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平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生活中,很多的例子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在数学教学中也是这个道理。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我們重复着枯燥而重复的工作,使我们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近年来我对这些细节加大了关注,虽然在教学成绩上提高不够明显,但是它却逐渐改变了我的教学观,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换句话讲,关注细节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素养。下面我以具体教学事例说说我的一些做法。
一、细研教材,让教材中的细节活起来
我们现阶段使用的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然而,当我们用心翻阅教材、研读教材时,不难发现,教材处处无不显示出编者的智慧,每一个例题、每一道习题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我们只有先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才能用活教材、活用教材,才能传授知识、教授技能。
例如“分类”,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带问题去超市观察超市中的物品为什么这样摆放?“认识时间”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钟面,制订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了解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这样的教学题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不仅感兴趣,学习热情高,而且也可以让枯燥的数学教学生动起来。
二、关注知识形成中的细节,衔接学生已有经验
课标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真切的数学体验与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案是固定的,但教无定法,自己应该在教学之前将知识装在心里,将学生装在心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教学细节,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一当十,事半功倍。
三、关注学生发言中的细节,让错误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
有人说,细节的设计与捕捉是智慧的显现,我很赞成这样说。设计、发现与关注生成的细节,反映了教师的智慧和教育思想。捕捉、利用和放大细节,则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师的素养。
记得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中,不断出现这样的问题:当一个三角形正着放的时候,学生很容易画出它斜边上的高;但是当三角形斜放的时候,画斜边上的高时,往往就容易出错。我相信这个问题也困扰着许多数学老师。为什么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在讲评作业时,我格外关注学生的反应。
当我把斜放着的三角形的高的正确图示画在黑板上(上图),有位学生给同桌嘟囔说:“看,老师把高画歪了!”
“为什么说我把高画歪了!什么样才叫不歪?”我走到身边轻声问道,“你觉得它不是高了吗?”
这时候另一名学生说道:“老师,高应该是竖着的,这个高就是歪了啊!”又有一名学生接着说道:“树的高、房子的高就是竖着的。”还有一名学生也争着说:“我爸爸说量身高的时候就得站得直直的,不能歪,歪了就不准确了!”
班里再一次炸锅了!是啊,孩子们的认知中就是这样的。真理不辩不明啊!原来学生心中的“高”都是以地面为参照标准,垂直于地面的,这就是学生关于“高”的生活经验啊。而数学中三角形的高,是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作的垂线段的长度。这里的“高”是垂直于指定的边(也就是底),是以底边为参照的。所以,它不一定都是“竖着的”,也可能是“斜着的”。
我看着大家,意味深长地说:“人躺下就不能量身高吗?树木放倒了,量出的就不是它的高吗?楼房的高一定要从底部量到最高一层吗?”一个个的问题使班里迅速地安静了下来,思考着老师的问题。
于是我出示了一页PPT展示:
问道:“看看,这是同一个图形同一条底边上的高,有什么变化?”到这里,每一位同学都恍然大悟:只要从顶点给对边(指定底)作垂线,这条垂线段的长就是它的高。
我们巧妙地利用了学生发言中的一个小错误,区别了数学学科和生活中对概念理解上的区别,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
四、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细节,让课堂更精致
我们时常在感叹为什么拿着同样的教案,特级教师的课是如此的精彩,而自己却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我想关键就在于我们对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把握和处理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
课堂是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思维表达交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许多细节。假如我将题目随便改了,那么这节课也许就平淡无奇了。现在把握住了,以此展开教学不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思想方法得到了升华,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还提高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只要我们能把握关键性的细节,随机应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收获成功的课堂,一切皆有可能。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