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完善与建设分析

2017-08-18 19:30刘俊彦
财会学习 2017年14期
关键词:教育经费教育部门效率

刘俊彦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制度日趋完善,因此财务管理方面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此背景之下一些新型的财政管理方式逐步显示出来,文章重点研究了新型的财政管理方式对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的作用以及运用,着重分析了在对中小学经费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最终推动中小学经费管理制度,有效促进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

一、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对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的影响

(一)部门预算制度对中小学经费管理的影响

1.没有统一的预算编排标准

在经费支出过程中,由于缺少专业的支出计划与标准定额,造成了经费的实际支出情况与预定的标准存在差异,这一现象在中小学中最为显著,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缺少实际的平均支出标准,而且在各省市学校制定的标准参差不齐,因此,这就导致经费支出情况不能准确反映学校的经费使用情况。

2.经费审查力度薄弱

由于中小学预算的支出没有严格标准的审查制度,因此就造成了学校的财政预算编制缺少规范性,同时在财务支出过程中,由于一些人情关系,导致预算的支出严重缺少科学依据。

3.教育经费来源及用处不够统一

中小学财政预算的编制没有运用部门预算,目前用于教育的专项经费,不是完全来源于教育部门,也有来源于其他方面的内经费,例如政府专门拨于教育部用于建设中小学硬件设施的经费,或者完善学校基础设施的经费等,这些资金将完全归于教育部门,也都出自于教育部门,因此这就显示出教育部门的经费预算不完全归于教育内经费也有其他方面的经费预算,因此这样不利于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效率大大降低。

(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对中小学经费管理的影响

对经费的预算采用收支分开的管理,将中小学校收到的拨款统一进行存贮,如有花销再进行专业的核定,待审核通过直接支出经费。此项管理方式不仅有利于规范学校的收入与支出,而且还可使学校经费的审核严格化,对经费预算的管理起到非常有效的促進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这项管理方式仍然无法完善一部分地区的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仍然无法解决被财政部门统筹或者挪用的经费问题,

(三)政府采购制度对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及使用的影响

政府部门为了提高采购效率,加强教育经费的利用,于2003年,国家开始实施规范的采购制度,促进预算经费的管理,将市场的竞争机制与预算的管理合理结合起来,从而使拨款方可以享受更优质的服务,同时也提高了经费的利用率,使资金管理与综合情况相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资金,

二、强化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办法探索

(一)促进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的方法

促进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的有效方式有以下几点:运用基金会计模式来有效地管理教育经费,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在管理来源于不同方面,或用于不同方面的资金时,同样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一方面是限制资金的条件过于浅薄,导致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的教育经费被统筹,甚至一些用于学校建设的专项资金也被地方政府统筹,这样就造成了中小学校资金到位时间慢或是资金使用率低;一方面是对资金的控制不够严格,一些地区的财政部门包揽了整套资金审批系统,这就容易造成财务部门将资金挪用,严重者会导致腐败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是财务的使用效率非常低,当中小学校需使用资金时,需要进行层层的审批和层层审核,从而严重缓慢了资金的周转,造成学校的建设滞后,从而阻碍了中小学校的发展与建设,因此,为了增强资金的利用效率,应该运用基金会计模式从而对中小学经费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

(二)促进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的开展方式

设立专门的教育基金。第一是建立教师工资基金,对教师的工资拨款或奖金款项进行管理,第二是建立中小学公用费用基金,对用于建设学校的拨款进行管理;第三是建立教育专用基金,对用于教育的经费进行管理;第四是建立教育资本性基金,对学校的助学金或捐款进行管理。设立这些基金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不同用途的款项能够得到有效的运用。按照这些基金的使用用途,来限制资金的支出,保障做到专款专用,通过纪律教育资金的运用情况,来反映每项基金的来源与运用,在记录的过程中也做到了对一些不必要资金的限制,这样就能够保障资金的合理运用与提高资金的效率,在记录时也能够清楚的显示基金的捐助人与债权人,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资金的使用情况,防止资金被私自挪用,或是被侵占等现象的发生。并且在以上基础上完善专用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的有效管理。用于教育专项的资金由教育部门进行管理,并由财务部门进行监督与审核,同时,要根据具体的资金使用情况制定专业的资金管理体制,用于规范和保障专项资金的运用,并且还要完善财务监督制度,从而使专项资金的审核与资金预算编排分开,同时资金的使用部门与监督部门分开,从而解决一些地区财政部门只是单单的通过学校预算的编排就直接将资金批给学校现象的发生,造成教育部门在根本不了解学校实际情况,从而难以了解资金的使用动向,从而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进一步推进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改进

对教育资金纳入国库的单一账户体系进行管理,从而加强对学校收入与支出的监督,同时,可将中小学进行分组然后开设一些专用款项账户,将城市与乡镇的中小学统一分配,统一安排进行预算编排,以便于学校能够尽快获得款项,并严格要求监督部门进行监督,另外,学校收到的拨款可直接转入专项基金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教育机构对中小学校的监督,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管理。

(四)深化部门预算的改革

1.加强经费调控

将各部门的所有用于教育的款项都进行调查,然后进行统一的经费预算编排,这样就能够使教育部加大对各中小学的调控,方便监督,改变教育资金被多部门所控制的现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增强经费预算审核力度

将用于教育专项的资金变得严格化透明化的方法:建立教育资金的专项审核机制及监督体制;教育部门与财务部门进行联合,组成专业的控制审核小组,加强对教育经费预算的管理,成立专业的项目库,对审核通过的项目拉入项目库,以方便资金的预算,并在项目库中,按项目的紧急程度进行排序,这样就可以按照项目紧急程度给于拨款,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托人情找关系等想象的发生,促使教育机制变得公正合理,同时要克服在对专项资金进行预算编排时,一些部门发生的谎报数据现象,因此要克服这种盲目性,促使教育专项资金能够发挥更高的效率。

(五)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优化采购的制度,加强采购的严格性,同时,采取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以及增加招投标过程的透明度的办法,以防止出现集中采購腐败现象。对预算单位零星及小规模的采购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措施进行监管:一是制定政府采购供应商资质认定标准,并建立动态的供应商数据库,以便小规模采购单位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二是建立动态的商品价格库及专家咨询系统,以供采购单位参考,防止商家随意抬高价格;三是建立小规模采购报备制度,要求小规模采购单位将商品购买合同报政府采购办备查,政府采购办可采取不定期检查方式对预算单位自行采购的商品进行检查,以加强对分散采购的管理。

三、结束语

近几年来,我国在预算管理方面大力发展,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发展:第一方面部门进行划分,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预算编排发展;第二方面根据目前以国库单一的账户为核心的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第三方面是以政府采购为核心,促进管理制度的发展,根据我国社会实际情况对预算管理制度的进行发展,并且与现代化市场体制相结合,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中小学预算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加强预算管理的运用。通过不断的改革来促进中小学经费的使用效率。并对中小学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发展。最终促进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燕.现今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其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2(12).

[2]黄燕飞.关于健全和完善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的思考[J].经济视角(中旬),2011(09).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六团中学)

猜你喜欢
教育经费教育部门效率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浅谈内部控制在教育部门财物管理中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创新策略分析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