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驻华使馆如何“落地”

2017-08-24 22:03
看天下 2017年22期
关键词:服务局驻华使馆外交人员

“对于馆舍的外观和内部陈设,

所有的国家都在国力允许的情况下

尽可能使之能反映一国的国威

和富有本民族文化的特色。”

7月25日,在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一个多月后,巴拿马政府宣布,该国驻华使馆已正式开馆。

据中新社报道,8月1日,北京市朝阳区东直门外新东路1号塔园外交公寓,此前,巴拿马驻京贸易发展办事处门前,已挂上了巴拿马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的门牌。

塔园外交公寓.新的巴拿马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所在地就在这里

“中国与巴拿马均已在对方国家互设贸易代表处,所以此次开设大使馆主要在于名称与礼仪上的变更。”前巴拿马驻中国贸易代表、现使馆临时代办林锦珍称,巴拿马驻华大使馆目前仍在此处办公,不过,巴拿马正在和中国有关部门协商,希望能另外选择一个地址完成对使馆的扩建。

至于具体情形,巴拿马方面暂未透露更多。

在中国建立大使馆,从选址到建造,从使馆规模到投资形式都有一套已成方案,只待两国之间的磋商和互信,而观之北京使馆区的历史,也似乎映照出一部浓缩的中国外交史来。

是“买”还是“租”?

“现在的使馆一般都是大使馆,以特命全权大使为馆长,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所以,对于馆舍的外观和内部陈设,所有的国家都在国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之能反映一国的国威和富有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外交学院教授黄金祺曾在他的著作《概说外交》中提到。

如他所说,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本国驻外使馆馆舍的建设。开设使馆的国家要就使馆选址、建造事宜同驻在国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商量、谈判,以期达成协议,而在中国境内,有关怎么选址、如何建设,都由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以下简称“外服局”)负责。

198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外交部关于加强外事服务工作管理意见的通知》中显示,外服局归口管理并组织承办的工作包括,向外国驻华外交代表机构、联合国系统组织代表机构和外国新闻代表机构提供办公用房、住宅用房、建筑及修缮工程等。

外服局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其前身为外交人员服务社,于1953年6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组建。1955年初,在外交人员服务社的基础上组建外交人员服务处。1962年1月2日,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陈毅、习仲勋审定批准,正式成立北京市外交人员服务局,1984年7月,北京市外交人员服务局更名为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隶属外交部。

在建筑大使馆这件事上,外服局首先便是要与其他国家就使馆的规模进行谈判。

外事交往中有一條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对等。从原则上讲,建使馆也应讲对等,比如互相为对方提供方便,允许购买面积大致相等的土地用于建馆,等等。维也纳外交公约中就有关于为对方国家在本国建立使馆提供方便的条文,一般在两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也会有这类文字。

但在外交实践中,这主要与一国的财力、人员以及同驻在国业务往来数量决定。

例如,2004年2月10日,美国国务院在北京举行了新馆舍的开工仪式,这是美国在海外建设的规模第二大的驻外使馆,仅次于巴格达的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当时,美国政府通过一个优秀设计竞赛力求找到“最好的美国建筑”,最终这栋大使馆占地40000平方米,耗资29.77亿元人民币。

而与之相对,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办公楼则占地面积10796平方米,建筑面积39900平方米,2008年揭幕仪式上时任外交部长杨洁篪曾亲自出席。当时,这栋建筑刷新了美国国内规模最大的外国使馆新纪录,同时也是中国在国外建设的规模和投资最大的使馆办公楼。

除此以外,外服局还要就使馆的建造投资形式与相关国家谈判。

据悉,驻华使馆分为两种,有些大馆是自己设计和建设的,中国方面起协助作用,这种使馆属于“自费使馆”。

具体来说,就是我国政府向外国政府提供建馆地皮,外国政府向我国缴纳土地使用费,且承担全部建设费用的使馆工程。像2008年建成的美国驻华使馆新馆设计者和建筑承包商就都是美国知名大公司,但主要的分包商是北京的一家建筑公司。媒体曾披露,为了防止泄露建筑的安全秘密,使馆施工采取分阶段进行。当时,新使馆的项目总监普莱尔说:“我们先让中国分包商在使馆施工两年半,然后他们撤出工地,我们砌上围墙,美国工人继续施工,等这个阶段完成后,中美工人再一起工作。”

马里兰大学教授简·洛菲勒撰写的《外交与建筑:美国海外使领馆建造实录》一书中透露,到1952年,美国外交建筑局在海外共有737幢房产,购买了92块地皮。

而相对于“自费使馆”的便是由我国统一设计、投资建设,待建成后以互惠方式或租赁方式提供给外国政府使用的使馆用地,这种形式则为“统建使馆”。

据《北京青年报》旗下微信公众号“政知见”称,现在,使领馆馆舍仍然是租的较多,因为买下来地点会相对固定,以后不好再变化。

四个使馆区

截至2017年6月,有175个国家同中国建交,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8月1日,这些国家在北京有独立大使馆馆舍133座,还有一些建交国在外交公寓(齐家园、塔园、亮马桥)或外交办公大楼内设立使馆。

据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网站透露,如今,这些馆舍和外交公寓、外交办公大楼都在北京的四个使馆区内。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外交政策。其中“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直接与外国驻华使馆有关。

这两项政策的含义就是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旧有的外交关系,不把外国驻华使节当作外交代表看待,而只是当作一般侨民来加以保护。新中国要通过谈判与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同时清除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获得的不正当权利。

根据这些外交指导原则,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收回了美国、法国和荷兰等在东交民巷的兵营。随后,按照北京市统一安排,各国使馆逐步在北京东部的新使馆区建立馆舍。

很快,新中国建立后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新中国外交部一直积极致力于帮助这些国家解决使馆的馆舍问题。所以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兴建第一使馆区,该使馆区位于东二环路以东,建国门外大街以北,东大桥路以西,北至芳草地社区。

据外交学院外教学与外事管理系讲师李潜虞在2014年发布在《前沿》杂志的《北京市外国驻华使馆的历史和现状》一文中披露,在第一使馆区内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驻华使馆,如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这是因为上世纪50年代,上述国家大都在第一次建交高潮中与新中国建交,双方关系友好,因此,中方为其提供的馆舍建设用地面积都比较大。

该使馆区还建有建外外交公寓和齐家园外交公寓,供外交官寓邸之用,房屋轩敞,适宜居住。一些外国新闻媒体的驻华机构也租用外交公寓作为办公场所。

后来,万隆会议后,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迎来了第二次建交高潮。从1955年到1965年的十年间,与新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翻了一倍,其中主要是亚洲和非洲摆脱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缓和,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也打开了局面,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联邦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欧美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

使馆越来越多,第一使馆区已经不够使用,第二使馆区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建交高潮的表现。因此,第二使馆区分布着欧、亚、非、拉等国家,充满着异国情调。

第二使馆区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开发,并于80年代建设完成。它位于北京城区东北角,西至东直门外大街,东至东三环北路,南至工人体育场北路,北至亮马河南路。如今这片地区,使馆林立,各个使馆自成单元,多是2到3层的小楼,街道也基本按照各国使馆布局分割,方方正正。

塔园外交公寓、三里屯外交公寓也位于该使馆区内,这些外交公寓的功用和建外外交公寓以及齐家园外交公寓相似,部分小国也租用这些外交公寓的单元房作为使馆馆舍。

21世纪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对外关系呈现出全方位纵深化的趋势。中国人不断走向世界,各国驻华使馆的工作也日益丰富和繁忙。

建于20世纪50至70年代的两个使馆区此时已不敷使用,第三使馆区于是应运而生。

第三使馆区于1987年获得建设用地许可,西至燕莎桥,东至亮马桥东街,南至亮马桥路,北至莱太花卉市场。

该使馆区不再由中国政府统一安排建设用地,而是根据各国提出的要求并结合我国的对外政策和实际情况来确定用地面积,由各国自行设计,自行建设。因此馆舍的建筑风格各异,多能体现各国的民族特色,如马来西亚使馆、印度使馆就是明显的例证。

特别是该使馆区内的使馆多以综合国力较强的国家使馆为主,如美国、法国、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因此,使馆馆舍建筑规模宏大,功能设施现代化程度高。

此外,相对独立的是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其为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使馆,并因此入选过吉尼斯世界纪录。当时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中国政府把16公顷的黄金地段划给苏联作为使馆用地,其原址还恰巧是一座东正教堂所在地。

除此之外,上面提到的几个外交公寓也具有辦公和住宿的双重功能。在北京,目前有亮马桥、齐家园、塔园、三里屯、建国门外、金岛这几处外交公寓。外交人员服务局还为驻华使团提供招聘、生活、购物等服务,在大使馆附近酒类完税区、免税超市一应俱全。

另据外服局网站消息,目前北京已经有了第四使馆区,东至首都机场第二高速、南至坝河北滨河路,西至北小河东路,北至规划路,正处于开发建设阶段。

● 资料来源: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官网、外交部官网、美国驻华大使馆、《北京青年报》、黄金祺:《概说外交》、李潜虞:《北京市外国驻华使馆的历史和现状》等

猜你喜欢
服务局驻华使馆外交人员
浅谈驻华使馆工程开缝式幕墙防水体系
希腊转移1.85万名难民至别国
林怡副会长会见新任印度驻华使馆副馆长林凡
宁夏:信息化支撑推动简政放权
驻华使馆工程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