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文章从竹料第五小学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探讨了竹料第五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对策。
【关键词】行为习惯 养成 现状 问题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014-02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好习惯,就会使你受益终身。
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又是学生的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思想的,所以要用正確的思想去引领,用严格的训练去规范,用良好的环境去陶冶。小学是人生的基础阶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一生发展至关重要。
一、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竹料第五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
我在竹料第五小学任教多年,竹料第五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观察到,竹料第五小学的学生在学习上,有近四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主动,认真踏实;另有二分之一的学生习惯表现一般,其特征是管理到位,他们的表现就较好,一旦管理疏忽,表现就差;还有四分之一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其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不积极思考,对学习持无所谓态度,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整体平均水平。
而在学生的家庭教育方面,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了解到,学校大约二分之一的学生家长存在着自身要求你不严格的现象,在有关利益分配上吃不得半点亏;一年到头从不看书读报,几乎天天沉迷于玩手机、打麻将,看到孩子在公共场合撒野,无故欺负同学,损坏公物等严重品行问题时,家长也是不闻不问,睁只眼闭只眼,更有为自己小孩一时占了便宜而自鸣得意的家长……。而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家长素质较高,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坚持以正面教育去引导自己的孩子,而这部分家长的孩子大多是班中的优等生。
三、竹料第五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学校的学生在卫生习惯、品德行为等都存在着问题。部分学生品德行为、学习、卫生习惯较差,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和别人交流中还没形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没养成卫生习惯,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能谦让,做错事不承认,自我主动学习意识薄弱,没有养成自学复习习惯。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有一定关系 。
1.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与家庭教育相关。农村家庭成员文化素质偏低,他们既缺乏对知识的更新,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受和学习新的知识信息,去观察指导孩子的道德行为表现、学习态度、方法等,这便造成了孩子的行为习惯等的养成教育在家出现了真空状态,因而也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养成教育的环境和时机。
2.学生习惯养成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校常规教育相关。学校教师中或多或少存在着重视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忽视学生习惯的培养,重视优生评价,忽视差生评价的现象。而学校在进行矫正教育中也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说教批评多,引导少。长此以往,导致学生说谎话,不诚实,做错事不承认,自我约束能力差。
3.学生习惯养成与社会环境相关。如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信息的传输量大,速度快。社会上的信息好坏参半,甚至有些不良信息以极快的速度影响了学生,使学生的可塑性发生偏差。
四、竹料第五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对策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的一句名言。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我们应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营造氛围,利于养成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校园内可设置文明习惯标语、英雄画像简介、墙头板报、花园警示语、人文景观雕塑、德育教育专栏、法制教育专栏,评选“每月一星”树立榜样等,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积极评价,引导养成
评价不仅是明辨是非的教育,对小学生而言,评价既是“规矩”,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学校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行“做文明人”签字仪式,设立了“小红帽”卫生监督岗,评比文明班,颁发流动红旗等,对班级进行激励性奖励。
对于小学生而言,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是莫大的荣耀和奖励,必将激发起争取更大进步的巨大动力。因此在运用评价手段时,注意保护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众实施的以肯定表扬为主,纠错批评的以个别进行为宜。
(三)言传身教,带动养成
教育工作者孙敬修曾形象地说:“孩子的眼睛是录象机,耳朵是收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在电子计算机里储存起来,然后指导他的行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决定了他们在行为习惯及思想道德观念形成过程中,直观地影响远远胜过言语的教导,因此教师对学生不仅要很好地实施言传,更应肩负并完成好身教的重要职责。
俗话说:“师者,人之模范也。”作为教师在注重身教作用的同时,我更注意从自己的一言一行、细微之处给学生以好的影响和带动。例如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遇到师长要主动打招呼,那么教师就应该注意文明礼貌,对学生使用“请进来”、“请稍等”、“抱歉”等礼貌语言。当学生向我问候时,我都认真应答,报以微笑,用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养成。
(四)家校社区配合,巩固养成
现在有种说法:“5+2=0”。说的是小学生在校接受了五天教育,经过周末两天,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全都抵消了。此种说法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影响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确存在着差距。
因此,学校、教师可以利用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开展宣传教育,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家长积极参与到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之中,利用电话交流、请家长到校面谈、家访等多种形式,共同研究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而学校也是处于一定的社区环境中,社区环境对学校的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社会是个大染缸、大舞台,它无限地提供给孩子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教育力量,创建“家—校—社区,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要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由“外化——内化——外化”的教育过程。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持之以恒,长抓不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前的经验和做法,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和学校实际,进一步发展完善教育方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德卿.《小学德育》.广东:华南师范大学《小学德育》杂志社.2006.
[2]袁元、郑航.《德育原理》.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作者简介:
杨雄图(1973-),男,广东广州人,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品德。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