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材微观分析

2017-08-14 13:29胡晓敏
新课程·教师 2017年7期

摘 要:分析和研究教材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基础环节,有利于全面实现教学目标。中学地理教材分析方法可分为宏观分析法、微观分析法和专题分析法。采用微观分析法对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一节从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知识结构及内外部联系、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四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材微观分析;首都北京

一、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中第六章《北方地区》的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32-42页)。

本节是中国地理省级区域的部分,主要讲述三大部分内容: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悠久的古城、现代化的大都市,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对北京有一个具体的认识,还可以掌握学习一个城市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后面学习其他区域奠定基础。

二、分析知识结构及内外部联系

(一)分析知识结构

(二)分析教材的内部联系

1.教材知识间的内部联系

整体上,三部分内容呈并列关系。第一部分“政治文化中心”中,地理位置是基础,城市职能是重点,包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因此,地理位置和城市职能是并列关系。第二部分“历史悠久的古城”中,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传统也是并列关系。第三部分“现代化的大都市”中,城市功能区、立体交通网络和环境保护之间是并列关系。

2.教材表述系统的内部联系

本节教材以文字系统和图像系统为主,以活动系统为辅。具体作用如下:

(1)教材的主要内容是以文字系统和图像系统来呈现的,包括9段正文和19幅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图像内容,在图像中还加了文字注解,其中也包括知识内容。

(2)活动系统是文字系统和图像系统的辅助,本节共有3个活动,涉及5个问题,起到巩固和拓展的作用。

(3)本节教材还安排了一篇阅读材料以扩充知识,使同学们了解了北京旧城的城市布局。

(三)分析教材的外部联系

1.学科内联系: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联系七年级上册的地形地势、河流、气候等。

2.学科间联系:北京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传统与历史学科有联系。

3.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了解北京概况,把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三、分析教学目标

(一)课标展现

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二)分析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读图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举例说明北京的城市职能,分析其未来发展方向。

(3)归纳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传统。

(4)读图分析北京的城市功能区和立体交通网络,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地图、景观图,学会运用地理图表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地理思维,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祖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培养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初步树立保护名胜古迹的观念。

(3)初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认识到城市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四、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一)教材重点及突破方法

1.北京的城市职能: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归纳出北京的城市职能。

2.北京的名胜古迹及历史文化传统:通过模拟旅游路线的形式,展示大量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学习北京的各个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传统,并播放北京城市宣传片。

3.北京的城市功能区及立体交通网络:结合学生所在的城市进行类比分析,把乡土地理的知识迁移运用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

(二)教材难点及突破方法

1.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设计学案,提供北京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培養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北京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结合教材活动内容,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辩论的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多发表意见,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参考文献:

张卫青,徐宝芳.中学地理教材微观分析方法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0).

作者简介:胡晓敏(1993—),女,汉族,24岁,河北怀安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6级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