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

2017-08-19 22:16朱孔阳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3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心理健康创新

朱孔阳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以及发展,高校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发展方向及创新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3-0057-02

21世纪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也随之受到冲击。这就迫切需要高校更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排忧解难。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推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素养和知识能力,还要求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使高校学生的能力、知识及人格互为促进。通过聘用专业心理健康导师,对思想政治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能够为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指引正确方向,顺应新时代社会环境发展要求,实现人生价值。

一、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1.高校领导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手段相混淆。我国高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存在的最为明显的问题是,许多高校领导和教师在构建心理健康模式中没有正确区分手段和教育模式,常常将两者的界限相混淆。许多高校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常常片面地认为,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等一系列活动,已经是在高校中形成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种错误认识常常会阻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封闭化。当前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只是局限在学校内部这一小天地,这是许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封闭化的主要表现特征,使得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往往围绕班级、宿舍以及专业等。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家庭、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等脱节,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形式化。形式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的许多高校中普遍存在,這种问题的症结在于,许多高校往往具备从高校学生入学后便开始的心理普查,到为高校在校生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发展档案,以及为高校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后在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指导这一整套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这一体系看似完美,实则是一种缺乏理论指导和存在严重事后控制倾向的教育模式。

二、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方向

1.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的发展方向,是一种较为通俗的说法。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教育始于西方,后经一定的传播,开始在我国教育领域普及、兴起。因此,其教育内容中有许多文化内容、价值观与我国传统教育相冲突。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真正能在高校学生中发挥最大效用,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过程要和我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进行一定的改造。

2.心理健康教育的向前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向前发展性显而易见,指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补充、完善,体现出与时代相关联的发展特点。由于社会发展、时代变迁及生活环境的变化等,都会使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状态呈现出不同特点,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随着不同心理变化状态进行相应调整。

三、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过程中要处理的关系

1.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微妙关系。不可否认的是,文化对人的心理存在状态具有潜移默化的无形教化作用。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始于西方文化,因此,完全西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需要,在进行模式创新时要注意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

2.价值中立与价值指导间的关系问题。价值中立与价值指导,是两种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纯西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对咨询者采取价值中立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治疗;而由于我国大部分大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及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往往在接受心理治疗时更倾向接受价值指导式的教育疗法,因此,教师要妥善处理好这两者间的关系。

3.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关系。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在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治疗时,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间存在着的密切关系,如两者在学科内容上的交叉性、目标的一致性等,也要认识到两者不同的侧重点。思想政治课程对大学生的教化,更注重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则主要偏向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与发展。

四、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原则

1.系统性原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系统性原则,指的是高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时,要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基础要与本校优势相结合,又要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面向社会,做到“走出去”,与其他高校、社会心理机构进行合作,使高校在系统性原则的指导下,形成一套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2.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高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时,必须能够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高校只有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学理论不断地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发现这些理论中哪些适合高校学生的发展,哪些是不适合需要改进的,从而在不断的试验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3.学生为主的原则。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是所有在校学生,因此,在进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时,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学生出发,加强学生的参与力度。

五、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路径

1.理念先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转变。任何活动的开展,教学方式的转变,都要建立在理念发展进步的基础上,因此,要想在高校中顺利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首先要转变原有的心理教育观念,避免传统心理教育重此轻彼、重心理治疗轻健康发展的教育观念及只对某些特殊心理障碍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忽视对高校在校生的心理健康普及教育与咨询治疗的教育理念。为此,高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治疗的前控,将不良的心理因素扼杀在摇篮中。

2.师资建设——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高校教师是对高校在校生进行心理健康治疗的第一责任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效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为了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能够顺利实施,要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具体做法可以是: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对外招聘具有专业心理教育咨询技能的教师到校任职,或者选拔、组织本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学习、培训。此外,高校还可通过与社会上的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水平。

3.载体创新——新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的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开始由传统的心理教师进行面对面辅导的方式,发展为依托网络的、在线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举例来说,可以通过建立高校心理健康微信公众号为学生推送相关的心理测试、心理小贴士。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会,也可以算作一种对现有心理健康教育载体的创新。

4.环境创造——在高校中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氛围。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同样重要。校园环境是大学生学習生活的主要阵地,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侧重大学生的个体性教育,忽视环境的重要影响及学生存在的从众和群体行为倾向,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在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时,高校要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赵学敏.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J].福建农业,2014,(10):152.

[2]赵存河.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5):103-105.

[3]蔡亚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浅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90-91.

On the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ZHU Kong-yang

(Jiangsu Maritime Institute,Nanjing,Jiangsu 21117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development,the origin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has been unable to ful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of development.Therefore,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nnovate the model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the basic principles,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he path of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mental health;educational model;innovate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心理健康创新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