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顺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育教学的情感教育应用需要全体老师的积极实践,更需要老师从自身出发,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全面且系统地学习新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要求和最终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素质培养部分得到正确的方法引导,认识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知识和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出健全合格的初中生。因此,本文从新课程改革背景出发,探讨当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用。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语文教学更加尊重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平等对话权利,重视心灵的沟通和引导,并且积极鼓励和倡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具体对于初中语文来说,情感教育教学的使用,加速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角色转换,这对于特殊时期的初中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各项情绪和情感都不稳定,心理压力和波动都比较大,很容易就会对学生的世界观认知造成影响,因此,适当的引入情感教育可以有效的利用学生的易波动的情感因素,凭借对学生基本情况和心理特征的掌握,进一步传授语文课堂知识,拓展学生的教学内容。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问题及现状
(一)情感教育的目标不清晰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语文教育都是处于应试教育之中,虽然教育改革要求素质教育,老师也有了新的教学理念,但在考试升学的压力下,初中老师还是多使用题海战术来应对考试成績的提高。大多数初中语文老师在授课中都将情感抛弃在一边,只是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被彻底磨灭。就算有的学校为了迎合教育部的检查,在课堂教育中使用情感教育,也只是简单的变成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未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发挥情感教学的实际意义。
(二)老师关于情感教育的能力不足
语文教学一直是我国教育的重要一课,班主任大多都是语文老师,学校在设计课表时,也会对语文课时有所侧重。但作为语文课的授课老师,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他们都在应付,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实施情感教育,仅仅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照本宣科地解释,没有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再加上长时间的死记硬背准备考试,学生逐渐丧失对语文课的兴趣。近些年随着改革的推进老师对于情感教育的认识一直在提高和不断实践中,但他们却经常认为情感只是作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一种手段,却没有认识到是教育独立意义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老师的个人素质以及在情感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能力依然有待提高和加强。
二、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中的问题解决对策及方法
(一)详细掌握教材内容,转变传统语文教学方法
自从新课改以来,语文课本教材也发生很大变化,与原来相比淡化了政治色彩,更具时代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并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内容被大量引入语文课文中,这些为初中语文开展情感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保障。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更是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重新确立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教材内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采取实地考察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中作者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增强学生对于课文的认识程度,理解什么是情感,并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展示教学内容,从而推动情感教育的发展。
(二)改变老师角色定位,探索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契合点
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同时在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过程中也是作为主体部分,而老师作为传授学生知识的引导者,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会因为喜欢而对任课老师教导的知识内容产生兴趣,这充分展示了老师的人格魅力在培养学生健康学习情感上起着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老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这在课堂传授知识,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课文中心灵的契合,让学生走入作品,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在这一过程中让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升华。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向导和讲述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有勇气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不断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与此同时,对于老师自身的情感素质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老师要通过日常的培训和锻炼来寻找适合自己的情感教学思路和模式。通过不断探索与学生之间更加默契的教学方式,更新老师知识储备,全面而系统地贯彻新课改的要求。
三、总结
总之,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相应的对于教育的形式也越来越高,一轮接一轮的教育改革让新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注重能力和个性的培养,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角度出发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情感教育作为初中语文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教育部门的广泛重视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鹊,2015,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J],《探索者》第 6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