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慧城市,公共管理要跟上

2017-08-14 22:38林文曼
人民论坛 2017年21期
关键词:公共管理智慧城市创新

林文曼

【摘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成为众多城市发展的目标。然而,政府公共管理面临着多重挑战,比如公共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公共管理机制相对落后、基础设施铺设较慢、应用开发推广程度低等,为此应积极创新公共管理理念、机制及监管机制,提高公共管理能力。

【关键词】公共管理 智慧城市 创新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发展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得国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由此产生的环境恶化、交通拥堵、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遏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公共管理创新迫在眉睫。智慧城市作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政府综合管理能力集合的产物,不仅有助于更高效、便捷、科学地解决众多的公共事务问题,同样也给我们的公共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智慧城市具有覆盖范围广、深度互联、协同合作、智慧处理的特征

智慧城市是以城市的基础设施為基础,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对数据进行获取、分析、处理、反馈,使这些数据可以在城市的不同功能模块中进行有效交互,从而可以更加灵活地对城市环境、资源、交通等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智慧城市是政府综合管理与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它在给公共管理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创新思路。

智慧城市的特征集中在“智慧”二字,具有以下几个核心特征。一是覆盖范围广。数据是智慧城市运行的基础,在智慧城市的环境下,决策是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反馈后的结果。每个城市涵盖的数据种类和信息量都是巨大的,想要获取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城市信息、进行城市状态的判断,就要求智慧城市拥有一个覆盖范围极其广泛的信息网,它从时间、空间、对象等多个维度对全市范围内的数据进行收集。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数据都是有价值的,冗余的数据会给智慧城市系统带来负担,并影响其处理效率。

二是深度互联。在智慧城市的网络体系中,各模块不是孤立的,它们在深度联结后相互影响并共同支持智慧城市体系的运转。这就需要形成有效连接,实现信息的互通访问和接入设备的互相调度操作,实现信息资源的一体化和立体化。根据梅特卡夫法则,网络节点越多,则价值越高。在智慧城市中,将每个城市功能模块下的小网络共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大大加深了信息的交互程度,使智慧城市下每个参与模块的信息价值都获得提升,这也使得整体的网络具有更高价值,从而加大了其驱动力和聚合力,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协同合作。在协同合作的智慧城市体系下,每个功能模块都可以在获得相应的授权之后,自由地对资源进行调配以配合其他部门的需求,从而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此外,智慧城市环境下各子系统都服从核心系统的调配,以核心系统的总体目标为第一目标进行协同合作,这也减少了各系统之间由于目标不统一而产生的消耗,从而提高效率。

四是智慧处理。智慧城市系统中数据量大、深度互联并且各部门行业协同合作,这是其决策的基础。如要对这些复杂的指令进行处理,就需要智慧程序系统拥有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系统需要24小时应对城市中可能出现的不同需求,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并进行预测、判断和控制,还需要对控制效果进行检测、反馈及自我学习。

智慧城市背景下我国城市公共管理创新的困境

公共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方面,政府的管理理念存在着一定的滞后。实际的公共管理工作中,部门“一把手”掌握着较大的权力,这种理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部门的管理,但无法从根本上满足民众的需求。同时,在智慧城市中,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程度较深,需要服从系统调配,体现服务型政府的特点,而目前管理人员的合作理念较为欠缺,无法适应智慧城市系统协作、互联的特点。理念的落后不仅不利于政府进行公共管理工作,还会影响公共管理的创新。即使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备,落后的理念也无法完全发挥智慧城市应有的价值,大大影响了公共管理的效率。

公共管理机制相对落后。首先表现为行政流程繁琐。有的行政部门为了方便管理、减少工作量,将原本应由各部门联合解决的事项推给民众,民众在办理事务时,往往需要跑到多个部门,这大大降低了效率,同时也消磨了民众的耐心,降低了民众对政府公共管理的满意度。其次是管理机构臃肿。过去,政府管理着民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项公共管理职能往往存在于多个部门。在进入市场经济之后,“管理”逐渐转向“服务”,过去的公共管理体系效率已经和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需求脱节。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亟需对臃肿的公共管理机构进行精简。再次是管理职能交叉。部分管理部门的职能界定不清晰,导致在进行公共管理时常出现多部门推诿、扯皮的现象,使人民的利益受损。智慧城市下的公共管理必须是高效、透明的,当下落后的管理机制无法适应新的公共管理模式,遏制了公共管理的创新。

基础设施铺设较慢,应用开发推广程度低。目前,各城市在交通领域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较快,道路拥堵情况、公共交通运行状况都可以做到及时通报,但在其他领域上的进度仍较慢。这是因为,一方面智慧城市系统的运转需要依赖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受限于技术和资金,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较慢;另一方面公民如要参与到智慧城市系统中来,需要在移动终端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而目前应用程序的开发进度也不尽如人意,并且推广力度不够,仍有很多市民不知该如何参与到智慧城市系统中来,缺乏市民的参与,就无法准确得到他们的反馈和需求,无法对公共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

智慧城市背景下公共管理创新的路径

创新公共管理理念。要充分贯彻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公共管理的最终任务和根本目标是为人民服务。在此目标下的公共管理不具备营利属性,它是完全为人民利益所服务的。因此要以人民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公共管理政策的创新,不断为人民提供新的服务,这也更符合智慧城市系统的运行规则。此外,要贯彻创新型政府理念,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做到研究无禁区和探索无禁区,勇于突破旧观念和旧思想。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进来,营造一个包容开放的创新局面。要善于总结经验,及时将有价值的创新型政策制定成为成熟的法规制度。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鼓励创新行为。创新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收益,这种双面性要求政府必须建立一套评价体系,激发人们创新的内在驱动力。

创新公共管理机制。对公共管理机制的创新,要适应智慧城市的运行特点,以充分发挥其价值。要从决策方面进行创新,逐渐由“精英决策”转变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决策”,充分倡导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这也符合以人民利益为第一的最终目标。

要有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对传统公共管理运行机制进行创新。智慧城市系统繁杂,涉及模块众多,要将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建立智慧应急处理机制,实时反馈城市的安全隐患并提供解决方案,在发生安全事件时系统能自动匹配较高权限,通过系统的协同合作,充分调用各部门和各行业的资源应对紧急问题。

要对监管机制进行创新。在智慧城市系统下,公共管理的监管机制应该是透明化、可视化的。监管不仅是对管理者进行监管,同时也是对城市的监管,通过可视化的界面将城市的重要指标如环境指数、交通拥堵指数等呈现给市民,并开放更多的反馈渠道,通过市民的反馈,使智慧城市系统作出更科学的决策。

(作者单位:琼台师范学院)

【注:本文系海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2016年课题“‘互联网+时代海南省女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思想引领研究”(课题编号:Hnsz2016-5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张振刚、张小娟:《智慧城市的五维度模型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4年第11期。

责编/贾娜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公共管理智慧城市创新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创新探究
春节联欢晚会的思想导向性增强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