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秋菊
摘 要: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出发,结合一线教学的经验,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作为案例对如何培养高中生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究,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更加实用的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国家未来人才的选拔对象。从高中教学方面来讲,通过学生思维的展示,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重组和优化;有利于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如何在目前的现实困境中,通过尝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我们的课堂不仅能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能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好锻炼,这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现实而又艰巨的任务。
二、策略研究: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的来源不应当是教师将已有知识转化为向学生简单提问,而应当由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面临思维矛盾,从而主动形成有价值的问题。从根本上讲,“问题”应该来源于学生的阅读、讨论、练习、实验等学习实践活动,来源于学生认识的局限、思维的冲突、方法的错误、对象的模糊、观念的差异等方面。
案例: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地球运动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很多学生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时都会遇到,空间想象力和方位感的困扰。对于空间想象力较弱的学生来讲,讲解越详细,学生越容易感觉混乱,练习越多,错误越多,越没有自信。所以我们总是感觉,“好学生”怎么教都行,“学困生”怎么讲都没有用,对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噩梦。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去理解那些抽象的知识和原理,自己没有身临其境感受太阳高度角的问题,更谈不上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如果我们改变方法,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教师首先分析,学生之所以感觉正午太阳高度角很难理解,主要原因是因为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方位感和空间想象力不够。那么,可以让学生感悟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即老师介绍几种不同的方法,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去多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并探究其原因和规律,写出测量报告。在课堂上学生进行对测量结果的展示,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进行探讨。
我们组是把人当作被测物体,这样既方便又增加了被测物体的长度。学生1接过话题说:“用人体当作被测物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人的身高在一天当中是变化的,被测物体高度不确定,就会带来更大误差。”“而且你怎么保持人体跟地面绝对垂直呢?”学生2接着补充问道。“对呀!那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些问题呢?”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3说:“我们选择位置固定长度足够的垂直于地面的物体——旗杆,不过我们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影子较长,而且影子落在斜坡上,这样测量时就会使影子变长,增加误差。”“谁来总结一下测量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老师引导后,学生4说:“首先选好被测物体,长度适中,最好是固定垂直于地面的物体。”学生5补充说:“时间可以再精确一些,可以用GPS测出更精确的数据。”学生6补充说:“其实还有一种办法可以使测量时间更精确又不需要那么多先进仪器……”
结果完全出乎教师的意料,学生的表现一改以往被动接受知识时愁眉苦脸的表情,积极地参与到知识探究中,不但能够深刻理解有关太阳高度角的知识原理,而且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太阳高度角这个一直被大家认为很难的问题,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在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迎刃而解。
这个例子再次说明了,其实学生并不缺乏问题意识,关键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忽略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或者说只把问题意识的培养简单等同为上课提问。在笔者看来,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是情境创设,只要有了恰当的情境,学生自然会产生问题意识,因为思考和探索是人的天性。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并不是简单地提出和解決问题。它是一个人们对疑难客观事物做出自觉反映的心理过程,是揭示问题本质的发现过程,是研究和发现问题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只注重那些形式的东西,而是应当与学生进行思维的交流与碰撞。我们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真正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雪梅.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5).
[2]朱旭东.对教师专业标准的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教师,2012(7).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