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淼
生态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在新课改中被提出和实施,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态课程讲求的是师生平等的学习地位即在学习问题上不分先后,让教师和学生在平等轻松的环境下更好地探讨学习问题,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它还鼓励课堂上采取开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更多的自信心,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付诸实践。生态课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具有层次性的。生态课堂力争做到尊重每位学生,让他们对于思考问题有自己的模式和思路,保留他们自身的独特性,让学生学会自觉学习。
一、联合教材内容。打造课堂氛围
文学自身的艺术性很强,可以说是一种美学,文学作品表达艺术的方式就是通过独一无二的文字展现它别具一格的美感。所以,语文教学應当注意到这种艺术美感并且把它充分利用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美感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充分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深意,提升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感悟能力。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十分关键,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教师应当按照教材中的内容,采用多种措施来创建一个适合的课堂学习环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黄果树瀑布》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先将教室灯光调暗一些,再打开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黄果树瀑布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水势奔涌和吼声如雷等瀑布景象,随后再对课文进行讲解,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感受更加直观。虽然这篇文章比较短,但是简短的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作者对于脱离世俗的深深渴望,这难道不是作者最深入的生存思考?只有这样丰富的感情才能让人在读完文章后自己看到自己存在世上的意义。学生在阅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可跳读,应当对每一句话都细细品味,从而对全文有更加深刻的把握。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之前,可以把作者的写作背景交代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于文章有更好的领悟、对作者的感情更加深切的体会,从而让学生慢慢提高自己阅读文章的能力和语文的学习水平。
二、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积极性
传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都扮演着一个被动学习的角色,所以学生往往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但是,生态课堂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当在课本之外举办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加入,比如说各种人物角色的扮演和各种知识竞赛等,使语文教学更加有趣,提高学生积极性。例如,在《狼和小羊》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请两个同学分别扮演狼和小羊,学生在对课本熟悉之后,自然对表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扮演狼的学生就可以欺负无辜而善良的小羊,使整个表演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学生对课本的知识掌握得也更加牢固。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对整个边沿过程进行总结,并且提出和狼这样的坏蛋讲理没有用的生活哲理,从而让学生学会用机智的方法保护自己。
三、围绕教材内容开展实践活动
在新课改的大力倡导下,教师拥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观察与实践教学活动。例如,在《广玉兰》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观察广玉兰开花的过程,去仔细观察花瓣的形状,在大自然中感受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再如,《春联》一课中,教师应当走出课堂,让学生观察更多的春联,也可以让学生查看自家的春联,并且还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写出自己的春联。除此之外,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提问,并且对他们的问题做出合理的回答,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课堂上应该给学生自己阅读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学习,尊重每位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发言越来越踊跃,这种充满朝气的语文课堂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四、遵循教学开放性。拓展学生视野
语言的表达能力与知识的积累有关,如果想要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水平得到长足的进步,那么增加学生词汇量这个任务迫在眉睫。所以,教师应当把教材充分利用起来,引导学生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感。阅读不仅限于教材,还应延伸到课外读物,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掌握好课外时间去领会读物的内容。教师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应当把握好适当、恰当的原则,第一点是课外读物必须是对小学生有吸引力的,能够符合学生审美的,第二点是课外读物必须言之有物,具有一定内涵。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创建,不局限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文学素养,也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长足进步,更是让学生夯实语文的基础知识,提高个人的思维能力,让原本乏味无趣的语文课堂活跃起来、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