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行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入新世纪,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数字技术、3D技术的出现对文学改编特别是改编中人物的“再现”、“动作”、“心理”等几方面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文学改编中相关案例分析,对新科技对文学改编中人物塑造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缺少如西方那样的改编巨著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新科技;新世纪;文学改编;人物形象
弗希特说过:人类的整个发展取决于科学的发展,谁阻碍科学的发展,谁就阻碍了人类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一个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且科技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的,它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大事小情,方方面面。90年代中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电子信息、互联网、数字技术、3D技术等新科技的蓬勃发展将我国社会带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在我国,文学改编方兴正艾,文学改编也是由文字艺术向图像艺术转换的一种创作方式。文学作品为改编提供材料,组成影视剧作品的“肉体”;而“技术”则组成影视剧作品的“骨骼”。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一个作品的灵魂所在,人物形象塑造的好坏决定着这部作品能否真正的吸引关注,得到观众的认可。如何把文本中的人物用另一种艺术方式呈现给观众,成为众多改编者关注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新世纪,信息网络等新科技的发展为文学作品的改编特别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处理提供了技术的支撑。
一、新科技使得改编的人物得以再现
文学的改编也是一种创作,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删除、增加。“卡尔科-马赛尔和克莱尔在讨论‘改编时提出:借助于在原著中有但却没有保存下来的一些内容,这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创作过程。”①但是,如果有很多作品中的核心人物或者是一 些有一定重要的人物无法表现出来,那么改编后的作品就会呈现出另一种韵味。改编后的影视剧作品也有可能受到观众的喜爱,但是改编后的作品与原著的之间就相差甚远了。
在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出现之后,人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以前文本中无法表现的人物基本再现出来,比如曾热播一时由同名小说改编的大型电视剧《花千骨》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灵虫“糖宝”这一角色,就是电脑特效虚拟出来的。又如在2014年改编的《大闹天宫》与以前版本改编的《大闹天宫》相比,人物的改编比以前更贴近原著,将美猴王一人大戰十万天兵的英勇和法力的高深显得一览无余。除此,同名小说改编的《幻城》、由《诛仙》改编的《青云志》等作品中也有大量的人物是无法通过演员表现出来的,都需要经过网络、数字等技术再现出来。
二、新科技对文学改编中人物动作的再现
文学改编包括很多题裁的改编,新科技对人物动作的影响也主要是武侠、历史、战争、神话等具有打戏片段的题材里。如何将小说中出神入化,上天入地的打戏甚至是“法术”生动地再现出来在新世纪以前是很难的。
进入新世纪,电子、数字等新技术出现后可以借助网络强大的模拟功能和3D等技术,演员只需要在一块绿布前进行一些简单的工作,就可以将两个人的打戏融合在一起,演员完全可以根据书中的描述进行基本的动作,然后通过电脑在后期进行加工。这样即使不会武术也可以通过技术的处理,拍摄出一部符合改编作品要求的影视剧。同时,也可以促进这类作品的改编,使读者从视觉享受转化为听觉享受。
三、新技术对改编中人物心理再现的多样化
在文本中人物的心理,可以通过文字的描写,真实而又细腻的描绘出来,让读者感同身受。心理表现又可以分为很多种,有的可以通过行为表情等表现出来比如内心的喜悦、焦虑、痛苦等等。但是也有一些复杂的心理活动,或者是有一些人物的想法,无法通过语言、外在行为表现出来的。在以前的改编中,对于这种人物心理的再现是有很大难度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对于心理的想法的再现出现了一些新的方式。在有的改编的作品中还通过技术来模拟出几个自己来诉说自己的心理;还有的改编的作品通过在影视剧中插入动画来表示一些心理活动等等。比如在同名小说改编的《杉杉来了》中,每当人物有一些心里的想法时,会在人物的头顶利用电脑技术呈现出一个类似于漫画中人物的对话框一样,里面会出现一个动画式的人物将人物心理直观、形象、有趣的表现出来。除此,还有很多改编的作品中利用先进的科技来模拟表示出人物的内心。这样多种多样的表示心理可以使人物的心理充分的表现出来,让观众更加直观明白的理解人物内心的想法。
科技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文学改编中,科技的作用并不是只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其实对改编乃至整个影视的拍摄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部文学作品改编的好坏会受到技术的影响,而一部影视剧的成功与否更取决与技术。在文学改编这条道路,我国已经走出了一段路,在我国的文学创作中也有很多优秀的小说作品,但是我们为什么没有类似于西方的由同名小说改编的《指环王》那样的影视巨著呢?一方面是我国的科技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是在改编中对技术特别是网络等新科技的运用有所欠缺,对改编中技术力量不够重视,投入不足。
综上所述,与传统文学改编技术相比,电子信息、互联网、数字技术、3D等新技术从“人物再现”、“人物动作再现”、“人物心理的再现”等几方面对文学改编中的人物塑造进行了由外到内的分析。新科技的加入一方面使学作品中的人物更加的丰满,多样化,形象化;另一方面使人物更加的贴近文本,更加符合原著要求。同时,我们国家也应该投入相应的财力和技术来支持影视业的发展,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注释:
①[法]莫尼克·卡尔科-马赛尔,让娜-玛丽·克莱尔.电影与文学改编[M].刘芳,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
[2]李兴国,《影视艺术与高科技运用》,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