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菲菲
【摘 要】随着中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课堂逐渐有了可喜的变化,这其中也应该包括作业的设计。但实际上,作业设计无论是形式和内容还是普遍显得比较单一。本文结合教学中的作业设计的一些实践,力求优化作业,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增强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中职语文;作业设计;优化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课堂逐渐有了可喜的变化。课堂再不是老师的“一言堂”,老师们也不断推陈出新,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作为学习方式载体之一的作业却仍是“被遗忘的角落”,学生们依然埋在“题海战术”“一刀切”或是千篇一律的作业形式之中,鲜有老师对作业进行大胆、有创新性的设计。构建语文作业的新形式,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讲究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可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良好的发展。为此,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其探索意识,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包袱,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目的。本人就优化中职语文作业设计,做了以下几点的探索与实践。
一、从“单一枯燥”到“丰富多彩”,作业呈现多元化
1.以画促读,画课文
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边读边想象,尽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课文描述画出图画,画完后与课文对照,师生评议,达到熟悉课文内容、增进课文理解、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目的。在这一读、一画、一比、一议的过程中,学生熟悉了课文,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增强了阅读分析的能力。职业学校的动漫设计、工艺美术和服装设计等专业的学生普遍有着良好的绘画基础。在设计作业时,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力求在阅读中将无声的文字变成学生手中优美的绘画。如上《雨霖铃》时,我布置了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本词内容、结合注释大胆想象,画出离别组图。这次的作业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创作欲。在学生的作业中,有些着重体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种难舍难离的深情,有些意在营造“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以此体现词人的孤寂。这样的作业,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巧妙地融入于绘画之中,有了如此充分的预习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对文本的参与度与热情都较以往都有所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演激趣,演课文
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曾说:“学生参加表演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中职生这个年纪恰恰处于着强烈表现欲的阶段,通过表演的形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表演灵感和欲望,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高一地方教材里有一单元特地选录了《罗密欧与朱丽叶》、《雷雨》《长亭送别》等经典戏剧选段,这些都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将抽象无声的语文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这种表演性作业,不仅局限于戏剧题材,只要教师细心留意教材,很多课文都可以通过演的形式来呈现。比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笔者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角色,自由选择表演伙伴,成立表演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分工合作,合理想象,在正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创作剧本并进行表演,最有由学生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编剧等奖项。这也启示我们,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必将极大地唤醒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以辯促思,辩课文
辩论是听说读写并重的一项活动,学生需要主动参与获得新知,选取有效的信息进行说理,要求有合理的切入点和严密的思维逻辑。在辩论中,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处漫溯。在教授《雷雨》后,我设计了一个“辩论对抗”作业,以“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否真实”为辩题,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出信息,主动去探究、发现,围绕辩题,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各抒己见,学思结合。在唇枪舌战中,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和全面。
4.以写促读,写课文
课堂教学在阅读吸纳的基础之上,教师搜集汇编具有导读导写功能、文质兼美的经典名篇,利用它们的经典性和示范性,让学生刻意模仿,仿照作文,以此来培养学生规范作文的意识,让学生体验作者所独具的匠心。也可以在仿写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创写,即创造性的改写。我们可以依据课文素材,创造性地启迪想象思维,延伸原作情节,搭建构思平台,拓展写作空间,对课文进行二次创作。如学习了《药》《边城》《祝福》之后,我就让学生分别以《夏瑜在狱中》为《又见虎耳草绿》《阿毛重生记》题作文。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调动了学生深入探究作品意义、思考社会生活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从“统一要求”到“各尽所能”,作业呈现弹性化
1.布置分层作业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都不同,知识的需求程度也都不同。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有差异: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觉得要求过高而产生挫败心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得更加深入与广泛;让多数学习中等的学生“跳一跳,摘到苹果”。总之,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与权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能力、喜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作业。这样,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得到锻炼与提高。因此,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应有所侧重,实现作业环节的“因材施教”。
2.提倡自主选择作业
布置作业时,有意识地设计“作业超市”供学生选择,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力,让学生对作业保持一种好奇感和新鲜感。教学老舍《我的母亲》一文后,我设计了如下作业:1.真情告白,给妈妈编辑一条微信或者以录制一个小视频;2.请将你记忆最深或最让你的感动的一件事说出来或者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浓浓的母爱;3.为母亲做一件事情,让你知道你也深深地爱她;4.搜集与母亲有关的诗词、格言、俗语或者相关的故事。5.课外阅读贾平凹《母亲》、史铁生《合欢树》。学生可以任选二三题完成。每位学生可以充分考虑自己的学习能力,创造性的自由发挥。
总而言之,学生的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该是丰富多彩、充满趣味和弹性的复合多元体。它能激发和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无论是口语表达还是写作还是阅读的深度。相信学生们会在老师精心布置的作业中,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知、情、意、行得到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