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探讨

2017-08-15 00:52
黄河之声 2017年15期
关键词:声乐应用型人才

刘 畅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艺术学院,重庆 401524)

高校声乐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探讨

刘 畅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艺术学院,重庆 401524)

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生活的多元化需求也逐渐提高,声乐艺术逐渐成为人们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内容,因而社会对于声乐艺术的应用型人才也不断攀升。高校是进行声乐教育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对高校声乐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高校在声乐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缺失问题,并提出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旨在促进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以满足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客观需求。

高校声乐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缺失;策略

教学改革的深入为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教学要求,地方高校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对社会的人才需求进行准确的定位,根据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对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规模进行调整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与此同时,社会对于应用型声乐人才存在严重的人才供需矛盾现象,高校的毕业学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而社会也难以招聘到适合自身应用需求的专业人才,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讨,对于缓解社会的人才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声乐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培养目标相对滞后

高校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依靠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作为引导,很多高校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却存在明显的教学目标相对滞后的现象,高校的人才培养还在遵循教学大纲以及教材教学内容的引导思路,缺乏发展的战略眼光,教师进行哪些方面的教学,学生便学习哪些方面,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理念又没有迎合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而导致学生在结束学校学习之后,对于专业知识的应用性以及职业的适应性都相对较差。

(二)教学内容过于程序化

高校的教育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进行专业教学主要以教材为载体,而声乐专业的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和程序化,教师的教学内容重点普遍是乐理知识、表现技巧等方面,缺乏与社会应用的链接,因而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社会的专业需求内容存在严重的脱轨现象,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从事相关工作,不能够马上进入工作状态,还需要进行职业培训等方面的学习。

(三)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声乐专业对于舞台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需要学生能够具备极强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素养,进而实现在舞台的良好表现,但是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很多学校却没有给学生创作多种形式的舞台实践机会,学校盲目跟随社会风气,进行声乐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但是却对自身的教育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以至于学校的教育实践经费严重不足,教学的硬件设施与社会的应用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难以开展声乐舞台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严重不足,学生可能在理论层面已经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是当学生进行舞台表演时,却往往难以将自身的真正实力进行展现,缺乏教学实践也成为导致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缺失的重要因素。

(四)人才培养方式相对滞后

教学改革将各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入到高校的专业教学环节中,但是在声乐教育中,教师一般还在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灌输式的学习状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被有效激发,同时也难以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表现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表现需求。在专业教学的教学评价环节,很多教师还在采用考试成绩加课堂表现成绩的教学评价方式,学生为保证获得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也只能按照教师的评价要求,将学习的重点放在理论考试环节中,缺乏对自身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进而难以实现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五)应用型专业教师的匮乏

目前高校进行声乐教学的教师都是资深的声乐专家,其具备扎实的理论经验和人才训练经验,但是却普遍存在教学理念相对滞后、缺乏现代舞台表现经验等问题,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自然也难以将专业知识的应用经验有效传递和学生,学生的应用表现能力也存在欠缺,这些问题也成为导致高校声乐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困难的原因。

二、高校声乐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理念

很多高校的教师认为在进行声乐课程的学习时,如果不能打牢基础知识学习基础,会导致学生在进行应用实践时,难以实现灵活的专业知识应用,因而将过多的教学时间都放在基础理论教学环节中,这种滞后的教学理念需要改变,才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革新,教师应当将教学实践活动重视起来,不仅重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更要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只有应用水平的提高才能够体现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的和培养价值,只有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才能够体现专业教学的生命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声乐教育教学压力也不断增大,实现理想的应用型人才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分层次教学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提高和能力提升,同时也可以避免不切实际的教学目标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学习压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小组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学生在无形之中形成了竞争的学习氛围,既可以对合作学习成员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学习,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总结和自主学习,进而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优化课程结构设置

高校进行专业教育普遍却在课程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本身高校的课程教学时间相对有限,还要进行一些不具备专业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学习,既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也浪费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学校需要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甄选,思政、计算机以及体育等课程的教学,学校可考虑其教学的必要性。针对声乐教育而言,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声乐知识,同时对于形体、表演、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也具有学习的必要性,学校可以针对专业应用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教学课程设置,只有学习的内容具有社会应用的针对性,才能够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

(四)开展多种形式实践教学

为声乐专业学习的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机会才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不仅要重视对专业基础的教学,更要将课程实践作为新型的教学任务,为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提供实践机会。具备经济能力的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为学生承办声乐表演的社会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表演活动中,有站在舞蹈与受众进行直接接触的机会,得到自身表演的观众真实反馈效果,不具备经济实力的学校,可以增强与社会演出社团的合作,使学生能够参与商业演出活动,不断积累演出经验,通过这些实践的演出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个人表演技巧得到发挥以及应用,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心理素质,能够了解声乐演出的运作流程,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积极的进行自我完善,以促进其专业应用能力的提高。

(五)建立多层次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评价环节也需要迎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将考试成绩的考评方式进行大胆的革新,以专业基础和专业实践并重作为教学评价理念,建立多层次的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表现纳入到考评体系,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拓展校外实践的机会作为考评内容,使学生的能力成为专业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而促进学生对于自身实践应用能力的拓展和提高,以实现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结语

高校声乐教育是培养社会高素质声乐人才的重要途径,相较于学术研究而言,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更重视其实践应用能力,高校要正视自身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理念、优化课程结构设置等方式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教师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形式实践教学以及建立多层次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促进教学内容的改变,以促进学生能够通过学校教育实现自身专业应用能力的提高,进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1] 伊娜.高校声乐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6,29(3):405.

[2] 张英.论高校声乐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5,03:175.

[3] 邹霞.高校声乐教育需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J].音乐创作,2016,06:176-177.

猜你喜欢
声乐应用型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