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侗话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

2017-08-22 05:08:30
武陵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韵母声母方言

罗 毅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夹侗话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

罗 毅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夹侗话的声韵调系统与“客话”有严格的对应,词汇系统中有98.5%为汉语词,其语法系统也与“客话”完全一致。夹侗话的语言特征及相关地方历史文献表明,它既非混合语,亦非中介语,而是侗族同胞与迁移至此的汉族人不断接触交流,在高度交际压力之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汉语方言。

夹侗话;“客话”;黔东南;形成机制

夹侗话是“以侗语为母语的人在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进行交际时说的一种语言,由于汉语的强势地位,以侗语为母语的人不得不放弃本民族的语言而学说汉语,但因受其母语的干扰,他们所说的语言与当地汉族人所说的汉语方言有极大的不同,夹杂有侗语的一些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夹杂侗语的一些语音特点。”[1]夹侗话在地域上主要分布在黔东南的北部侗语区,以天柱县的石洞镇、高酿镇、蓝田镇,锦屏县的平秋镇、彦洞乡以及剑河县的磐溪镇等乡镇最有代表性。

由于夹侗话语音系统的特殊性,学界对其性质众口不一。涂光禄、王贵生认为是汉语方言:“磐溪等地侗族同胞所说的汉语,没有ts、tsh舌尖前塞擦音声母,这两个声母的字一般都读为s声母。这是所谓‘夹侗话’(带有侗语语音特征的汉语方言)的重点特点”[2],“锦屏县的九寨地区和天柱县的高酿地区,也就是属于侗语第三方言覆盖的地区,由于当地侗语中没有塞音类的‘ts、tsh’等声母,因此当地人都不能读出‘ts、tsh’,当地汉语方言中的‘ts、tsh’以及‘ts、tsh、s’等统统都读成‘s’了”[3];龙景科认为是中介语:“壮侗语域‘夹音’方言现象 我们可以把其界定为壮侗语与汉语的中介语”[4];更有学者将其看作混合语,认为是由侗语与当地汉语方言混合而成的一种语言。以上学者判断了夹侗话的性质,阐述了夹侗话的个别特征,但对夹侗话为何是该性质的语言,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并未作出详细的说明。龙景科也仅用中介语理论对壮侗语域“夹音”问题从语音、词汇、语法等三个方面就个别特点进行简单诠释,并未作详细论证。有鉴于此,本文在对夹侗话各点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①。

一、夹侗话的特点与性质分析

(一)夹侗话的语音特点②

整体而言,夹侗话的语音系统和当地的汉语方言——“客话”③的语音系统极为相似,尤其表现在声调系统方面。二者除阴平调值略有差异外,其他在调类、调值上几乎保持一致:在调类上,二者皆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分;调值除阴平调值外(夹侗话为 33,“客话”为 324),其他调类调值都相同。详见表1。

?

而韵母系统方面,夹侗话与当地的“客话”虽然也很相似,如夹侗话有38个韵母,“客话”有37个,二者在结构上同样有开、齐、合、撮四呼的分别,也都有n、ŋ两个辅音韵尾等,但仍有一些差异,如:“客话”中很多开口呼韵母在夹侗话中读为合口呼,古蟹摄合口三等韵母、古止摄合口三等韵母的部分字以及古咸摄合口三等凡韵和乏韵、古臻摄合口三等文韵和月韵、古宕摄合口三等阳韵等在非组(“微”除外)声母后,“客话”读开口呼,夹侗话均读作合口呼;“客话”中很多读撮口呼的韵母,在夹侗话中读齐齿呼,部分山摄合口三等和四等的见系、臻摄合口三等精组和见系、山摄合口三等和四等入声以及通摄合口三等的入声字等,夹侗话均读作齐齿呼。详见表2。

?

较之于声调系统和韵母系统,夹侗话的声母系统和“客话”差异较为明显,如:“客话”有一套完整的送气音,而夹侗话没有送气音;“客话”鼻边音部分相混,而夹侗话分鼻边音;夹侗话的零声母来源广泛,“客话”中的零声母、唇齿音以及止摄开口三等的日母字在夹侗话中均读为零声母,具体比较见表3。

?

从夹侗话与“客话”声韵调系统的比较可知,夹侗话无论在声母、韵母系统方面,还是在声调系统方面,都与“客话”有着明显的、严格的对应关系,但是,夹侗话与九寨地区的侗语是否也存在这种严格的对应关系呢?下面我们通过列举一些常用字分别在夹侗话与当地侗语中的读音来分析,具体见表4。

?

很显然,夹侗话与九寨地区的侗语并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且夹侗话与“客话”在语音系统方面的差异,基本上是由于侗族同胞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受其母语——侗语的负影响所致,如二者声母系统在塞音和塞擦音上的差异,就是由于当地的侗语声母系统中没有送气塞音以及舌尖前和舌面前的塞擦音,致使侗族同胞在学说当地汉语语音时,发不出送气音和不送气的清塞擦音,习惯性地从自己母语中寻找同部位的、发音方法与之相近的声母来匹配。但是,侗族同胞的这种语言行为并不会对夹侗话的基本性质造成影响。

(二)夹侗话的词汇和语法特点

在夹侗话词汇系统方面,我们分别参照九寨区侗语和汉语的词汇系统,将调查所得的2 218个词汇(含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统计,其结果见表5。

?

据此我们可知,夹侗话词汇中几乎全部为汉语词,约占总词汇量的98.5%之多。而夹侗话词汇系统中的侗语词汇仅占1.17%,且值得一提的是,这26个侗语词汇中,有19个在九寨区“客话”中通用,被界定为“客话”中的侗语借词,如:□□[xoŋ31hE31](表示“一定、反正”之意)、□[mE33](表示“乳房、乳汁”之意)、□[piau33](表示“跳跃、跃过”之意)、□[tan31](表示“颤抖、发抖、哆嗦”之意)、□[pən35](表示“斜倚、斜靠”之意)等等。混合词有 7个,大部分为称谓词,如:小叔[man33tɕia33]、二叔[ə35tɕia33]、大伯[ta35tɕia33]。

另外,我们还用斯瓦迪士200核心词对夹侗话词汇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个核心词中,有3个为侗语词汇,分别为:夫[ka42lau42]、乳[mE33]、脏[ta42uo35],而这三个词读为侗语词汇时只在个别寨子使用,其他村寨依然为汉语词汇,读为:夫[u33]、乳[zu42]、脏[saŋ33]。

在夹侗话语法系统方面,无论是词法还是句法,都与九寨区“客话”语法系统保持一致,侗语中一些独特的构词规则和句法规则并未对夹侗话的语法系统造成显性影响。

首先,在词法方面,九寨侗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当中心词被一个词或词组修饰时,这个结构的修饰语部分除代词和数词外,一般总是放在中心词之后,而夹侗话与“客话”一致,修饰语都放在中心词之前。具体见表6。

?

其次,在句法方面,夹侗话基本上遵循的是“客话”的句法规则,侗语的句法规则并没有对夹侗话造成明显的影响,如:

(三)对夹侗话性质的整体认识

著名语言学家胡明扬先生曾说:“真正的混合语应该不是两种不同语言中的任何一种,而是第三种具有完备的社会交际功能的独立的语言,而且这种第三种语言既跟原有的两种语言都有密切关系,又不同于原有两种语言中的任何一种语言。”[5]然而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夹侗话在语音结构上与“客话”有齐整的对应关系,在词汇系统方面,汉语词汇所占的比重也高达98.5%,而在语法系统方面,更是与当地“客话”有高度的同构关系,也就是说,夹侗话在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系统方面都和当地的汉语方言保持同源关系,属于原有两种语言中的其中一种,并非混合语中的深度结构异源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排除夹侗话的性质为混合语这一说法。

再者,夹侗话通行时间长久,据发音合作人陈述,夹侗话在其父辈时便已通行,而我们的几位老年发音合作人年龄均在70、80岁左右,因此,我们可以断言夹侗话的产生年代不晚于20世纪30年代,历数代人之久。另外,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年龄在30岁以下的很大一部分年轻人不会说侗语,从小说夹侗话,这也意味着,夹侗话已经成为他们的母语,加之夹侗话内部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已经十分稳定,是一种正式的具有完备的交际功能的独立的语言。因此,把夹侗话界定为中介语显然有失偏颇。

综上所述,夹侗话的性质为汉语方言已然无疑,因其主体及形成过程的特殊性,我们将其界定为特殊的汉语方言。

二、夹侗话的形成机制

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虽比邻而处,但基本保持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并借此以传承和发展自己本民族独特的文化。然而,随着汉人的迁入以及汉语的强势地位,汉语不断入侵其他民族语言,给当地整个少数民族语言的独立性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据《中国移民史》《天柱县志》《锦屏县志》记载,在“改土归流”的大背景下,明、清之际以及民国时期,有大批汉人移民至黔东南的天柱、锦屏、剑河等地区,这些汉人或屯军,或贸易,购产落户于此,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居而处。正如曾晓渝先生所说,混合语的形成,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交际压力,这是最为根本的社会根源[6]。而作为一种新的汉语方言——夹侗话的产生,同样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交际压力。在天柱、锦屏、剑河等地区,外迁至此的汉人与本地侗族同胞不断接触交流,他们或贸易,或通婚进而组成家庭,又因其分别使用不同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必然产生高度的社会交际压力,加之汉人的优越地位进而使得汉语也具有了强势地位,这样,侗族同胞们不得不学说汉语,对外以汉语交际,于是便产生了侗族与汉族人之间相互交流的中介语,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侗族与汉族的接触交流更加频繁、深入,他们之间交流使用的侗-汉中介语也逐渐固化,最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形成了这样一种特殊的汉语方言——夹侗话。

图1 夹侗话形成机制示意图④

此外,在夹侗话与“客话”的比较中我们发现:声母系统方面,夹侗话中泥、来母不混,而“客话”则有部分相混,止摄开口三等的日母字在夹侗话中读作零声母,而在“客话”中则读作舌尖前浊擦音[z];韵母系统方面,夹侗话中的韵母[io]在“客话”中分别读作[io](如:略、学、脚、药)和[y](如:疫、郁、玉、浴),夹侗话中的韵母[ei]在“客话”中分别读作[i](如:被、备、眉)和[ei](如:贝、雷、最、碎)。夹侗话与“客话”的这些语音特点表明,夹侗话可能是在侗族同胞与两批或者两批以上的操不同汉语方言的汉族移民接触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夹侗话形成机制大致图示如图1。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普通话工作的深入推广,夹侗话和全国其他汉语方言以及少数民族语言一样,有不断向普通话发展的趋势,在天柱、锦屏、剑河等地区,部分六七岁的小学生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了。

注 释:

①笔者曾于2013年8月、12月以及2014年1月前后三次前往

黔东南天柱、锦屏、剑河等地对夹侗话及天柱、锦屏县城“客话”进行了田野调查,主要发音合作人有:龙秀山(男,72岁)、王胜基(男,61岁)、王振刚(男,53岁)、刘荣锦(男,80岁)、刘昌本(男,69岁)、龙则模(男,67岁)等,基本为小学、初中文化,除刘荣锦、龙则模为退休教师外,其余均为农民,在此对他们的全力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文夹侗话及“客话”材料来源于笔者调查所得,侗语材料来源于梁敏《侗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0年版)和涂光禄、杨军《锦屏县汉侗苗语方言志》(贵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曾晓渝教授曾对本文提出了建议,在此深表感谢!

②夹侗话语音系统的详细描写另见罗毅《夹侗话语音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此处因篇幅受限故而简述。

③即当地汉族人所说的汉语方言。因汉族人是从外地迁移至此,即为客人,因而他们所说的语言也被当地少数民族形象地称为“客话”。

④夹侗话的形成可能不止经历过两次移民,此形成机制示意图以两次计。

[1]罗毅.夹侗话语音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5:1.

[2]涂光禄.剑河汉语方言语音及各乡镇之间的差别[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3):81-84.

[3]王贵生.黔东南方言在贵州方言研究中的特殊地位[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39-42.

[4]龙景科.壮侗语域方言“夹音”问题概说——以贵州省黔东南侗语为例的中介语理论诠释 [J].凯里学院学报,2011(4):107-109.

[5]胡明扬.混合语理论的重大突破——读意西微萨·阿错著《倒话研究》[J].中国语文,2006(2):187-190.

[6]曾晓渝,高欢.论诶话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J].民族语文,2010(2):19-20.

(责任编辑:沈红宇)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Jiatong Dialect

LUO Yi
(College of Literature,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The sound system of Jiatong dialect is strictly corresponding to the"Hakka dialect".And in terms of vocabulary,98.5%of it is the Chinese word.In addition,Jiatong dialect is completely consistent with the"Hakka dialect"in the grammar system.The discussion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Jiatong dialect is neither a lingua franca,nor interlanguage.It is a special dialect of Chinese that forms under high pressure in communication in the history.

Jiatong dialect;"Hakka dialect";Southeast Qian;formation mechanism

H172.3

A

1674-9014(2017)04-0137-06

2017-03-28

湖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正在变化中的语言——语言接触下西湖管理区移民方言的语言本体研究”(12C0818)。

罗 毅,男,江西南康人,安徽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语音史、方言学与文献学。

猜你喜欢
韵母声母方言
方严的方言
东方少年(2022年28期)2022-11-23 07:09:46
声母韵母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方言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声母顺口溜
留住方言
说说方言
声母歌
单韵母扛声调
“儿”字和“儿化”韵母不同
当代修辞学(2011年4期)2011-01-23 0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