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主要通过高校、中学相互合作,探索新型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本文对A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完善对策,以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教育硕士;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完善对策
2009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出台,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自此,全日制教育硕士招生规模得到扩展。然而,全日制教育硕士生源质量不乐观、培养特色不突出及就业形势不乐观已经成为阻碍全日制教育硕士进一步发展的三大难题。在此背景下,A大学不断创新,积极探索,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将专业理论、教育实践与科研探索相互结合,试图从创新培养模式角度着手提升教育硕士培养质量。
一、A大学教育硕士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现状
A大学教育硕士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实施“三导师”指导模式,不断探索“学、用、研”三位一体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为教育硕士研究生构建完善的培养机制奠定重要基础。经过几年努力,A大学教育硕士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1.教育硕士实践教学能力明显提升
A大学教育硕士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利用“学、用、研”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注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以研究生参与教研教改项目为依托,为研究生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搭建基础。其中,“学”、“研”主要培养学生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用”则要求学生在A大学的实践基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在具备牢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通过多方面探索,教育硕士既丰富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教育教学实践水平。
2.教育硕士就业竞争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教育硕士在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实习实践后,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良好的教学实践能力,与此同时,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能够有效促进教育硕士实践能力与理论学习的紧密结合,让学生的社会经验得到提升,缩短初次就业的适应期,明显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此外,联合培养基地还通过其它各种形式不断提升教育硕士工作作风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为研究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A大学教育硕士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反思
1.教育硕士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存在问题
首先,教育硕士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建设需要高校、中学双方共同努力,但由于不同单位发展目标各不相同,双方可能会存在一定分歧。因此,应明确合作双方的“责、权、利”问题并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其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加注重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其课程体系应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区别。但现阶段,教育硕士与其他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同质化的现象较为突出。这样既不利于教育硕士研究生的理论学习,也不利于实践能力的提升。
最后,现阶段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缺乏明确评价机制。学术型研究生主要依靠发表论文来评价其科研能力,但这种评价模式显然不适用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2.教育硕士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完善对策
首先,进一步完善合作单位培养机制。针对“学、用、研”的培养模式,创新培养理念,完善多方面合作机制,从利益分享、风险防范和责任分担等方面共同努力,不断提升合作单位参与积极性。
其次,不断更新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1)充分考虑到就业市场的现实需求,在立足于学科前沿基础上,不断提升教育硕士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2)课程体系建设应符合教育硕士的职业需求。
最后,完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专业研究生评价机制。教育硕士專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评价机制完善需要考虑到整体性和效率性两个层面。一方面需要考虑到教育硕士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则应突出应用型人才评价的基本特征。
【参考文献】
[1]周险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培养进展、问题及对策——基于二十四所培养高校的调查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2):36-40
[2]朱永东,张振刚,张茂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基于珠三角地区3所不同类型高校的问卷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1):36-40
[3]孙友链.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殊性呼唤培养模式的独特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