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017-08-18 13:44于强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于强

【摘 要】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 数学 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7-0225-01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计算不单单是一种技能,它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意识,同时也是人们应具备的数学素养之一。在小学生的数学计算中,算错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难度的增加,计算的错误仍然随处可见。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很多同学总以为计算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通过几年的教学,本人总结了一些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内容:

小学数学的计算包括口算、估算、笔算、列竖式算等。

一、从口算训练入手,切实打好基础。

口算是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

1、为了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根据学生知识结构,有意识地让学生记一些特殊数学的组合,如:和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73和27)

98和2等);积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25×4,125×8等);这些计算结果的记忆,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2、每堂课上安排练习。每节数学课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口算天天练),当堂训练,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3、多种形式变换练。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显著。

二、重视估算和验算,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保证计算准确率。

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尤其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有益处。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因此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294扩大5倍大约得多少?294×5应等于1470。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判断,294接近300,用300×5等于1500,294小于300,积小于15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在三、四年级的乘法练习中,都要求学生先对题目进行估算,然后通过估算的结果来初步检查自己计算的答案。在除法中熟练判定商是几位数,熟练掌握试商的方法。

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

三、准确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

1、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熟练掌握四则运算顺序。

2、计算加减法,数位要对齐。

3、加法进位别忘记,退位减法要仔细,加“0”减“0”别大意。

4、乘法口诀要记清,乘积定位要分明,乘加口算要熟练,乘积相加莫小看并慎重处理乘法中的“0”。

5、除到哪位商哪位,不够商1“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当心余數别错了,试商、调商有规律,商数是几记清晰,商后乘、减要准确。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法则,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培养计算技能的过程。

四、要重视简便运算,提高灵活、合理计算的能力。

简便算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

简便运算的基础是一些数学运算性质及运算定律。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等。例如:153+95+5=153+(95+5)、29×75+29×25=29×(75+25)、 15-7.8-2.2=15-(7.8+2.2)、9÷12.5=(9×8)÷(12.5×8)等。

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方法很多,有些计算可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把已知数转化为整十、整百、整千等的数,也就是“凑整法”。凑整法的目的是通过改变运算顺序或改变运算数据等来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如:345+101=345+(100+1)、21×9.9=21×(10-0.1)等。

学生通过简便运算能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做到了: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

五、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方法。

比如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 15+5 ×(1 -0.5),错误地算成20×(1 -0.5)。

六、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根本之一。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1、审题的习惯。(1)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2)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3)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符号和数字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然后再动手计算。

2、养成认真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认真、严谨,书写格式要规范,字迹端正,不乱涂乱改,保持作业的整洁美观。

3、认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抄题后要检查有没有错漏,计算后可通过估算和验算等方法检验计算,做到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4、建立错题卡片的习惯。对做错的计算题,帮助学生建立错题卡片,可以起到预防错误再次发生的作用。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细致长期的教学工作,对于增强学生数学素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位数学教师都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