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类专业教育双导制:缘起、架构、内容及理据

2017-08-16 04:36黄启发
职教论坛 2017年20期
关键词:系统架构理论基础

摘 要:高职院校英语类专业教育双导制由导师制和导生制统合而成,其系统架构以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等理论为基础,支撑了两个系统、四个路径、十个模块、一个目标等四大要件,涵盖了导师、导生、课内、课外、专业、职业、知识、技能、过程、效果等十个基本元素。该双导制既有系统的实践架构,也有坚实的理论依托,更有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一方面,学生因基础欠佳、动力不足、策略失当而需要双导;另一方面,学生因提升专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而需要双导。

关键词:高职英语类专业教育;师生双导制;系统架构;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黄启发(1963-),男,广西马山人,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论、教师发展、应用语言学等。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课题“基于学习策略应用的英语类专业‘师生导学制自主学习教育模式探索”(编号:2015JSJG462),主持人:王维倩、黄启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7-0072-04

十四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出现了导师制(Tutorial System)。依照这个制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需求在学业、生活、品行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全程指导。差异化的指导和个性化的给养有效弥补了常规课堂教学缺陷,解决了不少第一课堂遗留下来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我国,类似导师制的教育教学模式早就出现。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创办的先秦私学便是“导师制”的萌芽状态,他留下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导学经验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是英国国教会的Andrew Bell和公益会教师Joseph Lancaster共同开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做法是,上课前教师首先挑选一些年龄较大或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并先给他们上课,之后请这些学生担任教师的助手和学生的导生,每位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刚学到的内容传授给其他学生。除此之外,这些导生还要协助教师完成平时的检查和考试工作。在导生的帮助下,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了出来,从而腾出时间和精力来教育更多的学生,导生则在教学过程中成就了他人,锻炼了自己,实现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

导生制的提法和做法在我国早就出现,孔子是首个提倡和使用导生制的人,在后世的《汉书·董仲舒传》中有过“高足弟子代师授业”的记载,这说明导生制已成为那个时代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模式。在我国当代教育史上出现过一种类似于西方导生制的教育模式,那就是陶行知先生所创立的“小先生制”,这是一种具有中国历史背景和特色的教育制度,它丰富和发展了古今中外的导生制。在目前的国内大学里,由于导师制的建立和实施均以教师为主体和主导,且处于教学链的教师一方,是教师面对学生自上而下的教学安排,在传统的辅导经验支持下,导师制更易于运作,因而广受认可,并被校本化改造和个性化实施。相比之下,由于导生制涉及教学方案的重新规划、教学组织的重新安排、教學行为的重新调整,加上在导生选拔、学生分组、导生培训和课堂实践上存在诸多不便,导生制至今还无法大面积推行。

国内对双导制的研究与实施起步较晚,进入本世纪后才开始形成规模。关于双导制的内涵,陈宜大(2010)将其界定为“教育管理过程中实施导师和导生共同参与的育人机制……通过导师、导生工作职责的落实和人格力量的影响,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1]。与此类似,张凤营等人(2012)认为“‘双导制是对学生同时实施导师制和导生制、德育指导与学业指导同步进行的全新教育模式”[2]。这种双导教育模式具有师生参与和教学相长的民主教育精神,至今已被越来越多国内的高校所借鉴和采纳。从实施的经验和效果看,双导制明显好于单导制,这说明导师制和导生制各有优劣,因此,将两者合二为一正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对具体学科的双导制实践架构及其理论依据的研究还缺乏纵深度和系统性,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高职英语类专业教育的发展瓶颈及双导制的必要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截至2016年5月30日,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共1359所,其中有近一半的学校开设了英语类专业。然而正如冯光武(2016)所说,“随着英语类专业规模的迅速扩张,专业教育问题也开始凸显”[3],同质化发展、缺乏专业特性、培养质量下降、专业优势趋弱、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正严重阻碍这一专业的发展。就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而言,其质量下降的原因有多种,在课程、教材、教育环境等因素正常稳定的情况下,学习者基础不牢、动力不足、策略不当,以及教师导学理论欠缺、措施缺乏系统性、导学方法欠佳等都可能导致培养质量下降。

(一)基础参差不齐

大学生源的非本地化把全省乃至全国各地选择英语作为专业的学生汇聚到了同一个校园。在同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拉大。不得不承认,虽然都在接近或同一个录取分数线上,但来自教育相对落后的偏远或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在英语方面的表现要逊色于外语教育条件较好的发达地区的学生。根据张秋菊(2014)的研究,地方高校“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品牌效应、办学实力诸多因素的影响,优秀学生的来源与重点高校或综合大学相去甚远。生源也大多来自地方,由于文化传播和信息技术应用较发达城市滞后,这部分学生所在高中的教学水平和家庭条件相对有限,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进入大学后自学能力不足”[4]。此外,高职院校的新生录取工作通常在普通高校之后,这无形中增大了高职院校生源的复杂程度。面对这样的学生,若只按常规进度和模式实施教学,而无特别的指导或额外的辅导,学生间的知行差距(knowing-doing gap)只会越来越大。

(二)学习动力不足

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尽管这些因素并不直接介入学习,却在暗中发挥其激发学习积极性、挖掘学习潜在能力、调节学习活动以及控制学习效率的作用。由于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一样,学生在非智力方面的表现也各不相同,经历复杂、成绩较差、心理脆弱、性格孤僻、意志不坚的学生,其负面、消极的因素往往表现得更为明显,尤其是当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目的和从业目标认识模糊、理想信念缺失、学习需求偏弱之时,他们的学习动力就不会强大持久。侯莞娇等人(2010)曾就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做过调查,结果发现“目前,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学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够理想,出现了不刻苦学习、学习目标不明确、厌倦学习、逃避学习等一系列现象”[5]。在这种情况下,若缺乏导师的引导或导生的帮助,这些学生的学习将陷入恶性循环。

(三)方法与策略失当

进入高职院校的大多数新生的英语学习基本上承袭了中学时代的做法,普遍以考试、过级、拿证为导向,重读写、轻听说,重知识、轻技能。面对内容丰富、篇幅较长、结构复杂、词汇量大的教学材料以及课堂上教师的全英授课方式,学生们更多是无所适从,没有课前预习习惯,对于所上课文通常只求泛泛接触,关注词汇记忆和语法结构,不深究行文结构、文体风格、作者意图和中心思想。总之,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和策略存在诸多问题,非系统化输入、信息加工粗糙、理解障碍等因素影响了语言的内化,输出训练量少,真实情景下的英语运用机会不多,语感贫乏,输出乱码状况严重。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意识薄弱,对于触手可及、随时可用的网络学习资源,很多学生未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此时,一旦缺乏方法和策略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便难以产生实效。

学生在专业学习基础、动力、策略等方面的负面心理和行为表现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已经引起各方关注。2013年全国高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明确指出“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以及国家和社会对英语人才的多元需求,英语类专业要随需应变,坚定不移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树立人才培养的多元观……探索多元、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我国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英语类专业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各高校正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双导制的引入便是其中的一项举措。

二、高职英语类专业教育双导制的系统构架

(一)双导制的实施概况

在国内数十所实施师生双导制的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中,江苏理工学院是以“前期试验、中期立项、后期推广”的步骤逐一推行师生导学制的。2015年该校外国语学院以“基于学习策略应用的英语类专业‘师生导学制自主学习教育模式探索”为题申报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课题获批实施,加上四年的前期试验,该校积累了七年的双导经验。本文关于双导制的系统架构主要以该项目的实施方案为基础,根据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部分高职院校的导学经验,对该双导系统进行了重构。

(二)双导制的总体架构

教和导是教师的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英语类专业教育中,教的比重远大于导,即使要导,那也是一种非教师不能担当的工作和责任,学生则长期处于被教、被导的位置。本文所探讨的高职英语类专业教育双导制,是一种基于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中心等理论的导学机制,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为着眼点,借助导的功能和优势,通过师生共同指导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本系统构架如图1所示:

(三)雙导制总体架构解读

“师生双导”即导师指导和导生指导的合称,这是一种指导机制,位于整个架构的始端。其上有一带箭头的文本框是“学习策略”,提示整个师生双导行动是在学习策略干预下进行的。系统的终端为“学生学习效果”,即通过一系列课内外师生双导措施之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所产生的效果。学习策略干预下的师生双导系统包含两个子系统:一个是导师指导系统,另一个是导生指导系统,两个系统各含课内指导和课外指导两个模块,每个模块既有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本体指导内容,也有英语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指导任务,还有英语类专业相关职业的知识与技能的本体与学习方法指导,分课内与课外两个路径实施。本系统不把学生置于指导团队之外,教师(导师)负有必要的指导职责,学生(导生)也分担相应的指导任务。课外指导是一种常见的辅助性教学形式,课内的指导、引导或诱导常被忽略。本系统将“导”视为与“教”同样重要的第一课堂教学行为,所以上课时有必要插入“导”的环节,实施“导”的手段,以避免因过度的“教”而导致“满堂灌”的被动局面。课内的“导”既有教师的主导和引导,也有学生的辅导和助导,两者相互协调、互为补充。教师主导与学生辅导统合协调,课内指导与课外辅导两相呼应,知识导学与技能导练互溶互促,共同促成学生的主体和参与意识,养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习惯,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四)双导制子系统架构解读

1.导师指导系统。导师指导系统有课内和课外两条路径。如前所述,“教”并非课堂的唯一之举,“导”也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教学材料和教学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导师可以采用适合于语言教学的情景体悟、任务式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从专业教师中选聘的导师不仅要熟悉课程体系,了解学生实情,胜任课堂教学与引导工作,还要在学生课外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辅导、指导中表现出良好的执行力。

2.导生指导系统。路径同上,分课内与课外两种。作为选自学生一方的指导主体,导生在专业能力和品行表现上要求优于同伴,具备一定的榜样、组织和领导功能。他们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领头羊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照顾、帮助、引导和配合同伴,还能在课外学习活动中部分地替代导师的工作,以亦生亦师的特殊身份充当学习伙伴、施教者、导引者、参与者和协助者,带动同伴进行语言技能训练,在互教共学中提升水平。导生在课内外指导工作开展之前,尚需接受必要的学习策略应用培训,了解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步骤与技巧,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自身的辅导、指导和引导能力。

三、高职英语类专业教育双导制的内容及理据

指导的内容是双导系统的导向性元素,是导者所供、受导者所需之物。双导内容一般需根据各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定。指导者根据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指导内容,属于“自上而下”的导学法。若指导内容以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短板来选定,则是“自下而上”的辅导法。前者从指导者的角度考虑,内容宏观、系统、全面,但难免出现供需不对称的状况;后者则由学生自选辅导内容,具有针对性、应时性和应景性,但往往显得零散,系统性不足。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可以交替运用。根据教学需要,双导内容大抵包括四个部分:

内容一,英语类专业发展及职业需求以及英语类专业课程体系。这是一个宏观的专业导学内容,含宽视野、高层面的专业性知识或信息,非教师不能胜任。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对于他们制定职业规划、专业学习计划、阶段学习目标等都大有帮助。任何成功的学习须以明确的计划与目标为前提,有了计划和目标,才能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反馈和调节,这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策略。这些知識,一般是学生在“英语专业概论”、“英语学习导论”等具有导学性质的课程上由教师教、导而得,也有在导师的专业导学讲座以及网络课堂上获取。

内容二,英语学习策略原理与应用。作为一种具有学习指导功能的理论,学习策略正被应用于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中。高职英语类专业教育中引入学习策略理论,目的在于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这是区别于传统导学的新举措,是本双导制的特色所在。英语学习策略对导师、导生和受导学生的作用可从图2看出。

一般情况下,学习策略无法自动作用于受导者,只有熟知学习策略的指导者才能把学习策略传授给受导者。上图中,导师和导生是两个即将作用于受导学生的主体,因此他们首先需要接受并内化学习策略原理,然后向受导学生传授这些策略和方法。英语学习策略原理与应用指导,分策略知识本体指导和原理应用指导两个内容进行。关于学习策略的本体知识是基础性的,其基本理论和概念需要首先被理解和吸收;关于原理应用的知识是实践性的,需要与具体的学科内容相结合,就本文而言是要将学习策略融入英语类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中。教师就“英语学习策略”开设课程、开办讲座、举办培训班等均为知识与技能的课内传导,尚需导师与导生课外对学生实施英语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应用性指导。

内容三,英语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英语类专业大学新生刚到一个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以及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的掌握尚有诸多欠缺,高职院校的学生尤甚,所以指导者有必要告知受导者所需特别关注的内容和重点突破的瓶颈。考虑到大一新生并非零起点英语学习者,他们有一定的基础和能力,指导者可以有意识地融入学习策略机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会利用各种资源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服务。

内容四,英语类专业职业知识和技能。进入高年级后,学生一般以英语类专业职业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进行学习,与职场应用有关的操作技能尤需导师的指点和导生的帮助。这一阶段的学生拥有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缺乏实践体验和实战经验,所以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联合指导是较为理想的做法。一方面,校内教师可在理论导向、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上指导学生;另一方面,校外导师可以给学生予实践技能和职业规范的指导。采用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模式,可让课堂连通职场,能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

高职英语类专业学生是高职教育中一个不小的群体,来源多元、复杂,基础参差不齐,个性差异明显,对未来职业充满着迷茫与焦虑,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但只要有学生到大学求学,那么学生的专业成长和发展需要就是教师的工作方向;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成才需求就是高校办学的基本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高职英语类专业教育指导工作只能走创新与变革之路。从导师制到导生制,再到师生双导制,便是教学创新与变革的一种体现,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更好的基于创新理论的指导模式出现。

参考文献:

[1]陈宜大.本科生“双导制”的实践与理论探索——以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97.

[2]张凤营,陈亮,杨海玲.关于高职“双导制”教育模式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2(29):67.

[3]冯光武.新一轮英语类专业教育改革: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16(1):17.

[4]张秋菊.地方高校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引导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8.

[5]侯莞娇,石舒萌,张建波.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6):64.

责任编辑 时红兵

猜你喜欢
系统架构理论基础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面向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软件工厂技术研究
人工智能在智能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网络学习平台系统架构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企业大数据建设的技术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