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关键词:可视化技术;数字图书馆;动态;多维;知识呈现服务
摘要:文章对可视化技术的发展、特点以及作用进行了简要阐述,认为应该从知识获取、知识重组和知识应用三方面构建数字图书馆动态多维知识服务过程模型,同时,基于该模型探讨了可视化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动态多维知识呈现服务中的应用,并提出三大保障措施,以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7-0088-03
目前,知识服务已成为数字图书馆创新信息服务的一大方向,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数字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呈现“动态性”和“多维性”两大特征:①数字图书馆知识资源本身具备的价值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知识资源的价值会伴随时间的流逝慢慢减少,有的知识资源的价值会伴随时间的流逝逐渐增加,更多的知识资源的价值会因为数字图书馆不断的更新补充而产生新的价值,因此,知识资源呈现动态性特征。②数字图书馆知识资源能够采取加工处理等方式改变或转换载体,在知识内容不改变的情况下从某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如:知识资源能够以文字、数据等形态出现,也能够转换为图像、视频等形态,这些对知识资源的不同描述方式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体现了知识资源的多维性[1]。依据数字图书馆知识资源的动态性和多维性特征,把可视化技术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够把知识资源形象化,揭示知识资源之间的内部关联,发掘知识资源的最大价值。因此,文章对可视化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动态多维知识呈现服务中的应用做了探讨,以期为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1可视化技术的发展、特点及作用
1.1可视化技术的发展
所谓“可视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把数据、信息和知识转化为“可以清晰地看见、可以明白地呈现”的表现形式。可视化技术是帮助人与计算机之间实现有效连接的网络信息技术,它通过构建简洁的可视化界面,迅速有效地接触大量数据、信息和知识,将挖掘数据、信息和知识中隐含的内部特征、内在联系、具体规律、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势等,转变为容易理解的视觉表征,以促进人们对这些抽象的数据以及信息和知识的认知、理解、应用和创新[2]。目前可视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科学计算可视化、数据可视化、信息可视化和知识可视化四个阶段(见图1)。
1.2可视化技术的特点
可视化技术具备下述特点:一是多维性特征。能够看到表示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多种属性或变量,它们能够用图像、线条、二维图形和动画等形式来显示,并对其形式及其彼此关系实施可视化分析。二是兼容性特征。可以采取不同格式、不同类型、不同介质采集和处理数据,就算这些采集、处理对象的形式是图像、线条、文本或动画,也能够使用相同的数据库实施管理,进而为多源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综合分析奠定基础。三是可交互性特征。在可视化过程中,人们能够及时改变可视化变量,以获取不一样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表现效果,还能够采取交互形式对多元数据以及信息和知识进行比较、综合、研究,从中发现新特征、新规律或新形式等,以便于参考、借鉴与决策[3]。
1.3可视化技术的作用
把可视化技术应用于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重要作用:一是“桥梁”作用。可视化技术可以作为沟通用户与图书馆的“桥梁”,以一种系统手段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复杂知识简单化、抽象知识具体化,进而加快知识传播的速度和效果,强化个体与群体二者间的交互行为,推动知识的流动与共享,为知识服务探索出新方向。二是“压缩”作用。可视化技术可以采取分析组织结构、理论模型等方式不断压缩超载的知识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今信息时代图书馆庞大的知识信息资源与用户有限的接受能力之间产生的矛盾。三是“记忆”作用。可视化技术可以采取不同的图解方法来帮助用户认知、理解知识,并正确记忆和运用这些知识,继而达到用户的知识重构,最终实现用户的知识增值[4]。
2数字图书馆动态多维知识服务过程模型的构建
伴随数字技术的不断深入,用户需求趋于数字化、共享化,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面临巨大挑战。要想真正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就必须重视知识资源的“多维性”和“动态性”两大特征,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动态多维知识服务过程模型。动态多维知识服务过程模型主要包括知识获取、知识重组以及知识应用三大部分(见图2)。
2.1知识获取
知识获取主要是指从不同的外部知识源获取知识,采取某种适当的知识表示方法将其转移至计算机内部的过程,这是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基础环节,是不能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图书馆的知识获取既包括用户从数字图书馆的不同知识源中获取知识的过程,也包括对用户的隐性知识实施收集、整合存入知识库或用户通过不同渠道从数字图书馆外获取知识的过程[5]。數字图书馆的知识获取方式主要分为内部获取和外部获取,其内容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2.2知识重组
知识重组主要是在结构上对知识资源中的知识因素与知识关联实施重新组合,形成新结构的知识产品的过程。知识重组的目的是通过对知识资源结构的重新组合,为用户解决因知识资源松散导致的检索结果不佳的问题,提供经过优化整合后的精确性知识资源,有利于用户的理解和应用。知识重组主要分为三个环节:一是选择特定的知识资源集合,这是实施知识重组的资源基础。二是应用挖掘算法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实施知识挖掘,这是实施知识重组的关键步骤。三是评估知识挖掘结果,如具备价值则将其存入知识库中,以备日后使用[6]。
2.3知识应用
知识应用主要是用户将获取到的知识资源应用到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等实践中去,是把知识资源物化,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知识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实际上,用户知识需求的满足主要由知识应用决定,与前面的知识获取和知识重组等知识活动息息相关,假如没有前面的知识获取和知识重组等知识活动打下的坚实基础,何谈知识应用。只有通过“知”达到“行”,把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够真正实现知识的核心价值[7]。同时,用户在知识实践中产生的新知识,又能够丰富知识资源,为知识获取提供新途径。
3可视化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动态多维知识呈现服务中的应用
在数字图书馆动态多维知识服务过程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无论是知识获取、知识重组还是知识应用,均摆脱不了“知识呈现”这一服务要素。因此,数字图书馆要想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知识服务,首先就要能够为用户提供有效的动态多维知识呈现服务。笔者尝试将可视化技术应用其中,把客观抽象的数据空间转换为直观形象的视觉空间,有利于用户运用熟练的视觉处理能力挖掘隐藏在客观数据中的内部特征、内在联系、具体规律和发展趋势等。
3.1知识获取过程的可视化呈现
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图书馆以往是采取文字描述的方式把知识资源呈现于用户面前,如果想要强化用户对知识资源的认知程度,可以采取可视化方式来直接呈现,让用户无须阅览过多文字,就能够大致了解知识资源的内容。如:采取“集合概览”形式,实现一次呈现整个集合或多层分类,让用户迅速获取集合的整体框架及结构,或者采取“快速导航”的形式,把导航与交互模式进行有效关联,使用户能够在多级分类集合中自由移动,掌握分类体系的构成[8]。
3.2知识重组过程的可视化呈现
在知识重组过程中,数字图书馆对分散于不同数据库或不同存储位置的知识资源实施多次开发,经过分析研究和比较判断后,归纳提炼出用户所需的知识资源,并依据用户的知识需求,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进行有效融合,把产生的新知识资源提供给用户。采取可视化技术把知识重组结果呈现于用户面前,有利于展示知识资源彼此间的相互关系,深挖知识资源内涵[9]。知识重组过程的可视化呈现,不仅可以缩短用户检索信息的时间,而且还可以促进用户对知识资源的理解、掌握、应用以及创新。
3.3知识应用过程的可视化呈现
在知识应用过程中,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来获取数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用户采取视图交互的方式,变换或重组知识结构以达到知识查询的目的。简洁、明快的交互界面能够让用户获得优质的服务体验,用户采取应用可视化技术的方式来调整知识应用过程的参数,以实现交互目标。可视化技术应用于知识应用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加强用户与知识资源的联系,用户不仅能够很好地获取知识资源,还能够较为顺畅地把创造出来的新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进一步丰富数字图书馆的知识资源[10]。
4可视化技术应用于数字图书馆动态多维知识呈现服务中的保障措施
4.1解放思想,扩大宣传
利用可视化技术为用户提供知识呈现服务,这是在进入数字时代后才兴起的一种崭新的服务模式,因此,数字图书馆必须解放思想,紧跟时代潮流,强化服务意识,适应用户信息行为的时代特征,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可视化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技术手段,目前尚未普及,因此数字图书馆要做好宣传工作,除了采取传统的宣传方式,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来扩大宣传力度,利用网站、博客等网络平台主动宣传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动态多维知识呈现服务的优势所在,借助RSS大力推介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动态多维知识呈现服务的相关信息,让更多的人能够认知、了解并加以利用[11]。
4.2重视参与,强化培养
可视化作为一种技术手段,需要用户去使用它,才能发挥其作用。只有充分激发用户的参与意识,引导用户积极思考、主动创新,可视化技术的作用才会得到有效体现。因此,数字图书馆开展动态多维知识呈现服务,必须重视用户的参与程度与思考力度,强调人机交互的重要性。为了使用户能够真正了解、掌握可视化技术,数字图书馆必须重视用户视觉素养的提升。视觉素养就是用户对视觉信息进行处理的一种能力,不但包括准确获取、认知、掌握借助视觉形式传递的知识信息资源,而且包括把自身知识、思想等借助视觉形式准确传递出去的能力。数字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学术讲座、学习沙龙等强化用户视觉素养的培养[12]。
4.3内培外引,提升素质
数字图书馆要真正做好可视化知识服务工作,一个关键要素就是提升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可视化技术对馆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一方面要求馆员必须具备图情知识、学科背景以及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沟通能力;另一方面要求馆员能够与时俱进,可以熟练应用可视化、Web2.0等各种信息技术,进一步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与联系,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因此,数字图书馆必须建设一支专业过硬的馆员队伍,首先,要鼓励馆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重视岗位培训,通过学历进修、专题研讨、学术交流、出国访学等方式提升馆员的专业素质。其次,采取提高“进人门槛”的措施,通过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聘请专家学者担任兼职馆员等方式,为馆员队伍增加新鲜血液,以提升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5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数字时代的来临,可视化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可视化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中,还将会在数字图书馆其他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需要图书馆人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小涛,邱均平,余厚强,等.论智慧图书馆与知识可视化[J].情报资料工作,2014(1):6-11.
[2]谭章禄,方毅芳,吕明,等.信息可视化的理论发展与框架体系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1):16-19.
[3]程翔.基于可视化分析工具的学科服务优化策略实例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12):64-68.
[4]王磊.国内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3(2):136-142.
[5]袁红军.基于知识位势的图书馆知识整合中知识获取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9):14-17.
[6]俞德凤.哈佛商学院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1(6):72-74.
[7]孙丽波.知识可视化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5(3):57-60.
[8]张继东.数字图书馆信息可视化应用模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1):103-106.
[9]许德山,张智雄.面向本体知识库的可视化检索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8):114-117.
[10]江潇俊,李善平.基于本体的关联知识可视化检索模型[J].计算机工程,2011(16):54-56.
[11]許强,李海英,李恩科.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研究的可视化对比分析[J].现代情报,2015(10):117-123.
[12]李静丽,谢雨,甄天民,等.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可视化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4):27-31.
(编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