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灵敏
在印度很难一眼发现种姓制度的影子,但其影响依然广泛存在
7月20日,71岁的考文德(Ram Nath Kovind)当选印度第14任总统。印度总统的职责主要是礼仪性的,不掌握实权,但议会通过的每一项立法都必须有总统的签字,因此,总统理论上可以延迟总理推动的关键立法。由于考文德和总理莫迪同属人民党,因此考文德当选有利于进一步巩固莫迪政府的地位,其执政环境也将更加轻松。
印度总统由中央和地方议员以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通常任期为五年,可连选连任,但一般不超过两届。本次选举共有95名登记候选人,其中93人因不符合条件被拒绝,仅有全国民主联盟提名的比哈尔邦邦长考文德和反对党提名的印度国会下院前女议长库马尔参加了最后的角逐,最终,考文德以65.6%的绝对优势胜出。值得注意的是,考文德和库马尔均来自贱民阶层。
种姓制度借助印度教的教义变得根深蒂固,它说上帝在创造人的时候,用嘴巴创造了婆罗门,婆罗门是祭司阶级,主要工作是讲经布道,主持宗教仪式;用两条胳膊创造了刹帝利。刹帝利是武士阶层,领兵打仗的;用两条腿创造了吠舍,就是商人阶级,所以商人到处走来走去;用脚创造了首陀罗,主要职责是种地劳动,这是最低的种姓。在这四个种姓之外的就是贱民,贱民简直就不是人,主要从事清扫垃圾、粪便等污秽的工作。而在农村,过去贱民出门时要敲击东西发出响声,这样高种姓的人听到声音就可以回避,以免见到他们。在这种制度下,高种姓不能和低种姓结婚,不能一起吃饭,高种姓的人甚至不能接受低种姓递过来的东西和准备的食物。
印度独立后废除了种姓制度。为了保证低种姓人和贱民的基本权利,印度实施了“保留政策”,在选举、政府机构和国营企业招聘和招投标、大专院校招生等方面为贱民阶层保留了约27%的名额。今天,在印度很难一眼发现种姓的影子。在任何证件上都找不到种姓,人们也很少公开谈论相关话题。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一说名字,印度人便知道对方是什么种姓,然后便采取相应的待人接物的方法。
种姓制度在印度的影响依然广泛存在,它决定了一个印度教徒在哪里出生,在哪里居住,吃什么样的食物,穿什么样的衣服,从事什么职业,同什么样的人交往,与什么样的人结婚,享有怎样的社会地位和负有怎样的义务及责任,死后在哪里埋葬以及怎样埋葬,等等。婆罗门在印度人口中只占2%-5%,却占据着联邦政府和司法部门超过70%的岗位,医生、工程师、律师等高收入的体面工作多数仍属于婆罗门。
2006年5月,在印度孟买附近的帕尔嘎镇,一名青年杀死了他的姐夫。这名青年一家人是婆罗门,但他的姐姐却爱上了低种姓的邻居小伙普拉布。普拉布一家人是吠舍,经营着一个牛奶场。普拉布和女友偷偷相爱了八年,最后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步入婚姻殿堂。就在他們的蜜月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他的小舅子伙同另外两名亲戚用菜刀砍死了普拉布。最后,凶手被判处死刑,但恩爱夫妻却阴阳相隔。像这种极端的例子在印度,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还有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贱民考文德的上位,对提升印度贱民的地位影响有限。事实上,印度的宪法之父Ambedkar就是贱民出身,但即便地位崇高如他,也改变不了印度社会对贱民的歧视和以尼赫鲁为首的婆罗门政府高层在改善贱民地位上的消极态度。可以说,考文德的当选,就和南亚出了不少女总理女总统但改变不了女性受压迫的地位一样,其实质影响都极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