国企,下班后是新人写手,大风是唐七口中的“偶像大人”,是晋江文学网的高人气作者,已连载了包括《桃花债》在内的三部耽美小说。“耽美”属于小众言情,主要讲述男性同性恋爱。
唐七读了大风的《桃花债》,觉得文白夾杂带现代元素的文风有趣,于是模仿该文风,以每天500字产量尝试写《三生三世》。连载到一半,《桃花债》评论区出现许多广告:“太有想法了,不由得想到《三生三世》,文风如此接近,莫非唐七和大风是同一个人?”虽然是给大风留言,重点却是推荐唐七,还附有链接。据读者回忆,当时“有大风刮过四字出现的地方必有唐七公子”。
网友们推测是唐七干的:因为她最有“抱大腿”的动机,《三生三世》也确实因此获得关 注。
“我没有做。”两年后提及此事,唐七感到愤怒,如果大风认定是她刷广告,为什么2008年不要求查IP比对:“没有考证,就引导大众说是我干的,这是不负责任的。”
唐七始终否认抄袭,但公开表示过“模仿《桃花债》文风”,在2008年晋江文学网的留言中,唐七和读者讨论情节,回复“跟大风学的”。当读者评价她的角色“说话口气像《桃花债》的男主角”,她称自己是“大风门下走狗”。她还发表过“致敬模仿”的公告,“这文的主体文风并不是在下开创的。楔子及主体全是模仿之作,模仿的是在下崇拜的那位大人。”
“当时说模仿文风是谦逊。”如今,出了五部小说的唐七有点后悔自己当初承认了模仿,“我从没否认看过《桃花债》,但模仿文风就是抄袭吗?”
大风本人也为此不堪其扰。2015年“唐七抄袭”被推上风口浪尖时,大风谈过“被抄袭”:“没抄多少,就是用了点句子,有点套写,拼了几个人名,还有那个结尾。故事架构和背景体系,都跟我的文章差别很大。”在声明的最后,大风说:“但求相忘。”
这场口水仗因为《三生三世》被卖出IP迎来了高潮。
在网友认知里,“抄袭者”唐七不仅没付出代价,还能躺着数钱;而“原著作者”大风则生活不易,微博状态和所有北漂一样,纠结着便宜租房和应付相亲。为了支持原创,网友自发抵制唐七,为大风宣传,敬告那些喜欢《三生三世》的读者,“其实打动你们的是《桃花债》。”
唐七说自己差点得了抑郁症,想自杀,因为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恶意”。每条微博下近十万条谩骂,每天收十条“死全家”私信。写手朋友被私信教育200多次,“不要和‘抄袭狗做朋友”。有作者夸《三生三世》电视剧,也被警告。唐七父母的住址被挖出来,在网上曝光。唐七关闭了评论,情绪最差那周,家里必须留一个人看着她。
事态还在进一步发酵。2015年,大风在声明里披露了另一件令网友义愤填膺的往事。《三生三世》出版时,唐七的编辑竟厚着脸皮找她写推荐,遭拒后,寄了一本样书示威,“你的书怎么出不了?要不要也投给我呀?”
唐七否认曾找大风写推荐,“我的编辑和大风没有交流。”她曾向编辑确认寄书讽刺传言,编辑“赌咒发誓没做过”。当被问到“有没有什么能证明”,唐七无奈起来:“我能怎么证明?我只能说,要是做了,一家都撞死。”
她举了一个例子。今年3月,有网民自称唐七助理,到处给网文圈作者发私信,邀请他们一起反大风。当时唐七在国外,并不知情;等她发觉时,消息已经传开。“这人真的不是我助理,但是我能怎么办?”她觉得和大风关系恶化,中间或有误会,“就像传话游戏,第一个传到第十个,完全走样了。”
唐七曾希望结识大风。加入作者群后,唐七私信大风,希望得到指点。大风拒绝对话,并立刻退群。网文圈有人传话,大风讨厌她,不愿意和她同时出现,让她删除“致敬模仿”的公告。公告删掉了,网友开始指责唐七过河拆桥,“让我删掉,又说我删掉是踩着她上位”。
2016年,《桃花债》纸质书出版,腰封上宣传语:“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要是反抄袭,就拿起法律武器。要是反我,说人品有问题,就拿出实据来。”唐七说。
拍成影视剧后,《三生三世》系列频出侵权事件。电视剧海报模仿《快乐男声》、涉嫌改用俞致贞先生的工笔画;影视中涉嫌盗用昆曲演员单雯的戏曲录音;电影同名曲海报“撞”了歌曲《山嵌月》海报。
这些抄袭和唐七没有关系,她2011年签约经纪公司后,影视版权由公司处理。但这些账都算到她头上,每曝光一次,就要接受新一轮群嘲。今年4月1日,唐七和前经纪公司解约。之前公司对“抄袭”一直选择不回应,“觉得不回应这个事情就过去了”。
“如果我抄了,就道歉赔偿。但我没有。”唐七希望大风能告自己,让第三方介入,给“抄袭”一个定论。然而,大风不想对簿公堂,在一次声明中说:“抄过我的文章,估计能组个文学网站。抄完了卖版权拍影视的,也不止这一部。”维权困难,所以不打官司。
唐七决定找第三方法律机构,鉴定自己是否抄袭。4月,她找到曾代理琼瑶诉于正案的王军律师团队、西部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所,对《三生三世》和《桃花债》作比对鉴定,提供了包括2008年晋江连载、实体书在内的所有版本。
西部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所聘请了曾参与“芈月传”、“张公案”鉴定的编剧余飞。在之前《热血长安》和《张公案》的鉴定中,委托方是余飞好友,最终却都被判抄袭。
因为“唐七抄袭”呼声过大,余飞以“有罪推定”心态寻找抄袭线索,“说了这么多年,不可能一点都没有吧。”一个半月后,“看完两部小说后,直觉就是‘怎么会认为这是抄袭呢?”
没有法律标准,余飞按照自己的编剧鉴定经验,提炼出两本书的人物关系、400多个情节点、故事主线和逻辑链,最后结果是“不构成抄袭”:“除了非主要元素有少量相同和相似,可以认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对于网友列举的相似用词和“撞梗”,法律鉴定书判定不算抄袭。“桃花”、“诛仙”、“东华帝君”、“历劫”等元素,属于公共素材,“谁都可以用”。至于主角性格相似,“人物性格不是无穷尽的,只有在人物和人物关系同时一致时,才构成抄袭。”
他也揣测过读者认为抄袭的原因,“文风和题材相似”:《三生三世》背景关于道教和山海经;而《桃花债》的世界则建立在道教神話中,专有词汇和逻辑重合,使读者产生抄袭的感觉,但是“即使有相同成分,也不能认定构成抄袭。最多只能判定是同质化,或同类题材”。
“我认为我是公正的,如果你认为结果不对,那就是我的能力问题。”余飞说。他表示鉴定方法是自己的经验总结,并不是唯一标准,他也想通过参与鉴定“达成一个愿望”:建立一套客观公正的抄袭比对鉴定标准,因为网络鉴定“只能看出相同文字抄袭,不知道标准在哪儿”。
在公布鉴定后,余飞又成了网友的新靶子,微博下一万五千条评论九成骂他“助纣为虐”。还有人攻击余飞参与编剧的《重案六组》某集“有抄袭嫌疑”,但那集并不是余飞写的。“很遗憾,暂时不能证明我抄袭,让他们失望了。”余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