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绘画中线的运用的对比研究

2017-08-16 09:19汪晶晶张耀珑
陇东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用线线条中国画

汪晶晶,张耀珑

(1.陇东学院美术学院,甘肃庆阳745000;2.陇东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中西方绘画中线的运用的对比研究

汪晶晶1,张耀珑2

(1.陇东学院美术学院,甘肃庆阳745000;2.陇东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在绘画中线是一切的开始,并在绘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以不同时期中西方画家在绘画中对线的不同理解及应用为起点进行研究,归纳总结线在绘画作品中不同的造型手法和形式意趣,并在此基础上对比中西方线性艺术的异同,从而得出线性造型的发展之路。

线; 审美; 艺术造型

人类绘画史源远流长,而绘画则是从原始人的洞穴壁画中派生而来的。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前,还群居于山洞之中时,原始人就已经拿起了木炭或石器在洞壁上用线条勾勒出了野牛、野马、人物、驯鹿等各类动物的图案,而这些就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人类最开始时眼里看到的是物体简单的外形,是通过最简单的线来描绘物体。而要表现“形”的最快捷有效的方法便是用线来造型。因此线描就成了造型艺术中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1]。由此可以看出线条是视觉形式最基本的语言,也是人的主观创造;线条是人类抽象思维的成果,又是人的感觉、领悟和想象[2]。绘画中线条的作用不仅仅是界定所绘物象的外形轮廓,组成明暗调子,它本身就具有非凡的生动性和表现的众多可能性[3]。而在后来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作画材料与历史文化背景、种族、地域、生活习惯等的不同,使得东西方画家对绘画中线的认识也各有不同。他们笔下的线条形式丰富多彩,表现手法各有千秋。

一、绘画中线的概述

(一) 什么是绘画中的线

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物象都是由无数的线组成的,如建筑的边缘线、人物的轮廓线、消失在远处的地平线等,都是看得见摸不着的。就像人类最早的绘画就是从线开始的,这时的线完全是靠原始人的观察与自己对事物外形的理解概括创造出来的。所以说“线”它只是人们通过视觉对于客观现象在头脑中的一种反映,绘画中的线同样也是客观物象在画家头脑中的认识、提炼、概括的一种精神产物,其中包含着更多的文化意义[4]。

(二) 绘画中线的种类

线条是点运动的延续,每一幅绘画作品都是由无数条线组合而成的。画家作画所采用的最多的表现手法就是线。在西方绘画中线条的种类很多,有常见的横线、竖线、粗线、细线、深线、浅线、硬线、软线、长线、短线,有直线、曲线,还有毛糙线、螺旋线、断点线、连点线、零乱线等。在画家作画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的喜好使用不同的线条。在中国画中线的种类就更多了,就拿中国画中的“十八描”来说,十八描可分为:柳叶描、高古游丝描、枣核描、琴弦描、铁线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混描、曹衣描、钉头鼠尾描、马蝗描、折芦描、橛头钉描、橄榄描、减笔描、枯柴描、蚯蚓描、行云流水描。由此可以看出由于东西方的地域与文化的差异画家对线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以至于线的种类有很多并且各具特色。

(三)绘画中线的功能和作用

线在绘画中是形体塑造的主要手段。线具有比行体更强的抽象性,同时它有着较强的运动性或动感性;线是点移动的痕迹;线是自然物质存在与艺术家进行艺术表达之间的一种艺术概括形式,线是造型艺术中最本质的语言要素[5]。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纯粹的线,理论上我们所说的线,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点的运动轨迹。而在绘画中线条是艺术家认识物质的一种高度概括的形式表现。线的奇妙之处在于它本身虽是没有生命的物质,但却源于一个人对形体的认识而产生的理念与情绪。画家的绘画风格最容易通过线来体现。线有很强的可塑性、表现性与随意性。因此,线成为艺术家手中的一把利刃,它极具代表性,也是艺术家们情感的最好表达,线也可以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空间表现力。线条具有两种功能:一种是表现物质实体的结构,另一种是完成画面自身的表现和艺术家情感的表达。因此,线在艺术家手里有着特殊的表达意义和价值。

二、线在中西方绘画中的表现方式

(一)线条在中国绘画中的表现方式

从新石器时代彩陶纹样图案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绘画的端倪就是线形图案。中国出土的战国《人物龙凤帛画》就体现了线的运用(如图1),此中线条均匀、流畅;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都是用线来勾勒的,线条自然朴素,用线手法各异;东晋时期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如图2)与《女史笺图》中的线条均为春蚕吐丝,均细挺秀;北朝画家曹仲达的“曹衣出水”表现出来的则是“其体稠叠而衣纹窄”的用线手法;唐代绘画把用线造型发展为“白描”这一个独特的画种,线成为绘画形式中独立的一部分。吴道子的画面用线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画面效果,在他的画面里融合了他的情感,被称之为“吴带当风”;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如图3),他用他细腻圆润的线条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宫廷生活的懒散、悠闲,表现出空虚的苦闷之情。所以不同时期线在中国绘画中的表现方式也各不相同。

图1 战国《人物龙凤帛画》

图2 顾恺之《洛神赋图》

图3 周昉 《簪花仕女图》

自北宋以后的文人画家便开始重视笔墨的审美与气韵情趣,注重用线表现自己的主观意愿。他们的绘画作品一般都像他们的诗词歌赋一样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因此,线条的笔法看起来比较简洁含蓄,行笔中讲究用笔的节奏、线条及墨色的变化。由于他们大多都是些文人志士,所以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旨在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略了物体本身的形体和造型,在用线上突破了工笔描细腻、精致的画法,线条则多具有写意性。如梁楷在《太白行吟图》(见图4)中用寥寥数笔就表现出了伟大诗人的广阔胸襟,线条中洋溢着洒脱豪放的气质,画面特别强调“造型趣味”。在中国画中各种线条的粗细、长短、顿挫、浓淡、虚实、轻重、刚柔、转折等变化,从而使整个画面产生节奏美和韵律美,使观者产生或兴奋、或愉快、或痛苦、或艰涩的情感体验,比如行笔快的减笔描、枯柴描让我们感到痛苦与艰涩,而中锋动笔的高古游丝描、行云流水描让我们产生兴奋与愉快[6]。这些非常复杂的变化与内涵是与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变化有紧密联系的,可以看出中国画以线为造型的手法是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息息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中和之美与道家自然之美为核心。中国画中水墨则融于线条的曲直、方圆、粗细、断连、长短等变化中,构成“中和之美”的形态。中国画作为一种民族形式,是有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基础的。

图4 梁楷《太白行吟图》

(二)线条在西方绘画中的表现方式

早在距今三万到一万多年间,西方石器时代最杰出的绘画作品发现于坎特布利亚地区,当时的原始人类只有简单的石器工具。这也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原始人类所创造的人类史上最早的线条。绘画中我们所说的“线”其实只不过是几何学上的名词,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并不存在线。但我们也并不能因此而否认线在中西方绘画表现中的作用,在西方的绘画发展史中出现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及其19世纪俄罗斯、英国、美国,这些画派无论在油画或者素描方面都有着不同时代及其不同派别的独特之处,风格迥异,但在素描中线条则成为他们最得力、最便捷的表现工具。在西方古典主义之前的线条应用都比较严谨,所以线的很多功能被制约着,但是也有许多善于用线的画家,如丢勒、荷尔拜因、波提切利等。从17世纪到马奈这一时斯, 他们在轮廓线上的处理是越来越随意,越来越放松,让人感到非常轻松,更加贴近 自然生活与扦情达意[7]。例如印象派大师梵高,他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如平行的线条以及弯曲的、带有圈形的投影线等。比如《星空》中(见图5),他的每一笔线条都是肯定而又短促的,通过线条的粗细和疏密来表现画家对事物的感受。

图5 梵高《星空》

所以说西方绘画中不同的线性表现语言的形成是与西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画家所处的不同时期、不同作画风格以及画家对事物的自我感知密切相关的。

三、不同时期中西方画家对线条的应用及其用线特点

(一)不同时期中国画家对线的应用及其用线特点

线是中国绘画中最主要的表现方法和最基本的风格特征,中国历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线条语言理论,从人物画的“十八描”到山水画的多种皴法,从花鸟画的线条程式到文人画的笔墨情调,这些都是古代画家对绘画艺术的贡献,同时也是中国绘画卓然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根基。历代的中国画家用线条收自然万象于笔底,营造他们心灵的审美图式,与天地精神互相往来,并在一种形而上的哲学意蕴中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与情感风貌[8]。

1.吴道子与曹仲达的线。中国画中的线条有很多种表现手法,唐朝“画圣”吴道子在道释人物画中为了表现衣带随风拂动,风采盎然的动势,运用了“莼菜条”式的线条,显示出很高的线条表现技法,这一线条表现形式被称为“吴带当风”;与其不同的是南北朝时北齐画家曹仲达,他所画人物像被紧紧包裹在衣服里,粗细均匀,用线刚劲有力,以细线层层勾画衣褶的堆积,加强了人物体态美,即“曹衣出水”。

2.倪云林绘画中的线。中国画中线条的起伏体现出了画家的个人情感和丰富的生活体验,也体现出了画中的笔墨意趣。如元代画家倪云林,在他的作品中笔墨松灵,而且还把他的才情、学养也贯穿进去了。如他的《渔庄秋霁图》(见图6)是平远三段式构图,近景描绘的是在平坡上有很多石头,上还有树木、细竹和茅亭,中景湖水用大片留白的手法来表现,使得空间更加广阔,而这种抽象化的表现,更加显然出画家的主观意识。可以看出他表现手法的独创性,画面中山石则是用枯笔披麻皴表现的,所画石块有着拙朴的趣味。他画面中的线条具有特殊的魅力。在他的作品中干笔侧锋,行笔深沉雄健,而且还能保持文静闲雅的风致,这种运笔具有一种微妙的均衡和张力。这种均衡与张力是可以通过他对树木枝干的描绘来体现的,笔墨中不乏有着一种生气盎然的味道,画面充满了秋天的寒意,使大片空白变成空灵的境界。这是他画面中以简胜繁的超人之处。

图6 倪云林《渔庄秋霁图》

3.赵之谦的线。晚清的赵之谦是中国艺术史上少数能集诗、书、画、印之大成者之一。他擅长人物和山水画,尤其在花卉绘画上颇具造诣。他早年的绘画中笔致工丽,后来受到徐渭、扬州八怪的影响,纵笔泼墨,风格清新。他借书法的“写”于画中,所以他的画中的线条常流露出淋漓畅快生动自然的情趣,其代表作《牡丹图》(见图7)不以墨勾勒轮廓,采用没骨法,山石花枝则用水墨写出,笔力苍劲,墨气酣畅,其构图充实平易,但气势博大宏伟,给人以巧拙之感。

图7 赵之谦 《牡丹图》

综上所述,中国画中的线的表现形式很多,在不同时期,画家用线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西方画家在素描绘画中线的运用及其用线特点

与中国绘画不同的是,西方以理性的思维来认识世界。因此,西方艺术也是注重真实的,纵观西方美术史,不同时代的大师的素描作品中线的运用均以注重真实形体为基础,但在个体表现上也有不同的反应。

1.安格尔的线。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无疑是杰出的线条大师,他的线条魅力是极具影响力的。从他的作品《人物肖像》(见图8)中可以看出其在保持线条的干净和形体完整的前提下,使得轮廓线变得更加清晰明确。他认为绘画中最美的是线,所以在他的绘画中线条准确流畅,人物生动,神形兼备,使得所表现的事物更加生动唯美。

图8 安格尔《人物肖像》

2.席勒的线。锐利敏感的线条是席勒绘画中最显著的特点,所以他的线条给观者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席勒对线条有着独特领悟和热情,他的绘画中的线条狂野、随意、简练、强劲、粗犷。在他的《坐着的女孩》(见图9)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个坐在画面中间的女孩,肩膀微微左倾,上身倾斜,人物有向外探身的感觉,他似乎坐在原地却又像置身画外。画面中对象安排合理,他的画面是用线条的粗细、虚实、疏密穿插来体现的,所以席勒的作品充满了张力。他笔下的线性人物,线条如同钢丝一般,他重在强调人物的外形轮廓。以他独特的线性语言生动形象地表现那个时代人们的内心世界,让人不禁为之感动。

图9 席勒 《坐着的女孩》

3.梵高的线。梵高的素描和他的油画一样有着强烈的表现性。他认为绘画不只是对客观事物的再现,而该表现出深刻的内涵,能通过画家的艺术作品表达出艺术家地主观感受。梵高作品注重线条、笔触的应用,极大地发挥了线在绘画中的情感表现。在他的作品中,他以抽象的线条、具有强烈对比的笔触,直白的表现出了事物的本质。在他的人物作品中,他对对象的观察是极为细致的,也是极为深刻的。在他的素描人物作品中不拘泥于人物本身的样子,不再现事物客观本身的形态,而是按照自己的感受来表现事物。梵高素描中的形象夸张,写意重于写形,一切事物都依照自己的主观感受发生了轻微而有力的改变。他素描 “真实”,完全不是对自热的再现与照抄,而是他所理解的和感受到的真实。他的素描人物偏重于人物的精神气质刻画,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他的《抱着头的老人》(见图10)中,老人双肘支腿,坐在椅子上,头深深地陷在两手间,双手紧紧握拳。老人仿佛在悲伤抽搐。人物比例关系、形体结构以及动态转折,都很到位。在衣纹的处理方面,主次虚实都紧紧与形体结构相联系,极富表现力。老人光秃的头颅、稀疏的头发、还残余皮质光泽的厚实笨重的皮鞋、结实的木椅、墙体的砖缝与地面的裂痕,刻画得都很生动形象。老人的手、肩、背、臂、腿、脚都用及其肯定并且非常简练的线条来处理,能强烈地感受到老人那涌动着的悲伤。甚至脚面皮鞋的刻画都能反映出人物紧张激烈的情绪,所有的细节都那么富于生动性。他用这种简洁、朴实、粗扩的线性表现手法,表达出了丰富的内容。

图10 梵高 《抱着头的老人》

4.马蒂斯的线。在马蒂斯的全部艺术理论中,最基本的观点就是 “精确并非真实”,他强调要通过自己的视觉经验创造直觉的象征,马蒂斯作品中他的线条能够准确地捕捉事物一瞬间的形象和动态。他的《睡着的女人》(见图11)中,他摒弃了一些复杂的复线,直接用单一流畅的线条去表现女子身上柔美的曲线,他的线描作品是他情感最纯粹的表达。所以马蒂斯的用明快、夸张、扭曲甚至是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对象。这虽远离了对事物的再现,但它却准确地表现出了对象内在的本质状态和精神状态,体现了艺术的真实性。

图11 马蒂斯《睡着的女人》

四、中国绘画的线与西方绘画中线的异同

(一)中西方“线”的相似性

1.线条变化的相似性。在中西方绘画中线条的变化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画中的线条有虚实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依靠运笔的轻重、笔锋的粗细以及墨的浓淡来给予表现。中国画中的“气韵”之美也是通过这些线的变化来表现的。在西方绘画中也是用线条体现画面中的虚实变化,在西方绘画中不仅仅用线条色度上的深浅变化表现虚实,而且还要通过线条粗细的变化来达到视觉上的虚实效果。“近实远虚”即“近粗远细”。画面的空间感可以通过线的虚实变化表现,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空间感可以使二维的画面具有三维的效果。派特蒙德里安说过:“每个人都知道,一根线条也可以表达一种情感”;画家往往将自己的情感通过线的虚实变化表现于画面之中[9]。所以说中西方绘画在线的变化上是有一定相似性的。

2.情感表达的相似性。线的出现可以传达出画家对对象的主观认识。中国绘画中文人画家们重神韵而轻形体。他们认为画面中“线”重在表达作者的情感以及画面的意境,原于对实物的真实再现觉得是没有必要的。所以在他们的画面里观赏者能够领悟到画面的内容与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而相似的是在西方从印象派开始线已经不再是自然事物的再现了,画家们通过线的变化及其自己对线的主观应用,使得线也成为表达画家情感的一种有力的表现手法,并且形成画家独特的绘画风格。

3.意境烘托的相似性。中国人画画到一定境界之时思想飞翔,达到了精神上的自由状态,画画时不需要任何参照。白纸对青天,胸中丘壑,笔底烟霞。顾恺之的“传神论”,南齐谢赫的“气韵生动”,张彦远的“意存笔先生,画尽意在”等,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化,物我两忘,神与物游,物为我用的至高境界。用自由变化的线条勾勒出自己心中事物的形象,时而单线勾勒,时而线条与大块水墨重叠,整个画面的形成在一个“气韵生动”的氛围里展开。西方画中也有相似之处,在这里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更易说明。我们所看过的梵高《星空》的素描草图中,他用极其紧凑、粗细变化丰富的线条勾勒天与地,给人带来一种深沉、凝重、恐惧、压抑甚至悲伤的情感,从而表达他当时那段时期压抑已久的情绪。所以在中西方绘画中的线条都能够给画家的画面酿造一种意境,从而更易于表达画家的情感。

(二)中西方“线”的差异性

1.绘画材料的不同。艺术实践活动始终不能脱离物质媒介,物质媒介参与到艺术家的主观世界的具象表现中去才使得艺术风格瓜熟蒂落般的达成,而物质媒介本身就是对创作者内在艺术思维积蓄的显现[10]。由于中国绘画表现手法在使用工具、审美观念及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使得中国绘画的造型表现手法主要以线为主。中国画主要是以毛笔、宣纸和墨为作画工具,毛笔又是以动物的毛发制成,所以质地比较软。同时宣纸具有较强的溶水性,而墨色在画面上的浓淡是通过作画时线条的粗细、行笔的快慢等因素决定的。运用毛笔、水、墨在宣纸上作画更易出现意境优美、水润通透的效果,彰显了中国画的独特风格。西方绘画的工具也与中国画不同,有铅笔、炭笔、色粉笔、木炭条、炭精条、刮刀、油画笔、调和油或者更能体现轮廓线的石墨、钢笔等。由于绘画工具的不同,所以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受也不相同,同时给画面也带来了不同的质感和肌理。但这些材料与毛笔宣纸水墨比起来就硬了许多,它们能不断修改反复深入,所以更适合西方绘画中用线表现结实、写实的事物。

2.线条应用的不同。中国画之所以以线为主是受中国书法的影响,而书法是以线为原始表现元素的。中国画中线条的表现是多样性的:粗细、刚柔、断续、轻重等变化可以勾勒出物体的轮廓、质感、体积等。而西方绘画中线条也是多样的,在西方绘画中线条可随着物体的结构形体上的自由变化,使对象结构更加明确,画面更有冲击力。用线的密集与稀疏来拉开物体的明暗关系;粗线有着厚重感,给人以粗犷之感略显阳刚之气;细线则纤细、通畅给人以细腻精致感觉。直线具有力量,与粗线条一样的是它也有着阳刚之气,同时又像细线条一般锐利;而曲线条有着柔美、灵动、自由变化的特征,而且可以呈现出多种形体如: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波浪状等,给人们不同的感受。

3.对线条的理解不同。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的差异,产生了对线的不同理解。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中便形成了一部“线”的艺术史。线是中国画的精髓和根本,也是承载画家们情感表达的工具。中国画中用线来表现事物形的时候,更以表现事物的“神”为主。所以中国画更多地以注重线条给画面带来的“神韵”为之美。而西方绘画则更加重视科学理论,画家们都以理性的思维来认识、分析事物。因此,在西方画家基本以真实再现、准确反映客观事物为主,所以在用线方面也较为严谨准确。

五、结语

中西方绘画在不同文化背景差异下,造就了不同的审美视角和绘画表现形式,同时影响了艺术家们追求线在绘画中的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形成了中西方各自不同的表现方法,具体体现在中西方绘画中的线条运用的不同技法、对线条不同的审美观念以及用线造型的不同手法等的差异。但用线来造型的本质在中西方绘画中却是相通的。时间跨越到现当代,中西方绘画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相互碰撞,相互借鉴、互促互补,融合创新。因此,我们也必须继续在这条道路上进行不断地探索与研究。

[1]付立利.线描在中西绘画中的应用表现比较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3:1-6.

[2]徐金姬.中西绘画中关于用线的对比[J].作家,2010(14):223-224.

[3]范潇.素描风格中线的转变[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08:1-12.

[4]王红卫.浅析绘画中的线[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3):85-86.

[5]刘悦洋.线对素描艺术语言的关注与探究[D].吉林:吉林艺术学院,2012:1-14.

[6]涂湘东.中国画中线的造型功能和情感表达[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78-81.

[7]张洋.线条在中西方绘画中的运用[J].魅力中国,2011(17):243-244.

[8]高明月.谈中国绘画的线语言[D].重庆:重庆大学,2005:21-43.

[9]郑皓华,傅佩珊.浅谈素描中线的艺术美[J].大众文艺,2015(16):98.

[10]张欢欢.浅议中国画中线造型审美观的演变和发展[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7-18.

【责任编辑 赵建萍】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Lines in Western and Eastern Paintings

WANG Jing- jing1,ZHANG Yao- long2

(1.College of Fine Arts,Longdong University,Qingyang 745000,Gansu; 2.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Longdong University,Qingyang 745000,Gansu)

The lines are the beginning of everything in paintings. I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paintings. Arranged and concluded the technique of paintings, modeling means and the form of interestunder different times, and this paper aims to summarize the different varieties of molding method and drawing fascin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it compares the difference and the similarity of the Chinese linear art and that of the West, thus a conclu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near art molding is drawn.

lines;aesthetic;art forms

J214.1

A

1674- 1730(2017)04- 0088- 06

2016- 09- 04

汪晶晶(1988—),女,甘肃天水人,助教,主要从事美术教育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用线线条中国画
中国画
线条之美
打电话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交通工具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猜脚印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