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毅
摘 要:随着我国逐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我国经济提质增效的双引擎,职业生涯规划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高职弱势群体学生就业能力难的若干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该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弱势群体;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弱势群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升弱势群体学生的自信。
随着创新创业政策体系的逐步成熟,社会已经针对不同群体建立健全了与其相应的扶持政策,弱势群体学生同样享有创新创业机会,这体现出整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弱势群体学生中通常有一些能吃苦、肯付出、有梦想的人,只要给予他们信心以及引导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可激发其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2)有利于完善弱势群体学生的职业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为自我评价、确定目标、职业定位。首先,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客观认识自我并进行自我评价是正式参加工作的前提,个人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人生价值等方面的评价内容是自我评价的重要基础,只有在持续的人生规划、修正总结的情况下,弱势群体学生才能清楚地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其次,确定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只有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弱势群体学生定下的目标才能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
最后,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定位,要做到有良好的职业定位,就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
2.弱势群体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综合就业能力培养欠缺。在高等教育生源扩招和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弱势群体学生数量呈上升趋势,就业求职更突显困难,如果不能针对这类群体加强就业指导,他们会进一步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常见类型包括经济弱势群体、学业弱势群体、身体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四种。由于这类学生大部分来自偏远农村地区,城乡教育水平差异明显,使得他们在专业特长、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经济能力、捕捉机会等综合素质方面远远不如城市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不足,使弱势群体学生丧失了参与就业竞争的重要砝码,就业成功的几率较低。该群体就业能力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自我评价不够客观。
高职院校通常具有行业办学特点,伴随我国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学生选择就读高职院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认为职业教育对接产业,就业相对容易,就业岗位多。但很多学生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专业现状和将来的发展前景,不清楚自己怎样才能成为一名职业人,这些问题导致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
(2)对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弱势群体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对比其他同学,通常心理落差比较大。看见其他同学因为有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或背景,少数学生就会产生读书无用论,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很少认真客观地思考如何就业,对规划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有部分弱势群体学生刚进大学就开始每天为了打工赚钱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参加集体和社团活动,能力得不到锻炼,表面上有了部分经济来源,但是失去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机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3)对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重视不足。
不少弱势群体学生认为,他们将来在社会上可能是从事基础工作,建筑类高职学生更简单地认为自己会长期在工地里干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对职业素质培养不太重视,就业准备不充分,职业竞争优势不明显,很难在竞争中胜出。
3.弱势群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1)优化指导内容。
优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整体设计,丰富实践内容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学业弱势群体,给予他们方法上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帮助他们主动学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交流和座谈等形式,帮他们分析自身优点和不足,指导他们做到不卑不亢,调整他们的就业期望值,帮助他们掌握就业知识、就业技能,争取成功就业。在顶岗实习阶段,指导老师经常与学生保持联系和指导,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帮他们分析解决职场中碰到的困难。
(2)建立过程化跟踪。
在大一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或辅导员提前介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经验交流会、座谈会、主题班会,鼓励新生和学长、教师以及企业专业人员交流。大二阶段,教师应指导弱势群体学生做好自我评估和职业测评工作,指导其了解自身的特长、兴趣、性格、能力等,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倾向和人生定位,并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尽快帮助弱势群体学生摆脱自卑的心理,引导其主动参加社团文体活动,提高自身交流技巧和综合素质。大三阶段,教师应督促弱势群体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为其提供必要的无偿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他们在校办培训机构提升培训能力。
(3)加强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合作。
向弱势群体学生解读政府方面有关“精准扶贫”等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根据自身情况争取参加“教育精准脱贫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农村特设岗位”“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进村、进社区计划”等项目,鼓励他们自主创业,注重培养弱势群体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校对就业过程中的弱势群体学生要适时提供就业渠道信息,构建“校政行企”四方联动扶贫机制,在政府主导和推动下,以校企合作委员会为桥梁,以服务政府行业企业能力的提升为支撑,为弱势群体学生搭建订单培养平台,共同培养学生。
(4)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
对弱势群体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指导教师与弱势群体学生建立精准帮扶关系,这样能更好地为弱势群体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建立弱势群体学生个人信息档案,如家庭情况、健康情况、心理情况、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在就业推荐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鼓励部分弱势群体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在当今就业困难的现状下,弱势群体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创新创业意识,走创业自救之路。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我创业兴趣和自信,消除胆怯心理,勇敢地接受创业挑战。指导学生在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创业环境等各种现实因素的前提下,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社会人际交往能力、风险承担能力。帮助弱势群体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树立坚定的信念、明确的目标,抓机遇,懂方法,肯吃苦,有担当,实现创新创业梦想。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动力。弱勢群体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应得到更多的关怀和重视,合理的规划职业生涯有助于推动其夯实专业知识结构基础,提高技术技能。
参考文献:
张革英.弱势大学生群体就业难原因与对策剖析.职业时空,2011(2).
孙月琴.人际交往障碍大学生就业的团体心理辅导.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