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师职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08-15 22:43张晓燕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4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培养对策

张晓燕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尤其是对于学前教育领域,由于学前教育在幼儿的基础教育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对于幼儿的未来成长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职前培养现状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在当前学前教师良莠不齐的职业状态下,需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师职前培养的现状加以全面分析,探寻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师;职前;培养;对策

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之下,学前教育也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我们需要意识到学前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了幼儿的健康、全面、自由发展,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强化高职院校学前教师的职前培养建设,完善学前教师职前培养体系,构建师德高尚、职业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从而实现科学保教、快乐教学,引领幼儿健康成长的目标。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师职前培养的现状

高职院校顺应国家的政策,呈现出逐年扩大的招生规模,然而,在招生人数增加的比例之中,学前教育的扩招人数相较于其他专业而言,上升较慢,同时,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男女比例失调的状态,男生招生人数不足总人数的1%,这主要与社会对于男幼儿教师的观念偏差相关。就招生的生源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没有接受过艺术方面的训练,质量不高。

在儿童观、教师观的认知上存在一定的优势,由于他们对于幼儿教育事业有着憧憬与向往,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儿童观和教师观的认同度。实践证明,具有一定幼儿园实习经验的学前教师有较为良好、科学的保教态度,而没有经过幼儿园实践实习经验的学前教师则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学前教师职前培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现状来看,专业知识的总体水平不高,尽管学过相关知识,然而掌握不够扎实,对于学生的设计组织和教育实施活动,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学生无法得到上台演练的实践,教师的评价与指导也较少。在环境创设能力方面,职前培养大多注重物质环境创设能力的培育,而对于人际关系的环境创设较少。

二、幼儿教师的职业性特征分析

(一)职业的引领性和示范性。在幼儿教师的职业教育特征之中,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引领者和示范教育者,要在了解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前提下,激活儿童学习的细胞,要用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影响和示范幼儿,使极具可塑性的幼儿在教师的引领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发展。

(二)职业繁琐性与系统化。为了让儿童自由、全面地获得成长和发展,幼儿教师要面对各种繁琐性的教育内容,要具备爱心,在保教结合的教育过程中,给予幼儿以细心的呵护和照料,还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的心智发展和成熟。

(三)灵活性与创新化。学前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进行教育活动的不同设计,要设计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项目,激发幼儿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根据幼儿的变化状态,进行教育的创新变化和调整。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师职前培养的问题剖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还需要进一步具体和细化。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师职前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明确,是向基层一线幼儿教育机构提供幼儿教育、保育人才,这个人才培养目标还可以进一步加以具体和细化,即:学前教师的合格标准具体是什么?应当如何细化相关标准?

(二)教育设计和组织的难度较大,存在一定困难。高职院校学前教师的生源质量不高,招生限制较少,因而,一些学生的主动性较差,对于音乐方面或舞蹈方面的素养基本缺乏,这对于学前教师职前培养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存在较大的难度,也难以提升学生的职业专业能力。

(三)师资紧缺。学前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并不具备幼儿园实践经验,因而,显现出师资紧缺的问题。

四、高职院校学前教师职前培养的对策研究

(一)学前教师职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1.对职前培养的“合格”标准加以量化。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师职前培养的“合格”标准,可以加以量化实现,通过采用学分绩点评价的方式,对学前教师职前培养学习进行量化计算,不同课程的考核成绩对应学分绩点加以计算,通过学分绩点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2.建立学前教师职前培养“专业个人成长档案”要对学前教师职前培养不同阶段的知识学习状况,进行详细而全面的记录,可以采用“专业个人成长档案袋”的形式,描述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并以此作为学生个性化培养计划的依据。

(二)对职前培养教育的组织管理加以细化和规范化

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师的职前培养,要从组织教育管理的层面,加以细化管理和规范化的教育,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构建:

1.拟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准入门槛。鉴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没有条件限制的状况,需要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准入门槛,要求人学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分数,而且要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艺术特长,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入学层次。

2.渗透和融入爱的教育。对于一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爱的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要通过情感的感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真诚的爱和关心,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包容和耐心,从而为专业成长提供动力。

3.推行层次化教学和培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要采用分层次的教学策略,要根据学情的不同狀态,拟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并用分层评价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层次上不断上升。

(三)完善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要从多渠道引入学前教育专业化技能人才,要选择优秀的毕业生,并引入具有幼儿园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还可以聘请学前教育的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从而丰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队伍。

同时,为了提升学前教育专业队伍的专业技能和素养,要建立淘汰机制,培育“双师型”学前教育教师,高职院校要利用自己的教育平台,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平台,注重学前教育教师的实践锻炼,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之中,开展挂职锻炼,在获得“双证书”的前提下(即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书),采用短期培训或长期培训的方式,拟定学前教育教师的再培训计划,从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队伍的专业技能。另外,为了优化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结构,要加快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具备相应的学历前提下,可以聘请学前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兼职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在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并存、互动的环境下,实现人才优势互补,并增进兼职教师在工学结合中的作用。

要完善配套措施,用健全的长效激励机制培育“双师型”学前教育师资力量,要从人事调配方面、工资薪酬方面、职称评定方面、绩效考核等方面,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双师型”人才激励机制,要使高技能的学前教育人才进入到高职院校之中,并采用优惠政策,鼓励学前教育一线机构与高职院校的双向融合,在共同育人的机制体系之下,全面、长远地培育“双师型”学前教育教师,更好地为幼儿教育实践输送合格的人才。

(四)科学设计学前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在高职院校学前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体系之中,要對重复度较高、内容迟滞的课程,加以科学、有效的整合,要对职前培养的课程内容加以优化,提炼出重点内容,使课程体系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在对职前培训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培养教学过程,注重运用教学示范,引领学生进行观摩,并加以模仿,从而生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还可以开设二次课堂,利用课余时间或自习时间,提升专业职业技能,并利用说课竞赛、手工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技能。

在科学合理地构建职前培养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抓住教学培训重点,尤其是公共课程的安排,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课程的针对性的优选,还有关于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应当实施小班授课的方式,针对学生的情况加以就业指导。同时,还应当扩大选修课的科目和容量,根据市场和学生的需求,筛选课程,从而实现课程供需平衡。还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男学生,开设涉及男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武术、体操课程,组织适合男生参加的跆拳道、足球、轮滑、街舞等活动,并给予适当的学分认定,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男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参与度。

(五)完善高职院校学前教师职前培养的教学设施,创建微格教室环境

在高职院校学前教师职前培养的模拟教学环节中,可以完善相应的教学设施与相关设备,创建微格教室环境,装设适合于学生试讲的电视摄像和录像环境,用特殊化的媒体教室,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试讲水平。

(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职前培养的实践实效

在高职院校学前教师职前培养的教育见习和实习过程,是重要的教育实践内容,必须加以重视,并在实践活动中加强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并依照见习任务的标准,进行具体化和量化的考核与评价。教师要合理安排好学生的教育见习和顶岗实习时间,对于教育见习的时间可以由集中实践转变为分散实践方式,由指导教师自行进行确定,可以每年组织学生去一线幼儿园见习二次;在“2+1”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在最后一年应当要到工作岗位上实施顶岗实习,在工作岗位上全面学习、实践,增强见习实践的实效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职前教师的职前培养,主要是为基层一线学前教育机构输送复合型、综合应用型的教育人才,要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人手,制定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培养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的前提下,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职前培养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教育形式,增强对学前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的通识教育和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并强化学前教育教师的见习实践活动,培养“双师型”的学前教育师资人才。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培养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