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的角色定位与服务转型研究

2017-08-23 02:04刘佩芝��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角色高校图书馆服务

刘佩芝��

关键词:数字出版环境;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角色;服务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学术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影响,以及数字出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的优势,研究了数字出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的角色定位,最后指出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的转型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7-0047-03

数字出版是采用统一的二进制代码进行信息存储,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出版各环节进行处理,实现信息内容数字化传播的出版方式。移动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创造出形式多样的媒介形态与出版介质,使单向体验变为多屏互动。基于互联网的文化交流实现了出版行业的服务创新,引发出版领域的结构调整与范式变革。在数字出版环境下,随着数字化读物的普及,不仅影响到科学信息交流、学术出版与科研评价方式,也给传统图书馆服务带来了巨大冲击。读者需求与阅读习惯的改变,削弱了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服务中心的地位。很多高校图书馆不再将馆藏规模作为建设重点,转而扩大了数字学术资源的采购量[1]。同时,开放获取运动降低了高校图书馆获取数字资源的门槛,为高校图书馆参与学术交流、知识共享提供了条件。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有必要重新审视在学术出版服务中的角色定位,探索全新的学术出版服务模式,以保障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学术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影响分析

1.1学术出版的数字化转型

学术出版是指与学术相关的信息资源的出版发行,主要由学术团体、出版机构共同主导。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学术出版的内容与形式发生了变化,也促进了数字出版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数字出版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内容编辑与出版工作,并利用互联网进行展示与传播,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目前,我国大型的学术资源出版机构包括中国知网、重庆维普等,为用户在线浏览、检索不同类型的学术信息提供了便利。一些学术机构根据用户需求构建学术资源数据库,或推出自动化检索软件,如勤云科技软件等,实现了学术资源编辑、评议与应用的一体化,促进了学术期刊出版的数字化转型。

1.2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

传统学术出版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是出版行业实现创新的必由之路。要想彻底突破传统学术出版的桎梏,就必须实现资源开放获取,促进学术成果的传播共享。2010年,我国建立了首个开放获取门户网站——中国期刊开放集成门户平台[2]。2012年,在“中国开放获取推介周”上,我国学者对开放获取出版机制进行了激烈讨论,倡导推行开放获取这一全新的学术交流理念,改变传统的学术交流范式。目前,我国构建的大型开放获取平台包括Socolar、CAS-OAJ、奇迹文库等,支持作者对发表文献的开放获取与自存储,也为公众获取学术期刊提供了便利。《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也率先发布开放获取政策声明,提出学术文献的开放混合出版策略,并支持用户对原生学术期刊的开放获取。

1.3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学术出版由纸质化向数字化方向转型,为出版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也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出版的重要参与机构,无论在馆藏结构还是服务理念方面,无不受到数字出版的巨大冲击。为适应数字出版新环境,高校图书馆不得不摆脱纸质资源的束缚,通过大量采购、整合数字化刊物补充馆藏,实现馆藏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数字化资源的整合与开放获取,优质机构知识库的构建,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点内容[3]。此外,数字出版改变了学术交流模式,也促使高校图书馆不断改进学术服务方式,通过提供编辑出版支持、科技查新等服务,提升其在学术交流价值链中的影响力。

2数字出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学术交流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数字化出版降低了参与者的准入门槛,为高校图书馆发挥学术支持作用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在开放获取运动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出版服务必然成为一种趋势。

2.1日益成熟的技术环境

目前市面上适用于高校图書馆服务的软件逐渐增多,如Libguides开源软件等,由开发商提供程序代码和后期维护服务,方便用户自行下载利用,也可以根据需要对软件进行修改完善。这些借助互联网技术生成的成熟开源软件,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环境,为其提供学术出版服务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图书馆员根据需要制订不同的服务方案,适应数字出版环境下多元化的用户需求。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能够利用各类开源软件,构建提供高速带宽的信息接入环境,通过购置符合数字出版需求的硬件设备,探索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全新服务模式。此外,高校图书馆在学术出版方面本身具有实践经验,更应该充分结合自身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学术出版服务。

2.2丰富的馆藏与经验

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出版服务,在出版机构与学术机构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4]。高校图书馆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与出版社、学术机构合作,整合各自的技术、资源与服务,能够开创全新的服务模式,以互联网为媒介拓展学术传播范围。同时,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构建了独立的出版社,在学术出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适应数字出版环境下的新趋势,高校图书馆更应该发挥自身优势,联合校内外学术机构,以馆藏学术资源为依托,与出版社共同探索全新的服务模式,实现学术交流与知识创新的目标。此外,这种方式也可以促进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帮助更多的科研用户出版学术成果,提高馆藏学术资源的利用率。

2.3深厚的用户基础

高校图书馆拥有相对稳定且规模庞大的用户群体,他们作为馆藏资源的获取者与利用者,也可以成为学术出版的潜在服务对象。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信息的来源,主要是科研人员、教师与学生等,而学术出版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这类具有相似学术需求与学科背景的用户。同时,高校图书馆本身拥有一定规模的忠实用户,他们能够充分获取和享受馆藏服务,也是数字学术出版的目标用户[5]。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发挥既有用户的优势,通过开展用户调研,深入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充分挖掘不同层次用户的特定需求,根据用户的反馈建议制订学术出版服务方案,实现学术资源的个性化推送。

3数字出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的角色定位

数字出版环境下学术研究、学术出版的日益网络化及其他学术服务机构的兴起,直接威胁到高校图书馆在学术交流体系中的地位。而科研教学中用户对学术信息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及全新学术交流生态圈的形成,更加要求高校图书馆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以提供更为优质的学术出版服务。

3.1学术资源的管理维护者

高校图书馆在学术出版价值链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在对学术信息的整理、加工与传播等方面。传统的学术传播体系由出版商、图书馆、科研人员、中间商等构成。高校图书馆通过向中间商订购学术资源,以满足科研人员的基本需求,本质上扮演着信息中介的角色(见图1)。数字出版环境下开放获取运动的蓬勃发展,让其他机构能够参与到学术出版价值链中,用户也可以获得更多资源,极大地削弱了高校图书馆的地位。鉴于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改变传统服务理念,顺应开放获取运动的趋势,提升其在学术资源管理与维护方面的能力[6]。高校图书馆通过对学术资源进行层层把关,从中挑选满足科研人员需求的优质资源,不但能为学术交流提供资源支持,也能吸引更多潜在用户。高校图书馆本身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在长期实践中也建立了各类学术资源库。在数字学术交流背景下,作为权威的学术资源提供者,高校图书馆应该着力打造学术服务品牌,保持与科研人员需求的同步,进而赢得更多用户的青睐。

3.2学术机构的协调支持者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学术机构倾向于选择OA出版或数字出版,并且通过互联网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逐渐形成了全新的学术交流体系(见图2)。高校图书馆要想依靠丰富的馆藏资源与实践经验,进而保持自身在学术出版服务中的地位是不够的。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依然沿用传统的方式提供学术出版服务,即作者通过出版机构发表学术专著后,由高校图书馆向中间商购买以满足用户需求。这种服务方式相对单一,采购资源有限,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也增加了学术交流中的障碍。鉴于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反思调整传统服务模式,通过与学术出版中利益相关者的交流合作,构建全新的学术合作形式,通过协调各方利益保障学术活动的有序开展,拓展学术成果的传播范围。

3.3学术成果的出版评价者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资源存储、传播与认证机构,拥有与其他学术机构合作开展学术成果评估的传统。图书馆员在学术出版服务中也扮演着提供信息检索、学术指导以及学术成果评价的角色[7]。面对数字出版环境下的新需求,高校图书馆更应该通过优化学术成果出版评价机制,做好教学科研与学术成果的综合评估工作,为高校特色教学以及学术交流提供支持。同时,高校图书馆需要加强与出版商、其他图书馆、科研人员的信息交流,以协同合作激发全新的学术激励与融资模式,鼓励更多的科研人员参与到OA出版中。例如:普渡大学图书馆通过与大学出版社合作,共同组织与开展学术出版服务,帮助科研人员传播学术成果,并利用开放存取协议保障学术出版的公平性。

4数字出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的转型路径研究

目前,高校图书馆正处于传统服务向数字化服务转型的重要时期,虽然其具备以升级转型刺激知识交流的优势,但依然受到历史因素、软硬件设施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如何利用数字出版环境下的技术优势,深入推动学术资源整合,提升学术出版服务水平,是高校图书馆人应该关注的问题。

4.1创新学术出版服务内容

数字出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该通过特色学术资源建设,进一步优化馆藏资源结构,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术资源保障体系,为面向用户的学术出版服务提供支持[8]。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互联网+”全面推广学术出版服务内容,如:通过构建云服务平台搭建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构建开放式、个性化的学术出版服务机制。为适应数字出版新需求,高校图书馆应该强化知识链接与创新,在学术出版服务中强化社交分享,如:通过构建学术交流社区或搭建自助式服务平台,促进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获得更多有益于服务的反馈和建议。同时,高校图书馆也应该注重搭建学术资源共享生态圈,利用互联网实现与出版社、科研机构的有效连接,围绕学术课题与科研动态开展在线讨论,让用户在学习、交流、分享中提升认同感。

4.2建立馆社一体化模式

高校图书馆通过与出版社合作,实现资源、技术互补共享,构建馆社一体化学术出版服务模式,不仅能够降低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出版服务的成本,也能够帮助高校图书馆提升运营管理效率,改进传统学术出版服务中存在的弊端。由于馆社一体化分为高校图书馆主导与出版社主导两种模式,为减少学术出版服务中的人力、管理资金投入,应优先选择出版社主导模式。这是因为出版社拥有丰富的学术出版经验,以其为主导不仅能够提供更多一手资源,也可以出让更多学术版权,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学术出版活动中,推进开放获取运动进程。高校图书馆在这种模式下,能够通过对出版社一手资源的整理与存储,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学术信息,丰富自身的馆藏资源结構,并且可以集中精力开展数字学术出版工作,进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3制订合理的发展规划

高校图书馆提供学术出版服务的初衷,并非替代出版机构的功能,而是希望以数字出版方式促进学术交流,变革学术出版服务模式。在制订学术出版服务规划前,高校图书馆首先有必要全面调查用户的出版需求,收集教师、科研人员等对学术出版服务的建议,了解他们对学术出版服务的认可度,分析实施学术出版的基础条件和主体力量;其次基于用户需求分析,明确学术出版服务目标,明确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制订合理的学术出版服务发展规划。同时,高校图书馆应逐步推进学术资源开放获取,发挥自身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通过与政府部门、学术机构、企业合作,搭建学术资源服务中心,为社会人士提供更多的专业文献与技术服务,营造更加自由、开放的学术交流氛围。

5结语

高校图书馆承担着学术交流与知识传播的职能,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学术交流环境的变革,也要求高校图书馆认真审视自身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其在学术出版价值链中的影响力。目前,我国学术出版服务与国外还存在很大差距,高校图书馆在学术出版服务转型方面应该借鉴国外的成功模式,并结合我国文化环境探索全新的发展路径,以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孙波,刘万国.基于环境扫描的“十三五”高校图书馆转型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6(5):5-11.

[2]程文艳,王永芳,王珉.大学出版与图书馆的协同发展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5(11):128-133.

[3]吴林娟.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的开放存取实践研究[J].出版广角,2014(Z3):115-117.

[4]魏蕊,初景利.学术图书开放获取与美国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17-22.

[5]曾燕,郑建程,赵艳,等.SCOAP3:开放出版新模式及其影响[J].图书情报工作,2013(1):37-42.

[6]文风.数字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模式探索[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1):58-59.

[7]司徒俊峰,罗春荣,谢莉.国外开放存取期刊平台建设与服务研究[J].情报杂志,2013(7):165-170.

[8]孙杰,李淑媛.境外大学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实践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6(2):64-70.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
角色高校图书馆服务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