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成利
【摘要】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基本要素。小学数学是由许多概念、法则、性质等组成的确定体系。学生的学习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改组或重新组建认识结构的过程。本文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出发,对目前小学数学概念引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问题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引入的措施进行探索。
【關键词】小学数学 概念引入 教学实践 措施
一、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牢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将数学概念经过引入、形成、巩固、应用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引导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逐渐掌握好数学概念。但是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有些数学教师难以将数学概念的引入有效地融合在教学环节中来,究其原因主要有对数学概念缺乏重视,即有些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练习巩固上,而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概念引入中也往往是一带而过,这样学生由于对概念没有吃透,自然会在解题中遇到障碍;教学方法单一僵化,即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能采用文字解读的方式对概念进行引入,而学生在长篇大论的讲解中难以产生兴趣,进而影响了对概念的深层次把握。面对这些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从思想上、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以保证概念引入的有效性。而笔者经过实践总结,对常用的几种概念引入法进行阐述。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概念
情境是激发人产生某种情感的特定环境,在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融合教学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将情感融入情境之中,并在情境的引导下自主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往往是直观的、具体的,但是数学概念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要想解决这种认知上的冲突,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要利用情境将数学概念具象化,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例如在“可能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摸球的游戏情境,并根据不同颜色的球出现的可能性,让学生对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进行判断,从而在具体的情境中,完成对概念的理解。
三、借助生活实例,引入概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将数学与生活割裂开来,因此使许多学生陷入了“高分低能”的尴尬,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将数学概念的引入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而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完成对概念的理解,进而提高其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讲述了一件生活实例:小丽、小明、小芳吃同样大小的烧饼,小丽吃了 2/5,小明吃了 3/5,小芳吃了 2/7,请问三人谁吃的多一些?在这一问题中,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在生活经验中理解分数的大小,进而掌握分数比较的方法和原则。
四、通过设置问题,引入概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们在探索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地产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逐渐深入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在传统数学概念引入中,教师虽然也会对学生提出疑问,但这些疑问往往缺乏启发性,而学生也只能在显而易见的答案中,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机械地完成理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对课堂设疑、答疑环节进行优化,一方面保证问题的质量,让问题的提出与学生的思维发展相契合,同时保证问题的层次性,另一方面还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探索空间,并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疑问,而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以提高数学概念引入的有效性。
五、利用已学知识,引入概念
数学知识的体系性很强,因此,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也为教师数学概念的引入提供了便利。学生在知识理解中,可以利用对旧知识的掌握实现迁移,进而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教学导入中先让学生复习了平行线的知识,这样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知识水平,为后面的知识学习作好铺垫。然后教师又利用情境创设,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梯形进行观察,并分析两组对边的关系,进而完成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念的理解。
六、结束语
总之,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体系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数学概念的重要性,然后根据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采用不同的引入方法。所谓教无定法,在小学数学概念引入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将思维局限在一种方法的反复使用上,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李忠平.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概念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14:120.
[2]许中丽.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综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03:92-95.
[3]郝晓秋.浅谈小学数学概念的引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