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陆希玉
中国互联网经济层次与评测方法研究
□ 文陆希玉
互联网是由ARPANET项目发展和演化而成,历经试验研究网络、学术性网络以及商业化网络三个阶段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蓬勃发展,并获得商业应用的巨大成功[1]。我国互联网自1994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二十余年来获得迅速的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国网民总量已达7.31亿,网民平均普及率达53.2%,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网民95.1%,我国企业使用互联网的比例已达95.6%[2]。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对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并塑造着未来数字经济的重要内核。有关研究表明[2-14],在现代经济发展领域中,信息网络技术起到了优化作用和增值作用[7]。美国商务部、美国经济统计局自1998年、2000年开始发布了多个关于数字经济、“新经济”的研究报告[3-5],OECD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相继发布了《OECD互联网经济展望》等系列报告[23],这些报告都充分肯定了网络技术变革对经济的巨大驱动。自1999年起,麦肯锡、波士顿咨询、普华永道、科尔尼等多家行业研究机构也纷纷发布研究报告,从不同角度持续研究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8-11]。应用互联网可以大大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节约资源消耗,对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1],[12-15],[19-21],[25-27]。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无论是互联网本身的进一步成长,还是网上经济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我们对互联网进行更深刻和全方位的认识[6],[7]。对于我国来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又面临着如何向互联网时代转型的问题,而目前互联网发展的速度之快、覆盖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16],[17],[26]。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互联网发展的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归纳,并对互联网经济进行更为深入的理性分析和定量研究[6],[7],[25-27],进而准确、全面地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制定出适宜的发展规划和政策。
(一)互联网经济
互联网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生态系统,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紧密融合的新型信息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互联网成为整个经济体系的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通过产业内部以及产业之间的融合创新发挥其倍增效应、规模效应、平台效应和普惠效应,这将深刻改变传统经济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商业模式和管理形式[3-8],[11-13]。互联网经济包括互联网提供的连通性所带来的全部经济用途和效益,即互联网的各种间接的和直接的、静态的和动态的经济影响力[3-7],[23-25]。互联网经济通过改变经济增长的模式,在生产力、创新、服务和消费等各方面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增强经济体的数字竞争力和未来发展主导权[3-8],[14-17],[20-24]。
互联网经济的充分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繁荣、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创新环境的培育。互联网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的产品服务,依赖于人才、技术、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的高效组织,依赖于鼓励创新改革、重视用户价值的环境氛围。互联网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3-7],[13-17],[19],[23-25]:
1、通过网络技术带来的信息流动和处理方式的根本变化,降低了信息传递与处理能力资源的稀缺性限制,从而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
2、通过全新的沟通、交流、分享和协作方式,改变了互联网覆盖区域的经济行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济运行过程的某些规律。
3、通过技术扩散、知识分享、行业融合与产业链创新,提高了经济的虚拟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经济体系的运作方式。
我国学者乌家培对网络经济做出比较有代表性的阐释:“对网络经济的理解,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网络经济是指基于因特网(即网际网)的经济活动,如网络企业、电子商务(不包括基于电子数据交换即EDI的电子商务),以及网络投资、网络消费等其他网上经济活动。这是从1993年开始因特网应用于商务活动后蓬勃发展起来的。广义的网络经济是指以信息网络(主要是因特网,但不限于因特网,如内联网、外联网等)为基础或平台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应用为特征的、信息与知识起重大作用的经济活动。因此,它还包括非因特网的网络经作用的经济活动。因此,它还包括非因特网的网络经济活动。特别是因受信息革命影响而正在变化中的传统经济活动,如‘e’(即电子化)转型中的传统企业的经济活动。”[25]按照这一界定,狭义的网络经济是指产业层面上的网络经济,而广义的网络经济则是指整个社会层面的网络经济[7]。
归纳起来,到目前为止提出的网络经济概念大约可分为四大类,如表1所示。
综上,本文认为“互联网经济”是从经济活动的媒介或载体出发,突出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网络的关键作用和地位,突出了经济中网络结构的特点,强调了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是与分散、孤立的经济形态相对应的概念;“互联网经济”具有“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知识经济”的特点,而且只有在现代信息网络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真正体现这三者的特征。
(二)主要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对互联网进行分析,有助于把握其本质和发展规律。如同著名经济学家夏皮罗和瓦里安在《信息规则》[17]中指出的那样“技术会改变,经济规律不会”,无论科技的初心怎样,都逃离不了经济规律的驱使[7]。当前,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互联网经济与传统经济融合阶段[1],[2]。2016年,我国企业使用计算机的比例达到99.0%,已基本实现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与此同时,全国使用互联网办公的企业比例首次突破90%,达到95.6%,与计算机使用比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通过固定宽带接入方式的企业占比93.7%,通过移动宽带接入的企业比例达到32.3%。在此基础上,企业广泛使用多种互联网工具开展交流沟通、信息获取与发布、内部管理、商务服务等活动,且已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将系统化、集成化的互联网工具应用于生产研发、采购销售、财务管理、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等全业务流程中,踏入“产业”深入融合发展的进程[1],[2]。互联网经济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载体的经济形态,在这种经济形态中,网络经济活动的运行与互联网紧密相关。受网络技术的开放性影响,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速度受到网络性能的影响,其发展水平取决于各经济部门对互联网的实际应用水平[26],[27]。
表2 互联网络研究层次
对互联网进行经济学分析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要充分考虑各国互联网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26],[27]。互联网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多种市场主体之间互联互通,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交互与资源的优化配置[26],[27]。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交换,微观的市场主体与宏观的经济总体得到了统一[26],[27]。从全球范围来说,各国、各地区的网络经济发展路径各不相同、发展成就各具特色。当前而言,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产业深入融合,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结合越来越紧密。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作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有什么样的经济特性和规律,应当是重点关注的问题。
从产业角度对互联网经济进行定量分析,是把握互联网经济规律的重要手段[26]。互联网经济是信息消费中的生产力反映,互联网经济与社会文化、制度政策相互影响。受技术快速演进影响,互联网经济是信息时代经济快速变化的一个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并将随着网络技术下沉而逐渐为新的经济形态所取代[26],[27]。互联网的产业优化作用尤为明显,当前,在中观范围内即产业层面,对互联网经济的考察显得更加重要。对于互联网产业发展特殊规律的探讨,需要从产业角度考察互联网经济的规模和质量着手,进行理性分析和定量统计,才能更准确的认识其内在规律[23-25]。尤其在当前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不断融合的背景下,有效评估互联网经济的规模和质量,有助于我们加深产业间融合道路特点的认识、建立合理的产业政策环境[12-14],[19-22],[26]。
(一)相关研究
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1999年10月发布的《测度Internet经济》中,首先把网络经济分成四个层次,依次是网络基础结构、网络应用基础结构、网络中介和网上商务[6],[7]。这四个层面的主要含义如下[7]:
1、网络设备与设施,主要指制造并提供构成信息网络的各类硬件设备与设施;
2、网络应用,主要包括各种网络软件和网络咨询、网络培训等服务;
3、网络中介,指网上广告经纪商、网上信息提供商等自身不出售任何商品,而是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平台的活动;
4、网络商务,即电子商务,指通过信息传输网络直接向顾客销售产品及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
我国学者汪向东在《中国: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6]一书中将互联网经济学的研究总体分为四大类,根据提供的产品,可以将互联网络业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电信公司为代表的网络设施,即物质产品提供者,包括基础平台和技术支撑;一类是以网站为代表的信息和服务提供商,即无形产品提供者,包括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6],[7],如表2所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互联网经济所涉及的内涵不断扩大。本文结合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两大部类的互联网经济层次划分。
(二)互联网经济的层次
从互联网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上看,共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性质转变。从早期的信息发布与沟通,到电子商务,再到网络金融,每一步的演变都伴随着原有商业模式与新型网络生态间的双向渗透与融合[26],[27]。前述对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过程分析,互联网技术的层次化是网络开放性、共享性的基础。这也塑造了互联网经济的层次。按照经济业务与网络活动的结合程度,并考虑产品服务和业务活动的特点,将互联网经济划分为两大部类:基础部类与融合部类。
这样划分是由网络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决定的。网络飞速发展促使互联网经济出现和发展、提高了传统经济的信息传播效率、逐步改变经济运行的基本模式;同时,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又对互联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技术、安全、产业等多方面提出了新的市场需求。互联网在成为经济的驱动力之一的同时,也必须不断创新发展才能跟上新经济的要求。因此,提出的基础部类范围包括网络的核心产业,主要目标为网络自身的优化和演进,体现网络对新经济的支撑作用。而融合部类体现网络对经济的具体影响,体现网络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互相融合和优化。如图1所示。
具体来说,基础部类主要包括互联网本身及其相关产业,包括互联网相关的产业与信息通信产业(ICT,Interne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构成了互联网经济的内核。按照技术分层为主、兼顾业务形态的原则,可以分为互联网硬件设备层、互联网软件层、互联网基础服务层、互联网信息服务层组成的多层次经济形态。
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交换、处理,进而对传统生产资料进行进一步配置,从而对传统产业的生产、销售、流通、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造,形成新的生产组织方式,构成了互联网经济的融合部类[26],[27]。互联网是一种通用技术,但是在与不同领域融合的时候,产生的不同网络需求目标,因此在融合部类中需要包括不同的网络基础设施层次划分。融合部类主要包括传统产业应用互联网技术后产生的产业,以及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产生的全新产业。按照现有国民经济分类标准,大体分成制造业、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三大类。
图1 互联网经济层次
基于现有统计体系、数据来源和实证分析方法,对互联网经济的两个部类测算方法进行探讨。由于基础部类的划分与现有信息通信产业的重合度较高,对于现有基础部类的规模估计,可通过已有的统计指标进行测算。
(一)融合部类测算
融合部类的测算可以有几种方式,如从资本角度考察资本投入的投入产出方法、从网络角度考察网络依赖程度的折算法等方法[23],[24]。现实中,互联网不仅仅在改善传统产业的信息传输和资源配置效率,还能够实现最优化的生产要素配置,仅仅采用投入产出等方法不能完整包括网络经济产生的效益,采用折算法更为公允。根据不同部类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进行不同分类行业的折算。
融合部类的发展水平评估可分解为产业对网络依赖程度的测算问题与行业产值折算比率两个问题。互联网作用于生产组织模式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主要受到网络技术的迭代升级影响。因此,各产业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呈现阶段变化[28],行业产值折算比率也会因不同阶段而发生变化。从而构成了动态的融合部类经济规模评测模型。
因为融合部类的发展情况差异较大,且不同的产业统计方式也相差较大,因此融合部类的发展水平评测公式可以有如下两种方式:
方法1
产业投入=ICT投入+非ICT投入
产业规模网络=ICT投入比率*产业规模
融合部类规模 =求和{[产业规模网络*折算比率]}方法2
产业规模网络=(ICT投入比率*产业规模)*(融合阶段折算比率)
融合部类规模 =求和{[产业规模网络*折算比率]}其中融合阶段如表3所示,可以根据不同的融合阶段进行动态折算。
(二)网络依赖程度测算
对不同产业的网络依赖程度进行测算,可以采用直接的经济指标(如总营收、净收入等)、间接的经济指标(如网络交易总量、网络交易效益等)或业务特征指标(如网络用户规模、流量/时长等)测算其直接经济效益或间接经济效益。当前,这些不同业务的经济规模难于直接统计,但是都具有满足特定市场需求的共性,都有网络用户规模、业务使用频次等特定的业务特征指标,因此可根据这些业务特征指标对特定市场的规模进行估算,再根据业务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进行折算。如图2所示。
表3 产业融合阶段及主要特征
表4 融合部类ICT投资统计
例如,在融合部类中,其ICT投资主要面向网络服务与运营进行的投资,在这部分投资中又细分为两类:网络设施(基础网络设施、移动网络设施)与网络应用服务投资。其投资统计框架如表4所示。
随着我国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信息通信技术持续创新发展,不断向传统工业产业的研发、生产、销售、流通、服务等各环节渗透融合,工业企业各关键业务环节的网络化普及正逐渐提高[27]。众多传统制造业企业利用信息网络通信技术创新交易服务模式,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21]。当前,工业电子商务平台逐渐成为工业企业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较少交易环节、创新服务模式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渠道。这一点在直接面向最终用户的行业更为突出,如纺织、食品、医药等行业,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渗透率都超过了50%。
另一方面,企业的数字化研发能力持续提升,开放式研发设计模式不断涌现。产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向精细化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转变,企业间通过网络进行数字化协同生产的案例大量出现。据统计,装备行业我国企业的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已经超过70%,有61.1%的企业已经应用了产品数据管理系统,35.1%的企业已经将信息网络技术融入产品设计、工艺完善和生产制造等环节。如图3所示。
因此,互联网对这些行业的影响应当充分考虑以上两方面的因素,采用分部加权的方式进行测算。其一,工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影响效果可以根据网上采购率、网上销售率、电子商务普及率三个指标进行测算,得到该行业网络经济效益的直接部分。其二,互联网对生产研发等的影响效果不能够直接统计得到,但是可根据企业的ICT投入变化情况,按照一定比例折算,得到该行业网络经济效益的间接部分。
图2 网络经济指标集合示意图
图3 中国重点行业电子商务普及情况
互联网经济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为加快我国网络经济发展,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富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需紧紧抓住以下四个方面的关键要素[26]。
(一)持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作为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为适应互联网经济发展形式,需要进一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大、更快、更安全、更绿色为发展目标,以宽带技术、移动技术、IPv6技术等为基础,不断创新,持续发展。
(二)积极建设创新效益型互联网经济生态
当前,我国的互联网经济还停留在速度规模导向阶段[26]。当前,我国应努力营造创新环境,积极建设创新效益型互联网经济,创新互联网信息服务形态。探索和鼓励多种移动互联网新业务和模式的发展。
(三)全力打造产业互联网
深入贯彻国家网络发展战略,围绕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将利用互联网推进两化融合向纵深化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全力打造产业互联网,力争早日实现消费型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并举发展的良好局面[26],[27]。
深入推进工业企业的互联网应用。重点推动工业领域的电子商务深化应用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持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建设,培育第三方平台和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咨询、公共技术等服务[26],[27]。
(四)营造良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是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积极维护网络安全,努力提高各市场主体网络安全防护水平,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提高抵御外部攻击入侵的能力,加强对关键敏感数据的保护力度。建设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经济发展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的规划、建设和完善,构建完整的互联网经济生态体系。建设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服务平台,开展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进工作,形成互联网技术研发、测试、转让与产业化、业务提供、管理监测等一体化的服务平台[26],[27]。■
(作者系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工程师)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7.
[3]美国商务部,数字经济2000,2000.
[4]美国商务部,数字经济2002,2002.
[5]美国商务部,全球电子商务框架,1997.
[6]汪向东等著述,中国: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7]张静敏,互联网络的经济学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8]普华永道,The New Digital Economy:How it will transform business,Oxford Economics,2011.
[9]波士顿咨询公司,网络连接世界,2012.
[10]科尔尼公司,Competing in the Digital Economy,1999.
[11]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的数字化转型,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14.
[12]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13]信息化百人会,2015中国信息经济发展报告,2016.
[14]李扬,2015年中国经济形式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15]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中信出版集团,2015.
[16]曹淑敏,《指导意见》是对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工信微报,2015.
[17]曹淑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2013.
[18]夏皮罗,瓦里安,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9]周宏仁,徐愈,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0]曼纽尔·卡斯特,信息时代:经济、社会与文化(三部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1]国务院,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2015.
[22]洪京一,世界信息化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3]张晓等译,OECD互联网经济展望2012.上海远东出版社,2013.
[24]杨峻石林芬,测度知识经济的系统指标——《1999年OECD科学、技术和产业公报:知识经济标准》指标分析,中国科技论坛,5,2000.
[25]乌家培,关于网络经济与经济治理的若干问题,当代财经,11,2001.
[26]汪玉凯,互联网发展战略.学习出版社,2012
[27]高新民 安筱鹏,现代服务业:特征、趋势和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8]慎丹,基于诺兰模型的组织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3,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