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正波
【摘 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学难点之一。要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教师们觉得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乐于动笔;勤写勤练,提高能力;多阅读,“厚積薄发”,学生易于动笔才能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习作教学 展示机会 乐于动笔 勤写勤练 多阅读
【中图分类号】G33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7-0098-01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感性思维的形成及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小学习作教学则是重点培养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工具。本文将简单分析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然后指出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应用观察法进行教学,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乏实际生活的体验过程。在实际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没有给予学生体验实际生活的机会,导致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生活知识,简言之就是缺乏一些实际意义较强的素材,写出来的文章过于浮夸、空洞,整篇文章内容过于局限,完全达不到理想的写作效果。
2.学环节的设置不够合理。就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来看,多数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置过程中,都过于倾向于写作技巧和方式,使得学生只能在写作过程中死记硬背一些写作知识,另外,一些教师在写作时间的设置上十分不合理,使得习作教学时间白白被浪费,教学质量也逐渐下降。
二、先说后写,自然水到渠成
三年级每个单元的习作前都安排了一次相关的口语交际。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三介绍自己,相关的口语交际话题是“说说我自己”。在这次口语交际中,我先出示交际要求,然后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轮流介绍自己,例如,性格、爱好等。因为有话可说,所以,学生都很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接着安排了一个小游戏把口语交际带入了高潮:一个学生走到讲台蒙着眼睛,另一个学生站在他后面,再叫一个来说那个学生的外貌、性格、爱好等特点,蒙着眼睛的学生来猜一猜是谁。学生都争着要参加游戏。学生通过口语交际充分的“说”,习作就有话可写,自然水到渠成了。
三、抓住习作训练,感受习作的高兴
围绕主题说话、写话、看图写话,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具体目标之一。有的同行认为进行口语交际,说话,写话,看图写话等,费时费力,狠抓此环节会影响识字教学,结果就忽略了这些训练。我则认为抓好这个环节并养成良好习惯,对今后的习作教学大有好处,也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我让学生除正式作文外,每人另有一个习作练习,把课内外的口语交际或看到的图片、景物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每天坚持写成段或篇,并让家长适当指导,天天检查,努力做到“贵在坚持”。这样每当我看到那一张张、一页页篇幅长短不一,内容单纯,且具有一定真情实感的篇、段时,都感到由衷的高兴。
四、走进学生的生活,训练写作
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堂习作课。于是小学传统的一篇作文教学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要求学生在八十分钟内于教室完成,指导拟稿,修改、誊写。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况且“倚马可待”的奇才自古以来有几个?更何况刚刚学写的小学生。这样看来,学生在习作指导的课堂“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应是情理之中。从这个角度看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是我们教师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教学首先打破“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沿袭了几十年的做法,而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因此,一篇习作的练习的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五、扩宽知识面,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
六、课程教学中,注重习作前的语言积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章源于积累,这是作文教学遵循的基本规律。首先是语言积累,人拥有的词汇量与智商成正比。认知心理学指出,3~12岁是记忆的最佳期。因此,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在进行大量课内外阅读的同时,指导学生做好语言摘抄积累。只有词语丰富了,说话和作文时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针对我们小学生的课外书籍少的缺陷,我在班内办了一个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家里的课外书拿到学校里和同学们一起看。再者,我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范文书上是怎样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并做一些必要的摘记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其次是生活积累,生活本是一本看不完、写不尽的书,离开生活实际的作文,是那么苍白无力。为此,我注重引导他们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说生活,写生活。如:我在进行三年级上册第二组习作主题训练时,先安排学生星期天在家里帮父母干农活,或做家务事,并把这些事的经过真实地记录下来。因此,学生的笔记中有搬玉米,剥玉米壳,拔豆子,做午饭……这样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不仅丰富了学生语言,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劳动观,为学生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以上几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胡中双.小学语文写景散文的习作价值探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7)
[2]于鸿.人教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4)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