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表记

2017-08-22 04:51臧其恕口述赵小乐整理
金秋 2017年9期
关键词:饭票票证粮票

臧其恕/口述 赵小乐/整理

卖表记

臧其恕/口述 赵小乐/整理

本期特别策划

票证年代

上世纪50-70年代末,市场商品供应严重不足,为保证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国家决定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即发放各种商品票证,有计划地分配商品。从1955年第一张粮票发行开始,中国老百姓进入了漫长的“票证年代”,粮票、油票、布票、肉票、糖票、豆制品票、工业券等等等等。那时没有票证,有钱也寸步难行;生活中如果缺少票证,日子都没法过,那时的人们视票证为“命根子”。1985年前后,凭证凭票供应的除粮、油及电视机、自行车、洗衣机等大宗商品外,其他各类商品基本上敞开供应。到1993年,粮票正式谢幕,这段依凭票证进行供应的历史宣告终结。

票证年代的记忆是丰富多彩的,是印入骨髓的,对照这些记忆,我们能够更直观更深切更有说服力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的丰功伟绩。

上世纪五十年代,钟表尚是稀罕之物。但是要上班要开会,不掌握时间不行,有块表是当干部的“标配”,我也不能免俗。1958年区上发票,我花12元买了块国产怀表,平时舍不得带在身上,只有外出才带,还要用手帕包上。

我的小弟其愍小我10岁,我离开江苏老家时他才3岁。我和大哥、妹妹都先后离开父母,他和父母一直在一起。由于家庭成份高,他待在家里,自然深受其害。我自从1947年离开家乡后,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时间也不长,在家和其愍接触有限。倒是他来西安,留下印象颇深。

其愍第一次来西安是1961年国庆前,当时我在灞桥区政府工作,他当时不过17岁,已经不上学了。他是自己跑出来的,事前也没有来信通知。他突然来到我单位让我既惊喜又头大,喜的是多年未见的小弟现在成了小伙子,头大的是当时人人都为吃饭发愁,我拿什么东西招呼他?而且,阶级斗争的弦已经开始绷紧,单位若知道我与“地主家庭”来往就麻烦了。他来时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我赶快打水让他洗脸。他是怎样来的?家里哪有钱给他做路费?惟一的可能是做“盲流”扒火车来的。他不讲,我也没问,多年后形势好了也没有问。碰巧那天我的老二国华的奶妈以及奶妈的丈夫和弟弟也来了,我只好拿着脸盆去食堂买饭。那天中午吃面条,我一下要了3斤,炊事员和排后面的人有意见了,我急忙道歉。其愍明显是饿极了,大口扒面条,不见嚼就咽下去,一眨眼一碗就下肚,面条很快吃完了,明显他们都没吃饱。我只好又到食堂,面条没有了,就要馍,不管冷热又要了一脸盆。当其愍咽下最后一口馍,说好长时间都没吃过白馍了,我听了心里很难受。城里虽然也饿肚子,但每月毕竟还有定量。农村情况我知道,没粮了可没人管,父母他们在老家可怎么过?

吃罢晚饭,国华奶妈一行才走。其愍看看我办公室没有留宿的条件,就说我走呀,我点点头说好,明天再来。他去哪里?住在哪?我不敢问,也不敢留,留下也没地方住,还得给领导汇报,麻烦就大了!仅仅这一天,就吃去了我10斤饭票。

第二天午饭前,其愍如期而至,我咬牙去买饭,那时每月定量中有杂粮,我这时买饭也不能像昨天硬撑面子不买杂粮,好在其愍不在乎粗细,玉米面发糕他也吃得津津有味,只是,他一顿能顶我两顿。晚饭后他自觉离去,我仍不敢问他住哪里。他前后到我这里也就一周时间,但我10月份定量的30斤饭票却全吃完了。当他看我在抽屉里到处找饭票时,明白该走了。他走我也没有留,我也实在留不起。他走我也无钱可给,他要去哪里?怎样去?靠啥吃饭?我没问也不敢问,我实在没有能力帮他。只能叮嘱他路上小心,早点回家,眼巴巴看着他一个人空手离去,我心如刀绞,却无可奈何。还好,后来家里来信,说他平安到家了,我才放心。

他走后,我可苦了,才月初,饭票就没了。那时,家家都没余粮,借都没地方借。最后我找农村的关系,买了上百斤萝卜,放在床下,找个小锅,每天煮萝卜蘸盐吃。一两天尚可忍受,时间一长我眼冒金星,头昏脑涨,几乎不敢站起来。要命的是脸和腿眼看着就胀起来,浮肿病是缺粮闹的,可到哪里去寻粮?星期天我到妻子元芬上班的西郊工厂,中午吃饭我一顿吃了8两,元芬大概要节省几天才能省出这8两粮啊!

因为区上干部得浮肿病的不少,于是区上想办法搞来一批压过油的豆饼,粉碎后叫康复粉,10斤一袋15元,只卖给区上患浮肿病的干部。我去买回一袋,和萝卜一起煮着吃,还真有点效果。国棉三厂商店刘主任和我是老朋友,他悄悄告诉我一个信息——纺织城商城来了几箱出口转内销的高价油炸花生米。花生米去皮油炸,铁筒精装,一筒200克卖14元,都说这东西治浮肿病有特效,他可以帮我买到。我听了很想要,可钱在哪里?

我当时工资一月45元,每月要抽出10元寄给妹妹其惠助她上学,我这里只剩35元,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元芬工资也不高,才30多元,平时日子很紧,哪有余钱?这个月又买萝卜又买康复粉,钱早花光了。怎么办?保命要紧,我取出平时都舍不得戴的怀表,带上工作证来到纺织城商场寄卖部。寄卖部的营业员也认识,他把表一看,表保护得很好,几乎和新的一样,他定为14元,比新表还多2元(新表要票,一般人没有)。我没意见,他就填好价格卡片,还没放进柜台,就有人要,当下就卖掉了。可我去领钱时,却遇到麻烦,寄卖部的负责人认为新表12元,我的旧表多卖2元,是沾了区上发的票的“光”,属“不当得利”,有投机倒把之嫌,故多卖的2元不能给我。这我怎么能答应,当下就吵起来,惊动了商场经理。他来问问情况,我和寄卖部负责人各执一词,经理也不好表态,最后说请示上级。这事汇报到区商业局詹局长处,詹局长说小臧是“秦琼卖马”哩,人不到难处谁会卖表?这不是投机倒把。我才领回卖表的钱。转手又通过刘主任交回给纺织城商场,换回了1小筒油炸花生米。花生米真好,真香,几年都没见过了,我把它锁在抽屉里,每天像吃药一样,一日三次,一次三到四粒,细细嚼慢慢咽。也许是心理作用吧,当熬到11月,我终于又有了饭票,正常吃到粮食,浮肿病才慢慢好了。

猜你喜欢
饭票票证粮票
特殊的抗币——浙东饭票
宁海“票证的故事”
张宝红:中国票证拍卖第一人
粮票
在粮票堆里遨游
粮票:承载着多少人的记忆
为干部下乡“饭票制”点个赞
饭票
小粮票,大收藏
投资粮票成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