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蓉
(陇东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模因论视角下的流行语英译策略
黄 蓉
(陇东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模因,反映着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特殊的民族文化烙印。在文化交流高速发展和日益深入的当今社会,如何通过准确地翻译来缩小中西文化差异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让西方国家客观地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和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是翻译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模因论引入翻译理论,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了崭新的翻译视角。以模因论为出发点,探析在流行语的汉英翻译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提出流行语英译的策略,即直译法、音译法、意译法、套译法和混合译法等。
模因论; 流行语; 英译策略
流行语,发源于各种社会地域方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流行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特殊的民族文化烙印,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在一个时期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1]。流行语中所蕴涵的文化价值远远高于普通词汇。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如何将流行语恰当地翻译为英语,使英语习得者更加准确地理解流行语的实质和内涵,从而真切地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是翻译界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2-4]。本文将从模因论角度,特别是从翻译模因论的角度出发,拟对流行语在英译过程中应采取的具体翻译策略进行探讨。
基于达尔文进化论,1976年,牛津大学的Richard Dawkins提出了用于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型理论——Memetics。Dawkins在其生物学科普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第一次提出了“meme”的概念。他认为“meme是一种新的复制工具,是文化传播的单位,是模仿的单位[5]。”Dawkins在著作中认为meme有以下三个特征:copying- fidelity,fecundity和longevity(即“忠实性,多产性和长寿性”)[5]。2001年6月,《牛津英语词典》收录了“meme”一词,并给出了定义:“an element of culture that may be considered to be passed on by non- genetic means,esp.imitation.(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meme一词引入我国后,曾产生过多个不同的翻译版本。我国的何自然根据Dawkins模仿gene创造出meme的做法,最终将“meme”音译为“模因”[6],较好地表达了meme“模仿”的精髓和要义,也恰当地反映出了人类对于事物的模仿秉性[7]。何自然在《语言中的模因》一文中明确指出:“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它可以在字、词、句乃至篇章层面上表现出来[8]。”无论任何的字、词、句、篇,经过模仿后能够进行复制和传播,也就都有可能成为模因。
在相同的民族文化传播过程当中,模因以模仿尤其是语言的形式进行传播;在语言的跨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模因就需要以翻译为载体进行传播[9]。因此,翻译是模因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传播的基础。Andrew Chesterman最早在翻译理论研究中引入了Dawkins的 “模因”概念,他将“翻译本身以及翻译理论的概念或观点,如翻译的概念、规范、策略和价值等”[10]定义为翻译模因(translation memes)。Chesterman认为,在模因的跨文化传播中,翻译的过程就是模因的传播过程。他还详细讨论了“源语——目标语,对等语,不可译,意译——直译,写作即翻译”这五种超级模因之间的进化情况和相互关系,并将其糅合形成了翻译模因库[9]。Chesterman将模因引入翻译理论进行研究,使得源语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准确、稳定的复制,以较高的传播速度彰显了源语文化的进步性,确保了源语模因在目标语文化中的生存和传播能力。
语言信息是经过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进行复制和传播的。因此,人类既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又是模因的宿主。以模因论为出发点,翻译活动可以理解为以语言为载体进行语际转换(即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比利时的Heylighten认为,模因传播经历了“同化→记忆→表达→传播”四个阶段[11],据此我们便对模因在流行语翻译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首先,在同化阶段,作为源语的流行语承载着源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背景,这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模因体。理解和掌握了源语的这些特定信息后,译者就成为源语模因的宿主;其次,在记忆和表达阶段,译者根据目标语文化中所蕴涵的独特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源语模因进行解码,将其转化为目标语习得者所熟悉的语言模式;最后,在传播阶段,源语模因经译者翻译成目标语模因后被目标语习得者作为新宿主所接受。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解析下图而取得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
模因在翻译过程中的传播流程图
模因之所以能够跨越空间和文化进行传递,正是由于翻译活动具有能动的传递作用所致。在流行语的汉英翻译过程中,当我们将模因理论有机糅合进翻译方法中时,就不难发现,流行语汉英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诸如直译、音译、意译、套译以及混合翻译等方法,其实就是翻译模因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断复制和继承源语模因,通过变异为目标语模因而得以传播的过程[12]。因此,翻译模因是一个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
由此可见,在源语模因经由翻译活动向目标语模因转化的过程中,译者必须对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等差异信息有比较清晰的理解,根据目标语习得者的文化认知程度对源语模因进行翻译,从而使目标语习得者在准确理解源语模因的基础上,重新编码源语模因成为目标语模因,并进行新的传播。
作为源语模因的流行语,具有中国式的幽默,其结构简明独特。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和译者翻译水平的限制,流行语英译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刻板的字面翻译和忽视文化内涵的死板翻译[13]。译者只有在充分理解流行语模因特殊性的基础上,以通俗易懂而又不失源语文化内涵的形式,在目标语模因库中找到对等模因进行翻译,才能使源语模因和目标语模因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笔者根据不同流行语的内涵和特性,探究发现,具体有以下的翻译策略:
(一)直译法
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就是将源语按照自身的概念和指示意义,在译语模因库中找出等值模因加以复制,使目标语习得者能够原汁原味地体验源语的文化内涵和语义表征。例如“2016年十大流行语”之一的“小目标”,在英译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保留源语的内容和形式:即“小的”+“目标”,在英文中寻找出对等模因“small/tiny”+“goal/object/aim/target”,便可以组合出“small aim”“tiny object”“small target”“tiny goal”等目标语。2016年8月30日,中新网ECNS官网刊登了标题为Advice of China’s richest man goes viral(《王健林“1个亿小目标”走红网络》)的新闻,文章开头即为“You shouldn't be that ambitious.Set a small target first,like earning 100 million yuan.[14]”(“你可以不用那么雄心勃勃,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文章详细报道了王健林“小目标”的发酵经过。根据英语语言规范以及习惯性用法,我们便可将“小目标”翻译为“small target”。再例如流行语“洪荒之力”的英译,央视英语新闻频道官方微博@CCTVNEWS在一段报道中给出了一个答案:A new Internet meme has emerged after Chinese swimmer Fu Yuanhui reacted exaggeratedly to her personal best performance in Rio 2016 women’s backstroke semi- final.“I’ve been utilizing prehistorical powers.” she told CCTV reporter.Her comment has also become part of the meme.(中国游泳选手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游出个人最好成绩后的夸张反应成为网络热点。她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然后,这个说法也火了。)文中把“洪荒之力”翻译为“prehistorical powers”。在此译文中,源语中的“洪荒”意思为“混沌蒙昧的状态,特指远古时代,即地球形成以后的早期状态”,而目标语中正好有“史前”(prehistory)这个词,prehistoric表示“史前的”,英文解释如下:“prehistorical:adj.of or relating to man’s development before the appearance of the written word.”Power就是我们熟悉的“力量”,译文用一个“prehistorical”表达出了“史前”这个含义,对应了“地球形成之后的早期状态”这一描述,十分贴切形象。
(二)音译法
在英语中,Transliterate(音译法)解释为:“to represent or spell in the characters of another alphabet.(用另外一种字符拼写或者表示出来)”流行语汉英翻译中的音译法,是指借用源语模因的发音,在保持源语模因原意的基础上,恰当地翻译成目标语模因。在把汉语中的新事物介绍到英语习得语国家的过程中,翻译时难免会出现汉英两种语言对应词空缺的问题。这个时候,译者就会把与汉语发音相似的英文搭配在一起,直接引用源语模因的发音进行翻译。例如流行语“给力”一词,在源语中是“给劲、带劲”的意思,此词的流行源于“不给力”一词,最早出自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预想目标相差甚远。根据英语的构词法,后缀“-able”表示“有…的能力”,前缀“un-”表示“相反、否定”的意思,结合音译法就产生了“给力”“gelivable”和“不给力”“ungelivable”这样的翻译。国外网络俚语网站Urban Dictionary在2010年11月份收录了“给力”“gelivable”和“不给力”“ungelivable”并作出了解释:“Gelivabe:A Chlinglish word,be able to excite,make someone feel cheerful.“ge-” in Chinese means give,“li-”means power,strength or energy.”[15](中国式英语,令人兴奋的、让人愉悦的意思。“ge”听上去像中文里的“给”,“li”表示力量或能量。);“Ungelivable is constructed by Chinese internet users to negate and adjectivize the word of “geli”,which is transliterated from Chinese,literally meaning “forcefulness”.It is used to express the feeling of unforceful,unsatisfactory,lousy,unpleasant,unfavorable,terrible.”[16](中国网民造的词,是汉语“给力”的否定形式,字面意思是“不给力”,用来描述事情不像期待得那样好。)例如汉语源语中的“功夫”一词,在翻译的过程中,在保持源语模因原意的基础上,模因翻译为“Kung Fu”。再如中国的特色文化词汇“太极”一词,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模因,根据目的语的发音习惯,可以模因翻译为“Tai Chi”。现在,“Kung Fu”和“Tai Chi”这类词,已经成为目标语中的强势模因,家喻户晓。
(三)意译法
流行语汉英翻译中的意译法(Free Translation),是指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将源语中那些目标语习得者并不了解或熟知的文化模因,通过文化转换翻译的方式,翻译成目标语习得者易于接受的语言,以达到目标语习得者理解源语模因的文化内涵的目的。例如流行语“套路”,即可意译为“tracks”或“honeydick/honeypot”(在英文中,男生用honeydick表达“套路”,女生则是honeypot)。那么,“我走过最远的路,就是你的套路”可翻译为“The longest road I have taken is the dricky wayyou set to me.”;“你现在是在‘套路’我吗?”可以翻译为“Are you honeydicking me right now?”。再例如“2016年十大流行语”之一的“吃瓜群众”,如果直译为“melon- eating masses”,相信大部分的英语习得者都不会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吃瓜群众”在源语中用于形容围观某事物的人们,那么,译者在翻译时就要进行文化转换,用“spectator”“onlooker”等词来进行等值模因翻译,以使目标语习得者充分理解其源语含义。同样,“我方了”可翻译为“I’m so scared/flurried”(当然,也有网友给出了搞笑版的翻译,即:I’m so scared,so I’m square.);“辣眼睛”可翻译为“It’s blinding me”;“搞事情”可翻译为“cause trouble”或者“rock the boat”等等。
(四)套译法
在流行语的汉英翻译过程中,虽然文化渊源不同,但是目标语中有一些固定形式的成语或者惯用语也可以表达源语的文化内涵,可以在翻译时直接套用,从而使目标语习得者更加准确地理解源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就是套译法(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例如流行语“吃土”一词,在源语中意思是“穷的没得吃了,只能吃土了”,在英语中虽然没有eat soil或者eat mud这样的表达方式,但是英语中却有一个短语十分形象的表达出穷的意思,那就是“hand to mouth”,意思为“仅可糊口,上顿不接下顿”,所以,“吃土”一词就可以直接套译“hand to mouth”。再例如“傻白甜”即可套译“dumb blonde”(意为“漂亮而无头脑的金发碧眼女人”);“也是蛮拼的”可套译“give it one’s best shot”(美国俚语,意为“竭尽全力”);“小鲜肉”可套译为“fresh meat”。
(五)混合译法
译者进行的翻译活动,既是模因进行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也是再创作的过程。鉴于在大多数情况下源语与目标语之间存在一定的文化空缺差异,单纯采用音译或者直译的翻译都会造成源语文化内涵与目标语文化内涵的不对等甚至是误解。在这种情况下,为顺利实现源语向目标语的转换,我们就要采取两种以上翻译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翻译,即混合译法(Blending translation)。在流行语汉英翻译实践过程中,译者较多的选用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方式。例如,2016年的流行语“葛优躺”,是因为大张伟在节目中的“北京瘫”引发了网友的关注,从而“扒”出著名喜剧演员葛优在1993年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第17、18集中所饰演的“二混子”季春生去贾家蹭吃蹭喝时的表情和坐姿,并迅速在网上蹿红。在翻译时,如果采取直译翻译为“Ge You lay”或者意译为“Beijing repose”,都难以让目标语习得者理解源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时,我们便可以采用音译+意译的翻译方式,将之翻译为“Ge You- esque lying”或者“Ge You- esque slouching”。再例如“2016年十大流行语”之一的“蓝瘦,香菇”,网友给出的字面直译版翻译就是“Blue thin mushroom”,但是目标语习得者的理解就会成为“蓝色的瘦瘦的香菇”,这与源语中“难受,想哭”的意思谬以千里,对于体现源语中的方言特色这一文化内涵也就无从谈起。有网友给出了“blue thing,mush room”的翻译,笔者认为还是可行的。用直译法翻译“蓝瘦”一词,可译为“blue thin”,恰巧类似于英语词组“blue thing”(意思为“抑郁的事”)的发音,因此可以借用“blue thing”表达“难受”的意思;源语中的“香菇”可以直译为“mushroom”,而英语中“mush”的意思可以理解为“any soft or soggy mass”(脆弱的感情,感伤的话语),“mush room”可以理解为“放脆弱感情的房间”,也就是“想哭”的意思。当然,对于“蓝瘦,香菇”的神翻译当属“heard bloken,wanna cly”。笔者认为,这是近年来流行语英译中的神作。首先,将heart变为heard,与源语中表达“哭”的“菇”一样,都是由送气音变成不送气音,完美呈现了源语中广西方言的特色;其次,将broken变为bloken,cry变为cly,就像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的角色Raj一样,既让人觉得萌,又有一点“土”的味道。
在语言要素的发展进程中,流行语是最为活跃、最为敏感的部分。流行语的不断更新和流行,彰显了语言发展变化的趋势,同时也体现出社会文化发展的特征。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在以翻译活动为媒介的模因传播过程中,如何准确地解码和传播源语模因中的文化内涵,实现“等值”或者“等效”的翻译,是译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将模因论引入翻译理论,为译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由于产生流行语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作为一种特殊的模因,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译者只有充分理解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实质性差异,熟练掌握英语语法,拥有足量的英语词汇,并能够根据中西方读者不同的认知理解习惯对源语模因进行巧妙、准确地复制,并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使翻译活动真正成为模因传播的载体。对于翻译工作者而言,流行语的翻译无疑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挑战,甚至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交流和传播速度甚至以纳秒计算。在此情况下,随时会产生误译甚至是错译,对文化交流产生错误的引导。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流行语的汉英翻译,使之不断完善,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1]孙强,鲍成莲.模因论视角下的流行语“小石榴”解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1(1):26-28.
[2]石蕊.跨文化视角下“零翻译”在流行语翻译中的优化应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5):102-105.
[3]李迎迎.外语教学中英语流行语翻译的情感过滤分析[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11(1):229-232.
[4]李培云.模因视角下英语习语和英语流行语的对比性研究[J].北方文学(下旬),2017(1):102-103.
[5]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286-287,57.
[6]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6(2):200-209.
[7]莫爱屏,蒋清凤.语用、模因与翻译—何自然教授访谈录[J].山东外语教学,2014,162(5):3-8.
[8]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4(6):54-64.
[9]马萧.从模因到规范[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16)3:53-57.
[10]Chesterman,A.Memes of Translation: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7/2012:7.
[11]Heylighen,Francis.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e evolution[A].In R.Jean(ed.).Proceedings of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C].de Cybernétique:Namur.1998:418-423.
[12]卜爱萍.模因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歇后语英译[J].上海翻译,2014(1):67-70.
[13]杜婷婷.目的论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词语汉英翻译策略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3:159-160.
[14]Xu Shanshan.Advice of China’s richest man goes viral[EB/OL].(2016-08-30)[2017-03-21].http://www.ecns.cn/2016-08-30/224494.shtml.
[15]Drif13.TOP DEFINITION:gelivable[EB/OL].(2010-11-07)[2017-03-26].http://www.urbandictionary.com/Define.php?Term=gelivable.
[16]Lybow.TOPDEFINITION:ungelivable[EB/OL].(2010-11-08)[2017-03-26].http://www.urbandictionary.com/Define.php?Term=ungelivable.
【责任编辑 答会明】
The Strategies of C- E Translation of Popular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HUANG Ro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Longdong University,Qingyang 745000,Gansu)
As a special meme,popular Words hav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times and special brand of national culture,which reflect problems and things that people in a country or an area concern within a certain period.Nowadays,cultural exchanges develop rapidly;we are facing a difficult task that how translators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through accurate translation,so that the western countries can objectively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and the people’s way of thinking.It gives translators a new perspective that introducing Memetics to translation theory in the process of popular words C- E translation,which the principles should be followed and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 be adopted such as literal translation,transliterate,free translation,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and blending translation.
Memetics;popular words;C- 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H059
A
1674- 1730(2017)04- 0141- 04
2017- 05- 11
黄 蓉(1987—),女,甘肃庆阳人,硕士,主要从事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