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8的上市时间越来越近,为了完成iPhone 8的订单,三星显示器公司在自己的A3工厂增加了7条生产线,专门生产iPhone 8需要的OLED屏幕。很多手机的屏幕都是三星提供的,三星的屏幕到底有多厉害?
—Steve
目前市面上的手机使用的大多是LCD屏,也就是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这种屏幕结构类似于三明治,电流通过时,背光点亮面板上的像素点,再通过液晶折射出不同的颜色。OLED屏幕覆盖着一层可以自己发光的粉末,不再需要背光。在LCD屏幕上想要呈现黑色,只能关闭像素点的电流,但还是会透出背光。OLED屏幕则不同,显示黑色时完全没有底光,颜色自然纯正,彩色也会比LCD更鲜艳。加上自发光后不再需要背光模块,OLED面板的厚度会比传统LCD薄。这让OLED的柔性更好,折叠手机也不再只是图纸上的概念。
韩国厂商三星和LG从多年前就开始布局OLED的生产线,并且已经有产品投入使用。早在2014年,LG就推出了0.4厘米厚的超薄OLED电视,三星的Note系列手机也开始尝试使用 OLED曲面屏。但真正让OLED进入大众视野,还是因为iPhone 8。根据《日本经济新闻》今年4月的报道,苹果向三星订购了700万片OLED面板,要用在新一代iPhone上,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款使用这种屏幕的iPhone。先行多步的三星已经在面板行业树起了一道壁垒。
OLED的生产工艺比LCD复杂得多。在制作LCD面板时,处理光罩有4至6道工序,但在处理OLED时,需要走的流程数量则直接翻倍。在制作OLED面板时会使用蒸镀技术,在面板的基片镀上薄膜,OLED的蒸镀对于空间生产的洁净度比LCD更高。即使能够掌握技术原理,但生产中仍存在太多不确定性,良品率低是OLED生产中最大的问题。
不过财大气粗的三星自有实力,早在2012年三星集团营收占韩国GDP约20%。有这样的底气,加上数十年LCD屏幕的生产经验,在高精尖的面板行业,三星先发优势明显。市场调研机构IHS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三星以9970万片的出货量,垄断了1.01亿片的AMOLED面板市场,这种面板是OLED面板中最主要的一种。国产手机中的小米5、华为Mate 9 Pro、vivo的Xplay 5都采用了三星的OLED面板。
擴大生产线后,三星的第六代OLED面板月均产量将增长7倍,达到10.5万片。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 袁斯来
微博互动专区
龚上进:从初中开始看杂志,高中也看,后来慢慢减少到最后不看杂志。19中门口有家报刊亭,每月准时挂出最新一期杂志的海报。《城市画报》《第一财经周刊》几乎每期必买,我不喜欢订,觉得去报刊亭买更有仪式感。后来这种报刊亭渐渐消失,电子媒体日渐普及,就真的很少想起看杂志这件事了。
RE:你提到的去报刊亭买杂志的仪式感,大概是只有青年人才会拥有的小心思。
Danny.T:看完“昨夜今晨发生了什么”,才代表一天的工作可以开始了。
RE:又是一种青年人的仪式感,羡慕有小心思的青年人。
欣喜若欢KZy:《第一财经周刊》是唯一一本涨价之后我还坚持购买的杂志。
RE:客气了。抱拳。
williams5283:看了富大人文章的《外人无从知悉》,感觉所有的无奈就是那简单的一个字,懒。
RE:确定?
读者来信
“上半年零售消费额上海首超北京”有感
文章也提到了深圳。深圳人又嘴硬,零售不行的时候说去香港购物,说到香港购物方便的时候,又说深圳啥都有。存款不行,说爱贷款。航空不行,说离香港近。说香港的时候,又说自己如何牛,如何不屑。宇宙最能装。
—耗子don
RE:爱之深,恨之切啊,你这是。
也说深圳的购物环境
建议调查人员都到深圳各大商场来逛逛,就知道深圳所有商场里的品类除了餐饮就是餐饮,重点是不管是哪家开发商做的商场都长一个样。作为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商场的好逛指数甚至比不过二线。是的,深圳的商场就是这么棒。[微笑]
—阿飞大老板
RE:好吧,感受到了南方人民闷声发大财之余的不满。
什么样的手机品牌在三四线城市卖得更好?
对于生活在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海量工厂的厂弟厂妹、生活在象牙塔的大学生来说,参数跟配置是什么鬼?海陆空式轰炸广告,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效的刺激。在现代化武器失效的地方,贴身肉搏拼刺刀才是王道。
—黄药师
RE:是这个理。
同意与不同意
《“寒门难出贵子”真的有科学依据吗?》这篇读后,同意文章核心观点,不同意因为经济形势差不好找工作所以深造。以逃避为目标的选择更像死刑判死缓,脱离了核心目标的决定,难道不是因为资源的稀缺导致的错误判断?
—ShellyMQ
RE:你说得有道理,不过“深造”既可能是一种逃避,也可以理解为也许比目前的形势更好一点的出路。大家的判断究竟什么时候会被证明是否是误判,兴许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战狼2》的票房有感
我觉得票房并不是真的因为拍得好,而在于中国人口基数大,炒作成功率高。电影票价对于现在人均收入来说不算什么,类似口红经济效应吧。还有一点,相比其他消费更实惠,也带有一定的社交属性。当这一切非电影质量影响效果消退时,一切都很难说了。
—soapz28527
RE:有一部分你分析得很对,不过炒作成功率高并未发生在每一部电影当中。运气的成分有,环境的因素也有。
关于中信入主麦当劳中国
麦当劳的机器点餐得有工作人员陪着,不然真的不会用,且机器点餐的速度并没有比人工点餐快;一旦人多了,麦当劳的机器点餐区域因略狭窄和密集,人群流动反而不便。就目前来看,不应该用机器点餐替换人工点餐。不过,肯德基的手机点餐在这方面就表现得比麦当劳的机器点餐好很多,学习门槛相对低了很多,且不会因为区域性问题造成人群流动的堵塞或密集。
—Benny Lau
RE:你说得有理。界面的友好程度还是非常重要的。
一点不同意见
看完《在你的城市有丰富的夜生活吗?》这一篇,感觉这个分析思路有一定漏洞。作为在北京生活过几年的重庆人反而觉得北京的夜生活丰富程度远不如重庆。1.北京的街铺很多七八点钟天一黑就关门了,大街上大多比较冷清,而重庆晚上十一二点很多地方人都多。本条指数可以用夜间人口移动活跃度或该城市总人口来看,我相信北京宅在家的人比例更高;2.重庆的夜生活更多体现在约上朋友吃点烧烤、火锅、串串,喝啤酒,两个人花不到一百元钱,北京没有几百元就别出门了。重庆的夜生活比较亲民、哪怕月入3000多元的工薪阶层也能参与。北京的夜生活价格高,只有少数人能享受。
—张三Threenker
RE:具体和微觀。和稀泥地说,不管是北京还是重庆,夜生活都有开发空间。
是否要跳槽?
读完《有这4个信号,你可能需要跳槽了》这一篇,有些感想。说句实话,人力资源或者职场宝典一类的书现在太多了,更多的是经验之谈,缺乏真正的操作性,因为本来就是人性的东西,没有一个标准的衡量方式,而且往往道理都懂,但是做起来就按照本性来。个人认为,一线员工考虑薪酬待遇和工作环境就行了,中层考虑同事和上级是否对眼比较关键。
—剪刀手爱德华
RE:是否要跳槽,的确是因人而异的事情。甚至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这个没有一个铁律可言。不过,不管是一线员工还是中层员工,跳槽之前,先审视自己过往的工作内容和成效,再判断自己的未来,仍是有必要的。
本周我推荐
2017世界插画奖
世界插画奖(WIA)近日公布了2017年的获奖作品。主办方从64个国家的2300幅作品中评选出15幅,这是其中几幅。
上榜理由:我要去学画画。下个月就去!
推荐人:bulaya_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