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波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也日益水涨船高,需求愈发多样化、个性化,在很多领域都出现了高消费这一现象。高消费在为满足人们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产品需求等方面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如攀比心理日盛,购买力盲目增大,不良消费习惯此起彼伏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因此,高消费现象赢得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和探究。本文立足高消费利弊研究,力求对此现象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看法建议。
关键词:高消费;利益;弊端
引言
消费本身是一种经济购买力,主要通过对产品的购买,来满足人们在物质精神等方面的需求。消费包括消费动机、消费水平、消费原因、环境影响等因素,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可以说,一方面,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高消费是人们较高生活水平和经济能力的体现。高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促进科技的创新,带来社会的进步。但另一方面,高消费也带来了很大的弊端,如过度的超前消费和不理性消费,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这种不良的消费习惯,会影响社会的风气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一、高消费的定义及原因
1.高消费定义
与低消费相反,高消费是指当前的消费情况超过了消费者目前的消费界限,如正常经济发展水平,个人工资水平和消费能力等。由于消费动机和消费意识等原因,它与盲从消费、超前消费和奢侈消费有一定的联系,也也存在一定的差別。
2.高消费原因
当前社会的高消费现象,有很多原因造成的,主要有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易的日新月异、攀比盲从等不良心理作祟、商家层出不穷刺激消费手段的提高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消费的产生和盛行。
二、高消费有利方面
1.满足人们需求,刺激经济发展。
人们在产生高消费这一行为之前,肯定会为自己赢得高消费的资本,刺激人们去努力工作,获取收入,积累消费的资本。在有足够高消费的前提之后,产生高消费行为去满足自己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由物质到精神方面的需求得以满足之后,更有利于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从而更好地去工作生活。这种良性循环极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进步。
2.促进技术创新,有利社会发展。
日常用品的价格,一般都较为平民。人们高消费的对象,有一定的范围,可能是奢侈品、稀有物品、高科技产品等。面对人们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生产商纷纷改革生产,创新技术,提升自我,用更好更先进的产品去获得最大的客户群体,从而为自己赢得利润。因此,适当的高消费行为有利于促进技术的产生,从而不断推动社会整体科技水平,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增大新型产品需求,提升消费水平。
一般而言,高消费群体大多有一定的财富积累,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对一些能象征身份地位的新型产品情有独钟。在这些“高层”人士消费的宣传和影响下,给产品做很好的宣传,在从众心理的刺激下,激发社会人群的消费热情,增大对新型产品的需求,刺激供应商良性的生产循环,从而不断提高社会整体的消费水平。
三、高消费不利方面
每个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高消费也一样。在带来众多有利因素的同时,也带来很多弊端,具体表现如下:
1.攀比心理日盛,影响社会风气。
高消费有一定的“高层”社会群体,他们或是经济实力雄厚,或是社会地位较高,或是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他们在高消费的同时,也给很多攀比心理严重的人带来了一定的刺激,甚至造成严重的拜金主义、势力眼儿、金钱中心等不良的社会风气。这些不良的价值观,甚至会产生一些违法行为,极大地影响了社会风气。
2.盲目增大购买力,造成资源浪费。
还有部分高消费群体,在进行高消费的时候,本身并不需要这些高科技产品、新型产品等,甚至在消费之后将其闲置在一边或丢弃。在这个高消费的过程中,极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甚至影响当今社会的生态建设。盲目增大购买力,这是极不理智的行为,需要合理消费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3.不良消费习惯,引发社会问题。
高消费的前提是足够的购买能力。但很多大众群体在进行高消费之前,并没有这样的消费能力,部分盲目跟风的大众甚至超前消费,借钱消费,一些借贷机构甚嚣尘上,甚至出现部分大学生裸贷的丑闻,还有部分因承担不起这样的高消费而去卖肾,甚至出现为高消费去做违反犯罪事情的事情等。这些不良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都极易引发社会问题,影响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结语
高消费这一现象有利有弊,国家和政府应紧密关注这一现象,并及时进行合理的引导。在扬长避短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挥高消费的优势,遏制其不良行为,最大程度地降低高消费带来的不利影响。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强教育和引导,将合理消费的观念深入民心,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无形的手”去潜移默化地调节。通过高消费带来不利影响的相关宣传片的制作,帮助大众更清晰地认识到其弊端,从而从侧面引导人们去合理消费。
参考文献
[1]陈晓莉.文化价值观视角下的温州人奢侈品消费动机探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15):168-170.
[2]曾建平.消费方式生态化的价值诉求[J].伦理学研究,2010(5):89-94.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明德学院)