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千年敬祈》中体现的美国华裔家庭关系中的文化断层

2017-08-22 08:34鲁曼俐
求知导刊 2017年13期

鲁曼俐

摘 要:影片《千年敬祈》講述了中国父亲史老先生和在美国生活了十二年的女儿宜兰之间的故事。文章试图从影片中体现美国华裔家庭关系中的种种现实,剖析美国华裔家庭中受美国文化熏陶的年轻人和他们具有浓厚中国特色文化的中国父母之间存在的文化断层现象。

关键词:美国华裔家庭;文化断裂;沟通障碍;文化断层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影片《千年敬祈》是美国华裔导演王颖的又一部关于家庭主题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中国父亲史老先生和在美国生活了十二年的女儿宜兰之间由于缺乏沟通,父女之间出现文化断层、沟通障碍的故事。父女机场见面的客套,女儿白天不在家时史老先生的无所事事,史老先生和宜兰每天共进晚餐时的压抑感以及宜兰说英语更能表达自己的想法等,无不体现了美国华裔家庭关系中的尴尬与现实。

一、电影故事体现了美国华裔家庭关系中的现实情境

电影《千年敬祈》淡化了剧情的处理,着重于情感表现。看似没有跌宕剧情,却引发了不少在美华裔人士的共鸣。看似平淡的电影却深刻体现了美国华裔家庭关系中的种种现实。

现实一:孤独的老人

影片中的史老先生代表着很多赴美探望子女的中国父母的尴尬境地。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认为幸福的生活就是儿女围绕膝下、安居乐业。多半中国父母愿意并且希望和儿女们住在一块儿,所以就有了很多远赴美国希望去照顾儿女们起居生活的中国父母。影片中的史老先生就是这样,女儿宜兰已在美国生活了十二年,离婚后独居,史老先生觉得自己的到来应该能够给女儿带去慰藉,同时也能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也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应该和孩子们住在一块。可是到了美国,史老先生发现自己一天天都无所事事,十分孤独。每天与女儿相处的也仅仅是晚餐时间。史老先生在家里看看报纸,听会儿《喀秋莎》,摆好被女儿放错了位置的两个套娃,去超市买个炒锅,做一桌菜等着女儿回来吃。可当与宜兰一块儿吃饭时,老人却发现女儿沉默寡言。他出门与人交流,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隔阂,导致沟通存在障碍。在小公园里史老先生遇见了和自己情况相似的一位伊朗老太太,两人都是来到在美国子女的家庭生活,两人用蹩脚的英语夹杂各自的母语交流……在美的外裔家庭包括华裔家庭都有类似的情形,家中都有那么一位孤独的老人。

现实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文化断裂和沟通障碍

影片中展示的宜兰和父亲史老先生之间是缺乏沟通的。影片最开始宜兰在机场接父亲,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亲热,而是客套的寒暄。史老先生年轻时和女儿缺乏沟通,父亲并不了解女儿,而女儿也并不了解父亲。等老了,史老先生想弥补,却发现父女俩已无话可说。宜兰小时候缺乏与家人沟通,无法用中文表达自己。到了美国,她发现用英语更能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所以影片中宜兰对父亲说:“我不知道用中文怎么说,因为我从小生活的语言环境从来都没有教过我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当我学会了另一种语言的时候,这种表达才会容易一些。”宜兰到美国找到了沟通的另一出口——英语,她发现英语能更好地表达自己,能与人沟通,继而和父亲包括原有的环境出现了文化断层和沟通障碍,所以她和同是讲中文的前夫克明离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表达对家人的爱时是含蓄的、内敛的,我们缺乏爱的语言,所以这也就是很多时候我们发现用汉语对家人说“我爱你”很别扭,可是用英语对家人说“I love You”却可以避免尴尬一样。宜兰移民美国十二年,美国的文化观念早已改变了她,在很多方面她和中国的文化已经出现断裂。她对父亲去她的房间不会认为这是父亲在关心自己,她觉得父亲乱翻,侵犯了她的隐私;父亲去公交站等她,关心问起送她回家的男士是谁,她觉得父亲在监视她,干涉她的私生活。这些都是很美国化的观念,但是这些观念已经改变了像宜兰这样去美国多年的华裔。所以,当极具中国文化观念的老一辈去到美国之后,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念就会发生冲突。

现实三:两代人婚恋观的差异

在美华裔中的年轻人因为受美国文化的熏陶,其婚恋观和美国人接近,但和传统的中国婚恋观有很大差别。中国的传统婚恋观可谓从史老先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从一而终,婚姻中即使没有感情也不离婚。面对女儿的离婚,史老先生觉得女儿是被抛弃了。这在女儿宜兰看来很可笑,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宜兰觉得婚姻中的两方应该情投意合,她和前夫克明没有话说,所以她提出了离婚。史老先生说想给女儿物色合适的丈夫,这在中国很普遍,老人替孩子相亲,老人觉得子女的婚姻要父母点头。虽然已很少有父母包办婚姻现象,但是父母之命的婚恋观在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这对在美国生活了十二年的宜兰来说已不能接受,她觉得父亲侵犯了她的隐私,在监视她,在干涉她的私生活。她的婚姻应该由自己说了算。中美不同的婚恋观导致家庭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

二、电影中的不同文化象征

影片中有很多体现中国和美国两国不同文化的文化象征,透过这些体现不同文化差异的象征,影片很好地渲染了文化差异带来的父女之间的文化断裂。比如史老先生行李箱上系着红领巾做标记,后来又把红领巾系在家里的窗帘上。他对上门传教的摩门教徒谈论马克思、恩格斯主义。但他的马克思主义在宜兰那并没有产生共鸣。在美国生活了十二年的宜兰对共产主义没有感情。史老先生把极具中国特色的福字中国结挂在了门外。福字——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但宜兰回家一看见福字第一反应就是把它摘了,不过很快又挂到门外。摘了是第一反应,寓意宜兰很多方面已经西化,她并不觉得挂着福字符合她的审美观;又挂出来,表示她在忍耐,碍于挂福字的是自己的父亲。史老先生与失业的美国邻居说话不敢直视她,因为那个美国女孩只穿了比基尼。史老先生对上门传教的摩门教徒说:“你们美国人喜欢喝冷水,但冷水对胃不好,伤身伤气。”冷水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伤身伤气这样的说法又极具中国文化特色。史老先生去给女儿挑选礼物,说要旧物,越陈旧越好,这暗含着父亲的怀旧情结。店主一开始推荐的却是一把旧刀,他觉得刀非常有纪念价值。很显然,送刀做礼物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所以,史老先生说要“吉祥的”东西,最终店主经过困难沟通后给史老先生挑选了一个印第安熊的摆件。红领巾、印第安熊等这些,都是不同文化的象征。透过这些中美不同文化象征,影片也更好地展示了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正是这些文化差异使宜兰和父亲之间出现了文化断层。

影片《千年敬祈》通过一对父女之间的文化冲突,深刻反映了美国华裔家庭关系中的现实。美国华裔家庭中受美国文化熏陶的年轻人和他们具有浓厚中国特色文化的父母之间存在隔阂。现实的美国华裔家庭中多是老人们孤独的身影;年轻人因为受到美国文化的熏陶,观念和生活习惯已经美国化,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banana(只是拥有黄皮肤的美国人)”,而大多数中国老人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浓厚,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婚恋观念都很“中国化”,所以两代人之间出现了文化断层,继而出现沟通障碍,家庭关系出现矛盾。美国华裔家庭中两代人共同生活的必然会有种种矛盾需要化解,但正如该影片片名——同为一家人是千年的缘分,爱最终可以突破一切障碍,让我们为爱祈祷。

参考文献:

冯元元.关注小人物命运书写文化差异——评华裔女作家李翊云和她的短篇小说创作.博览群书,2015(2):86-89.

李 冰.电影《千年敬祈》的符号学解读.电影文学,2015(2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