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有效教学方法

2017-08-14 11:43李晓达
活力 2017年8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方法

李晓达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师生融合;方法

一、课前预习运用“批注式”方式进行自读自疑

“批注式”自学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以问题研究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核心的阅读实践活动。文言文批注式自学大致可从这几方面入手:释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翻译、结构、内容、赏析、联想、存疑等。这是一个让学生主动进行学前预习的教学环节。

在这一环节里,具体的做法是在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把要学的文言文课文抄在作业本上,要求隔行抄,而且书写要稀松些(因为文言文简洁凝练,翻译成现代汉语会较多),以个人为单位,充分利用课本注释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自我阅读,解决力所能及的字词句问题,疏通文义,能够基本概述全段或全文大意。对文段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句和不理解的思想内容,一一用红色或醒目的笔迹圈点出来。这样,就算对文言文有“偏见”的同学或者基础不好的同学均能做到。做好了这一点,可以说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每一名同学都参与进来了,对课文也有了初步的感知。同时,利用教辅书或多媒体手段搜集与课文有关的文章背景、作者生平、社会史况等材料,作为进一步正确理解课文的辅助。当然在此之前,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做到大声朗读课文3遍以上。

以《唐雎不辱使命》为例:这是一篇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的课文,在课前预习中,要求学生运用“批注式”自学来解读标题的含义,读注释,疏通文义,讲述课文中的故事,并大声朗读课文3遍。设计意图:九年级的学生在自学中或多或少都能体会到自己读懂文言文的快乐,避免了老师串讲模式所导致的被动接受的枯燥和乏味。而且在课堂导入直切文章题目时,学生有了先前的明确指导性的预习,就能顺理成章地阐释出对课文标题的理解:唐雎出使,完成使命两层意思,赢取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

二、重视诵读,培养学生语感

文言文语言生动凝练,节奏富于变化,最适于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正是诵读的功效。反复的诵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来进行文言文的诵读,要让学生在反反复复诵读中感受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课堂上反复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在诵读过程中完成对文意的整体感知。以往,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迫于无奈,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字词句篇翻译以及文言知识的讲解上,挤占了学生诵读的时间,以致文章學完了,学生还不能准确、通畅地诵读文本,更不用说有效教学了。

完成导入后,进入教学第二板块,熟读课文。在这一板块中,首先提示这个过程的四个步骤:1.注意字音。2.朗读课文,阅读课下注释,疏通文义。注意重点实词的含义。3.像讲故事一样朗读,读出故事味。尤其是读出秦王和唐雎两人不同的口吻语气。4.自由诵读。设计意图:这是一篇可以用“以读带译”的文章,可以当作历史小说阅读,笔法简洁,人物形象鲜明,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就能通过感受逐渐靠拢题旨。

三、通过互问互答和提问解答来解读

解读即翻译并理解字词句和文意。互问互答的好处在于它是以学生的自读自疑为基础,又对自读自疑起着强化补充的作用。中学生正处于争强好胜的年龄段,利用这一特点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生生、师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形成对文章内容、结构等全面深刻的认识。当然,老师要学会倾听,细心观察,随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适当的点拨。

这一环节,首先要求学生互相就课文中的字词句发问、解答,仍未解决的由老师点拨,再由老师列出预设的问题:如“使”字的用法,“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一句中两个“使”字的用法,指导学生用比较辨析的方法来解决词语教学的难点。在此基础上再翻译若干关键短语和句子,加强理解与落实。第二步: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训练整体式概述能力,讲述唐雎出使秦国的故事,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演课本剧。设计意图:比较辨析是一种组合学习的方法、深化理解的方法,学生用于中考复习非常有效,再通过演课本剧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人物的分析和演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此通过互问互答和提问解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引导活动环节,以达到解读的目的。

四、设计主问题进行赏读和悟读

赏读是赏读语言、赏读人物、赏读立意、赏读写法。这一环节运用主问题设计的方法组织教学,讨论一个话题,让学生再一次从整体角度深入理解课文,探究本文写作的妙处。

具体做法是首先讲述课文中秦王的三个神态的变化来分析秦王这一人物形象,将学习试点再次引入课文。然后引入话题讨论:“你认为课文中哪几个关键字引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表现人物的特点?”预设学生有多种理解:如三“谓”、三“对”、“不说”“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等等,引导学生通过筛选品析两个关键字眼,“谓”和“对”,前者突出了秦王的骄横无理,后者突出了唐雎沉着冷静,不畏强暴(这是课文教学的中心内容)。通过以上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分析和判断,以达到赏读和悟读的目的。

在赏读基础上,运用对比辨析的习惯和联想拓展的习惯进行悟读。

该环节设置两道题目:1.唐雎的出使让你想到历史上其他的外交故事吗?他们有什么共同点?(明确:晏子使楚、诸葛亮舌战群儒等;共同点是维护本国利益,用勇气和智慧赢得了最后的胜利。)2.从唐雎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精神?(明确:爱国精神、胆识兼备,面对强权不低头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文本结合实际拓展和迁移的能力,和中考接轨,学生在经过了自读、解读、赏读的过程,这时具备了探究更深层次的东西的能力,顺理成章过渡到“悟”的阶段。

总之,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教学方法,通过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等手段,同时摈除形式主义,让学生热爱文言文,树立学好文言文的自信心,快乐地学习文言文,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编辑/李舶)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