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东
摘要:技师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技师类院校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学院的实际办学情况出发,进行课程改革,开发切实可用的校本教材,要目的明确,要切合实际,要以“会用、实用、够用”为原则。本文结合技师类院校的教学与专业特点,探讨了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一些研究思路。
关键词:技师院校 校本教材 开发 问题 方法
一、技师院校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材改革成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教學质量的关键。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具体的学校和区域环境、突出特色、培养特长,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可以锻炼培养一支教科研教师骨干队伍,带动一大批教师成长,提升学校教科研内涵,为学校发展增添活力。
二、中等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开发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开发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
以模具专业为例。模具产业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是设备的快速更新,模具专业几年来变化不大的主干专业课程(如模具设计与制作课程),以及几年来“小修小补”的教材,无法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无法传授给学生目前生产实践中最重要、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2.教材的开发无法与企业的需求接轨
校本教材必须直接面对企业的实际需要,因此教材的编写应以订单培养为导向——针对企业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培养的准确定位,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做到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3.缺乏强大的教材编写队伍
长期以来,职教教材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相关部门强调教材的统一性,强调统一订购,各学校几乎没有自主使用的空间,久而久之,学校被动的使用并不适用的教材成为习惯,势必造成了编者队伍的相对窄化。一旦实行教材多样化,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足够水平和数量的编者。
三、解决校本教材开发中遇到问题的方法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职业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毕业后就会被推入市场,而劳动力市场是动态变化的,因此,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使得劳动力就业市场的职业岗位类型在不断变化,从而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产生了新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力市场的技术结构在不断升级,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劳动力市场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应成为中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材开发的重要依据。
在实践中,我们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教材开发的指导思想,注重技能教学,以市场对人才的技能需求为基础开展教材开发工作。
2.突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为了培养既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技能操作型人才,教材必须同时兼顾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既选编“必需、够用”的理论内容,又融入足够的实训内容,应视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的具体要求而定。实践性教学一般占职业教育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教材的开发应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主线。
3.处理好创新开发与原有课程资源的关系
教材开发要切合专业发展实际,合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专业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要在广泛的调研基础上进行,新专业、新技术的学习与消化是教师参与教材开发的前提。教材内容不仅要反映最新的岗位技能发展要求,而且要随着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结构要求的变化而变化。要注重用先进的科学观点和行业规范调整、组织教材,形成先进的教材结构。同时,要尊重原有教材体系的总体结构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精选基础、核心的内容,不断研究和解决科学技术知识的无限、高速增长与学校的教材内容相对稳定、教学时间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
4.教材开发要充分利用校企联合办学的优势
发挥校企联合办学的优势,聘请联办企业、行业内的技术人才共同研究教材开发;可以邀请企业专家进学校座谈,并与教师结成对子,共同研讨教材编写思路,并让教师任主编、企业技术人员任主审。
四、结论
技师类院校校本教材的开发,要以科学性为基础,以本土化为主线,以实践性为生命,重在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特别是将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其中,使校本教材的教学与时俱进。
校本教材的编写,首先要体现体现学校特色和职业特色;其次,要注重过程设计、引导学生探究;第三,设计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校本教材的开发中要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这是校本教材开发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