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宏兰
[摘 要] 中国智能制造时代的来临,中等职业学校应将培养服务、管理、建设和生产第一线的“智造型”人才,作为根本性的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办学体制与机制,构建一套合理的“现代学徒制”中职教育体系,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关 键 词] 智造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5-0096-01
2015年9月,国务院提出打造王牌计划:“‘中国智造取代‘中国制造,把中国‘智造进行到底。”标志着中国智能制造时代的来临。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教育理念,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智造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有益尝试。建立现代学徒制,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一、推行“现代学徒制”的“智造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学徒制”的“智造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逐步增加了学生参与企业工作和实践的机会,但因为学生并非是企业的真正员工,所以,在用工形式和劳动报酬影响下,出现了劳动制度和现行教育制度的冲突。因此,政府需要出台配套的法规和政策,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有效落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保障。
(二)学校存在的问题
“现代学徒制”的“智造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深化校企合作。目前,在校企合作中,还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企业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同时,也没有改革相配套的课程体系,只是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而且多数还是进行流水线生产。一些学校虽然调整了部分课程,但还是沿用旧的人才培养方案,因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三)企业存在的问题
企业主要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企业普遍缺乏积极性,导致“校热企冷”局面的出現。一些企业为了保障生产效率,并非是选择企业的骨干员工担任师傅,同时,一个师傅带很多学生的情况比比皆是。由于师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严重匮乏,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再加上,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考核制度和沟通机制还未能建立和完善起来,因而对推行“现代学徒制”的“智造型”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二、“现代学徒制”的“智造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首先,政府应制定具体的现代学徒制的用工关系条例,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与地方区域条件相结合,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关系,选择合适的企业、学校和专业,开展试点工作,保障和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运行。其次,教育部门应对传统的学时制和学年制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有机结合企业招工和学校招工,将职业教育打造为终身教育,为“智造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多样化的途径。
(二)中职校加强内涵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
作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主体,中职校应加强内涵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促进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首先,中职校应调整办学理念,构建本土化的现代学徒制。要与当地的区域经济结合,立足自身,对适合的企业和专业进行选择,通过开展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其次,建立配套的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育。通过重构现有的师资力量,以保障顺利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条件,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做好青年教师下企业实践的规划。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真正获得提升。最后,做好宣传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学生的诉求,使学生对现代学徒制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自身向“智造型”人才的发展夯实基础。
(三)企业积极参与,保证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
首先,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在“智造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应争取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参与,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需要相符。其次,企业的积极参与将大幅降低劳动力的招聘成本,不仅促使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提升,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企业应和学校分工合作,共同明确师傅选拔和聘任的方法,并制定配套的考核管理制度,共同参与“智造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总之,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智造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四方共同努力,并明确四者之间权、责、利的关系,真正形成合力。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立足于区域经济特点,大力培养“智造型”人才,构建“本土化现代学徒制”,以促进自身健康和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立春.现代学徒制在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中的研究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5(2).
[2]谢俊华.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
[3]姚紅.中职学院教学系部课程改革和质量建设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