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蕾
【摘 要】政治课本身就有点枯燥乏味,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善于运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巧设疑问,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创设美的情境,恰当展现师生的表演技能,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知识,从而达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 学习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7-0199-01
興趣是人们探索某种事物或实现某种目标的内在动力,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言。在农村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由于部分知识浅显空洞,原理枯燥乏味,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这样的教学氛围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如何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以下是较常见的几种方法。
一、注重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中,课前导入是否成功和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联系。基于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如知识概念抽象、理论多且枯燥等,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灵活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采取有效的课前导入方式,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有朋自远方来》时,教师在课前可先让学生自由谈谈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或者说说“你认为哪些习俗最有趣味性或最有意义”,并谈谈你对其他地方或民族风俗习惯的想象或者了解。采用这样的方法,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主动参加课堂学习,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提出疑问,让学生去探索和思考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过程的难点、重点或枯燥乏味处,恰如其分地设疑、制造悬念,能使学生感到惊奇、刺激,产生兴奋和热情,让学生在快乐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学习九年级《社会发展的引擎》这一课时,笔者先提出问题“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然后介绍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情况,接着介绍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教育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这样,学生就会对资料中一些相关数据感到震惊,一下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纷纷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材料的分析和共同讨论中得出了“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笔者对他们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显得十分开心,他们脸上都露出灿烂的笑容。这时整个班集体在收获的喜悦中,分享成功的快乐和幸福。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又如在教学九年级《正视现实的压力》这一课时,笔者先安排学生思考问题:“环境恶化的成因有哪些?环境的恶化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哪些影响?”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的周边环境状况以及查阅有关资料,结合教材中的社会观察等进行分析。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不断深化,总结了环境恶化的成因及影响,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到过马山县城的学生都知道,流经马山县的姑娘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还能饮用江里的水,从九十年代开始到现在,姑娘江无法作为生活用水了,为什么呢?污染给人们带来哪些不利的后果?污染可以使地球某些生物灭绝,这是为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激起学生迫切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也随之产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以上问题迎刃而解。
三、优化教学结构,吸引学生投入
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影响③。在新课标的改革下,教学不再以教师单纯地讲授知识为主,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对以往的教学结构作出适当调整,在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合理设计教学结构,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投入并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换个眼光看老师》时,里面包含了“了解我们的老师”“理解我们的老师”“尊敬我们的老师”。教师不再是照书本理论念,而是先和学生聊一些有趣的事情,和学生交心、做朋友,让学生放松心态,把老师作为朋友看待,学生经过和老师的交流,则会发现教师的可爱与和蔼之处,不再排斥教师,甚至喜欢与教师交流。然后,教师逐步进入主题,让学生自由畅谈自己对教师的看法及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对有用知识进行总结。
四、创设美的意境,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的认识
“人人都爱美”,美的事物在哪里都受人欢迎,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讲好思想政治课必须讲究意境,避免那种空洞说教、照本宣科的俗套,以美的情感和美的意境吸引学生,让他们随着知识的延伸,渐入佳境,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获得美感,从而达到真善美合一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善于找切入点,抓住时机,巧设美的意境,以吸引和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对此,笔者的尝试是根据学生普遍爱好音乐的特点,将音乐融于政治教学之中。七年级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给学生讲授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其中,有一课是谈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友爱、互助、平等、团结。在学习这一课时,考虑现在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常被扭曲,负面现象屡有发生,在学生心中投下了阴影,于是笔者精心设置了全国人民同心协力一起抵抗自然灾害的情境。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除了国际社会参加我们的救援行动外,我国人民纷纷伸出双手给予积极的援助,让灾区人民得以重建家园。在展现案例的同时,笔者用电脑播放著名歌手韦唯唱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爱的奉献》。学生在歌声中陷入了沉思,不少还感动得流下眼泪。借着音乐的翅膀,学生认同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观点。就是通过这些事迹,让学生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的认识。
总之,寓教于乐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气氛中接受知识,促使学生快乐地去学习和探索,从而达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志军.生命的律动:生命教育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余文森.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